首页>中文会议>工业技术>水利工程>首届中国水岸峰会
首届中国水岸峰会

首届中国水岸峰会

  • 召开年:2015
  • 召开地:海口
  • 出版时间: 2015-12-18

主办单位:全国河湖生态产业联盟

会议文集:首届中国水岸峰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在考虑地下水动态变化的基础上建立了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度的多目标模型,并采用交互切比雪夫方法对模型进行求解.该方法具有全面性、高效性、实用性和客观性等优点,使得取得决策者偏好这一比较困难的工作变得相当容易,充分发挥了人与计算机的特长.通过建立多水源多目标联合调度模型,将地下水位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期能在最大限度获得效益的基础上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该区在枯水年可以得到比丰水年更多的灌溉水量,综合考虑经济和地下水位目标后还是应适当的提供地下水。该结果与传统方法及实际情况基本一致,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
  • 摘要:为改善洙赵新河流域水系健康状况,本文基于生态水利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了洙赵新河流域水系生态修复模式.在充分考虑河道的纵向蜿蜒性、横向多样性、空间异质性、生境异质性、生物多样性和水体连通性的基础上,遵循要人工诱导与自然恢复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生态修复与景观美化相结合、河道整治与防洪除涝相结合、水质净化与截蓄回用相结合的原则,打造“四带、三区、两湖、一通”的生态修复格局;主要建设拦河建筑物建设、堤防修复、滩地整治、河道湿地和生物栖息地建设、生态护岸、城市滨水景观区建设、生态湖建设、赵王河连通工程、生态修复植被建设和水系运行管理保护措施共十大建设任务.
  • 摘要:海绵城市就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从"渗、滞、蓄、净、用、排"六位一体综合考虑,通过工程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削减峰值流量,解决一些水污染问题,源头都控制了,最后进入管网的雨水相对干净一些,河道干净一些.所以,建设"海绵城市"可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源,增强城市防涝能力,扩大公共产品有效投资,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本文总结城市水生态修复和海绵城市建设等当前热点,从多目标生态水系建设理念与路线出发,得出建设城市水系生态岸线的意义。并进一步从建设生态岸线的基本理论到实践;在观澜河水系生态修复的成功案例中,采取了截污,清淤,生态湿地、生态堤岸建设、等生态修复的综合整治措施,不仅使观澜河的水环境得到有效改善,而且也逐步恢复了生态功能。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 摘要:随着工业化进入后工业化发展阶段,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主题.如何把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和内涵融入到城镇的建设中,发展新型“生态城镇”,成为当前城镇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将从"生态城镇"相关理念入手,以上海市某水源地生态功能区的发展规划为例,在分析经济、社会和环境现状的基础上,对生态功能区规划的可行性因素进行分析,提出适合当地可持续发展的人居友好型生态规划方案,为国内生态城镇的研究和探索提供依据和借鉴。尤其我国城市化发展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时期,基于生态性的理念研究和探讨城市发展的空间模式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城市化的健康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此镇水源地生态规划功能区生态城镇发展规划的建立是以国家级卫生镇、生态镇为平台,依托上海市黄浦江水源保护区"万亩涵养林"为重点生态保护对象,结合国内外相关经验和该区水源地保护的实际需求,基于水源地生态区环境综合管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水源地生态区现状调研,就该区生态发展提出建议并给出生态城镇建立的可行性因素分析;最后结合上述分析形成初步的水源地生态规划功能区生态城镇发展规划,期望促进经济发展与水质保护和谐并行,实现整个黄浦江水源地地区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 摘要:水库、市政建设、给水排水、水产养殖、农用水利建设在拦截水流,控制水位、调节流量等采用的闸门多为铸铁闸门和钢闸门,长期使用很容易受水质和周围环境的影响而腐蚀,维护保养频繁和麻烦,影响美观,严重时会发生垮闸等事故.