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工具书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四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146篇,会议文献有8篇,学位文献有37篇等,参考工具书的主要作者有胡春丽、邓江祁、毛建威,参考工具书的主要机构有复旦大学出版社、内江市政协、内江师范学院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首部《雷跃龙年谱》于2015年在《玉溪师范学院学报》公开发表(1)。它廓清了许多长期困扰史学界的史实和谜团,填补了家族史、地方史,尤其是南明史的空白,引起社会...
2.[期刊]
摘要: 赵廷玉是乾隆、嘉庆年间活跃于云南大理一带的知名文人,著有诗文集《求斋文集》《睛虹诗存》《紫笈老人诗草》等。其诗意象奇崛,感情真挚,历来颇受名家赞誉。而以《紫笈...
3.[期刊]
摘要: 徐熊飞是清中叶浙江知名文学家,众体兼长,尤工诗及骈体文,极受阮元、秦瀛器重,然学界对其的研究一直较为薄弱。故以徐氏著作为主要参考文献,并综合其他著作和史料编成...
4.[期刊]
摘要: 毛际可是清初著名的学者。本谱以毛际可《安序堂文钞》《会侯先生文钞》《浣雪词钞》为主要资料依据,旁征毛氏诸多亲友、交游的别集、年谱、方志编纂而成,对毛氏生平、仕...
5.[期刊]
摘要: 毛际可是清初著名的学者。本谱以毛际可《安序堂文钞》《会侯先生文钞》《浣雪词钞》为主要资料依据,旁征毛氏诸多亲友、交游的别集、年谱、方志编纂而成,对毛氏生平、仕...
6.[期刊]
摘要: 双桂坊丁氏,为常州望族之一,清中叶人才辈出。丁履端早岁中举,作宰直隶期间,努力振兴文教,防汛救灾,官声懋著。最终以宦破家,重蹈祖父、岳父之覆辙,是彼时吏治寙败...
7.[期刊]
摘要: 天顺初年,复杂的政局变化影响到朝廷对武将的任用与勋爵的册封.大同、宣府、延绥巡守将领石彪、杨能、李文、杨信的封爵在很大程度上存在军功以外政治因素的影响,反映出...
8.[期刊]
摘要: 毛际可,字会侯,号鹤舫,浙江遂安(今浙江淳安县)人,清初著名的学者,工古文辞,与毛奇龄、毛先舒俱以文章雄东南文坛.著有《春秋五传考异》《松皋文集》《安序堂文钞...
9.[期刊]
摘要: 毛际可,字会侯,号鹤舫,浙江遂安(今浙江淳安县)人,清初著名的学者,工古文辞,与毛奇龄、毛先舒俱以文章雄东南文坛。著有《春秋五传考异》《松皋文集》《安序堂文钞...
10.[期刊]
摘要: 李充嗣,内江人,明中期工部、兵部尚书,《明史》上的重要人物,先后参与过河南赈灾、平定朱宸濠叛乱,主持江南治水重大工程,功绩卓著.李充嗣爱民如子,行事缜密,敢于...
11.[期刊]
摘要: 沈兼士(1887-1947年),原籍浙江归安(今属湖州市),生于陕西汉阴.早年留学日本,入东京物理学校读书.留日期间,曾随章太炎受业,主攻语言文字学.归国后,...
12.[期刊]
摘要: 李充嗣,内江人,明中期工部、兵部尚书,《明史》上的重要人物,先后参与过河南赈灾、平定朱宸濠叛乱,主持江南治水重大工程,功绩卓著.李充嗣爱民如子,行事缜密,敢于...
13.[期刊]
摘要: 李充嗣,明代内江进士群体中官至尚书第一人,《明史》重要人物.曾先后参与河南赈灾、平定朱宸濠叛乱,主持江南治水重大工程,文韬武略,政绩卓著.一生爱民如子,敢于有...
14.[期刊]
摘要: 《(嘉庆)威远县志》是现存威远县古方志中最简略的一部志书.该志编纂者陈汝秋批判地继承了《(乾隆)威远县志》的体例,调整了不合理的门目,最终确定为天文、地理、建...