特别是沿海地区受盐雾大气、日光照射等恶劣环境的影响,腐蚀会加剧,使用寿命更短.为了延长闸门的使用寿命,方便管理,本文提出了一种非金属闸门,采用一种高分子聚乙烯复合材料(HDPE),HDPE非金属闸门应用,是在目前水库建设、市政建设、给水排水、水产养殖、农用水利建设中闸门长期处于干湿交替、浸没水下、盐雾大气、日光照射以及高速水流等恶劣的工作条件中运行,极易发生腐蚀,发生脆断。严重时引发故障,维护频繁和麻烦,影响环境美观而推出的一种非金属闸门应用。由于该技术引用了韩国成熟技术,目前在国内属于推广阶段,质量可靠安全。
  • 摘要:近年来,随着工业的集聚发展,发射性废水的处理引发了越来越强烈的社会关注.由于放射性污染与其他污染相比,更容易被人们忽视,而其造成的危害比常规污染源更为严重,因此,放射性废水的排放和处理研究非常之重要.介绍了放射性废污水的定义、分类及处理方法,如膜分离法、蒸发浓缩法、化学沉淀法、吸附法、离子交换法等,展望放射性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目前,各种己有先进的水处理工艺都己应用于放射性废水的处理。同时世界各国的科学研究者近年来也开发出许多先进的放射性废水专有处理工艺,旨在替代传统废水处理方法,使放射性废液的排放尽可能低并且安全可靠地排放至自然水体。除上述先进的处理工艺以外,近年来用于放射性废水处理的化学物质及其他相应技术的研究工作也异常活跃,使用微生物等处理吸收放射性废水中的有害物质也是一种新思路。此外,还可以将放射性废水的独特性与传统废水处理技术相结合,研究更新更实用更有效的放射性废水处理工艺,使得人类在充分利用核能的过程中,对自然水体更加友好,尽量减少能源工业发展对自然造成的污染,使核能成为真正的清洁能源。
  • 摘要:拟建某高速公路项目跨越南水北调中线干线总干渠,为此,确保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工程安全运行,开展安全监测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主要对跨越位置总干渠安全监测方案进行设计,采用统计检验GM(1,1)的方法对监测点进行显著性分析,及时向中线局、建设单位、监理及施工单位汇报建筑物基础稳定状况,分析交叉跨越工程对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的影响评价.
  • 摘要:如何确定影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因素常常困扰着水利工作者,鉴于该问题的复杂性及其质量的模糊性特点,本文提出了基于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质量诊断方法,通过某流域的算例详细说明了诊断的步骤,并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在充分考虑水资源条件、供需水系统、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实现有限水资源综合效益最优,达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 摘要:阐述了水岸带生态系统的功能,对目前的水岸带生态系统退化原因作了简要分析,并指出对于受损的水岸带生态系统,恢复河流-洪泛滩区之间的横向连通性至关重要,在横向连通性的基础上再进行生物群落结构的构建.从构建生态护岸,建设滨水湿地公园,水岸带生物群落结构构建三个方面提出了水岸带生态系统修复的方法与思路.
  • 摘要:水库消落带是一个随着水位变化周期性水陆交替淹没和出露的区域,消落带土壤侵蚀严重,土壤裸露,植被覆盖少,生态多样性受损.通过对消落带实地调研,分析侵蚀机理,总结水库消落带秃裸问题的原因:水位变化条件下的波浪侵蚀严重;植物立地条件极差.针对性地采用工程措施和植物种植的梯度治理方法改善消落带恶劣的生态环境,生态治理水库消落带,修复水库消落带生态系统,实现水库消落带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
  • 摘要:目前国内河道清淤疏浚中只对污泥提取或简单脱水等析出处理,污泥的后续利用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而造成浪费或二次环境污染.根据这一具体状况本文提出的污泥循环处理工艺可以解决污泥的污染,同时可以达到污泥再利用的循环经济效应,适应目前国家十三五计划中的生态环境要求.机械和微孔膜的复合过滤系统(hybrid separation)HSTM和污泥改性固化设备是其中的关键技术.复合过滤技术相对应目前的离心分离具有更高的效率和经济性.污泥改性固化技术则是针对不同的物料特性配置配方,核心技术是对于污泥中重金属的密封固化.整个工艺段设备的系统性模块化设计可以灵活用于不同具体工况水岸生态修复、保护工程.
  • 摘要:水源地安全预警是保护村镇饮用水安全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以贵州省1224个村镇水源地为例,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村镇饮用水水源地安全预警指标体系,运用惩罚型变权—物元可拓评价方法对贵州省2000-2013年村镇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等级进行测度,并运用马尔科夫模型对贵州省2014-2020年水源地安全等级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贵州省村镇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等级整体呈好转的趋势,2000-2013年水源地安全等级从“巨警Ⅰ”演变为“中警Ⅲ”,对应的警情指示灯由“红色”演化为“黄色”;影响贵州省村镇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植被覆盖率、裸岩率、水源保证率、人均供水量、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COD 排放负荷等指标,在今后的水源地保护工作中应予以重视; 2014-2020 年贵州省村镇饮用水水源地安全预测等级分别为“中警Ⅲ”和“轻警Ⅳ”,指示灯为“黄色”和“蓝色”,但水源地安全等级具有向“中警Ⅲ”恶化的趋势.研究结果可为贵州省村镇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护提供参考.
  • 摘要:黄河河口生态调水工程已实施若干年,调水期间黄河口生态系统发生了改变.为了客观评估调水工程对河口生态系统的影响,本文以黄河河口刁口河流域及尾闾湿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遥感技术比较了生态调水前后入地利用覆被和景观格局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生态补水前后,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和景观格局变化显著;土地利用变化整体处于不平衡状态,以滩涂向灌草地和水域转变为主要形式;建设用地增加明显,未利用地主要是单向变化.研究区景观整体连通性降低,景观的形状有向规则化方向发展趋势.2010年至2013年的植被盖度呈上升趋势.生态调水期间补给水量有限、影响范围有限,虽然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河口湿地的生态状况,但湿地演替仍主要受自然条件和其它人类活动的影响.
  • 摘要:福建九龙江北溪下游防洪工程长泰城区段在确保防洪堤保持水土、防洪行洪功能的前提下,综合比较各类河道护坡形式及产品,积极探讨新理念、新技术,选用新型柔性生态护坡技术,提升河道边坡生态、景观效果.传统的堤岸护坡大都采用浆砌或干砌块石护坡、现浇混凝土护坡、预制混凝土块体护坡等硬质化护坡,主要着眼于驳岸形式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较少考虑其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而生态护坡不仅满足河道行洪排涝稳定性,又有利于恢复河道生态系统平衡。常见生态护坡主要有:天然材料护坡、合成材料复合种植基护坡、多空隙结构种植基护坡和笼系结构护坡等。目前的国内的生态护坡产品从结构上主要分为笼系结构、多孔隙结构、天然植被护坡和人造材料复合植被护坡等。实践证明,将生态护坡功能与工程功能及安全功能同等考虑,选择和确立兼顾防洪、生态和节约的工程护坡方式应当成为河道、水库、湖泊等堤防建设的一种发展趋势。以Enmakat三维水土保护毯为代表的新型柔性生态护坡产品在九龙江北溪防洪工程成功的应用,证明了该护坡形式是一种有效、经济、环保的护坡措施,值得继续推广。
  • 摘要:快速城镇化进程中河流生态系统普遍衰退,河流沿线迫切需要其规划建设的生态化.以现实问题入手,在梳理涉及河流相关规划类型的基础上,分析目前国内河流及其沿线建设的生态困境.从规划编制的有效性角度,认为平行级规划多而内容重叠,相互间整合协调不够,涉及的沿线城乡规划 “生态”导向存在偏差,目标缺乏量化,内容缺少焦点以致引导作用有限;从规划实施的外部适应性角度,认为河流沿线规划的生态实效反馈系统缺失,行政和社会协作不足.进而认为河流沿线规划的生态化特征应该是空间和功能上的整体协同、规划过程的动态渐进.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