15.[期刊]
摘要: 李南晖修、张翼儒纂《(乾隆)威远县志》是威远县现存最早的地方志,它是在明代汪鲸抄本残志的基础上,参考其它多种文献典籍,辅以采访,沿袭《(乾隆)桐柏县志》以康海...
16.[期刊]
摘要: 朱云骏,乾隆二十一年举人,于乾隆三十二年四月至四十四年五月任隆昌知县.治尚宽简,关心民隐,尤以兴建书院,培植文风而深得百姓爱戴.四任四川乡试同考官,三科解元皆...
17.[期刊]
摘要: 贵州省博物馆藏《石阡成其济自撰年谱》清稿本一册,为清代贵州省石阡县乡绅成其济自撰,分年叙述其所经历的生平事迹和家族事变,又颇多清咸丰、同治年间贵州战乱的记录,...
18.[期刊]
摘要: 贵州省博物馆藏《石阡成其济自撰年谱》清稿本一册,为清代贵州省石阡县乡绅成其济自撰,分年叙述其所经历的生平事迹和家族事变,又颇多清咸丰、同治年间贵州战乱的记录,...
19.[期刊]
摘要: 李忠鉴自撰《李湛轩自叙年谱》稿本,贵州民族大学图书馆藏.是谱一方面勾稽其族李朝仪、李端棻二人行迹甚夥,尤其记载了李端棻编修翰林、提督云南、恩赦回籍等重大史实,...
20.[期刊]
摘要: 年谱自宋代发端,清代受考据学影响迅速发展,在近代学术转型之际,又因"知人论世"、朴实客观以及感召人心等特点契合时代需要再度受到学者的青睐.然而年谱毕竟带有旧史...
1.[会议]
摘要: 《陶行知年谱长编》本着还原一个全面真实的陶行知为宗旨,通过对史料的考订甄别,归纳排比,将陶一生的著作、诗歌和书信"择要摘录,分年编入".《年谱长编》不仅可以让...
2.[会议]
摘要: 室名别号,是使用者在名字之外自己所取,赋有一定含义,往往折射出使用者个人的志趣、情感和心态,并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特有的命名现象....
3.[会议]
摘要: 文章主要写了南昌明朝遗民王猷定的年谱介绍。首先介绍了王猷定的个人简介,以及文学作品,然后按年岁叙述了王猷定的生平事迹。
4.[会议]
摘要: 文章介绍了田锡的年谱,以及相关的文学作品,通过文学研究,阐述了史料的价值。《论武勇才器奏》、《泰州乞替》、《论点集强壮》等都是其作品。
5.[会议]
摘要: 梁代文学家王筠在永明年间度过少年时代,未及当时文坛的风云变化:但因家学薰陶,群贤滋养,终能秉承永明文学的流风遗韵,先后得到沈约及萧氏父子的赏重,驰聘文坛达五十...
6.[会议]
摘要: 孙思邈生于何时,从古自今,众说纷纭。孙思邈生年问题,关系着对于孙思邈研究的一系列问题,仍有考辨的必要。关于孙思邈的生年,总括起来有三种意见:即开皇元年(公元5...
7.[会议]
摘要: 关于孙思邈生卒时间,查阅最权威的工具书《辞海》:"孙思邈(581-682),唐医学家".《中国历史大辞典》:"孙思邈(581-682)".翦伯赞主编的《中国史...
8.[会议]
摘要: 1990年,笔者参与主编的《辛亥以来人物传记资料索引》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后,受到中外学术界的广泛赞誉。《辛亥索引》是具有相当高的学术价值和广泛的使用价值的。...
1.[学位]
摘要: 鲁大夫申繻将周人取名规范归结为“五法”(“信、义、象、假、类”)和“六避”(“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但随着社会变化发展,...
2.[学位]
摘要: 钱泳(1759-1844),初名鹤,字立群,号梅溪,吴越武肃王三十世孙。浙江金匱(今江苏无锡)泰伯乡人,於嘉庆五年庚申(1800)迁居常熟。清中期著名书画家、...
3.[学位]
摘要: 严耕望(1916~1996),20世纪中国着名历史学家,国学大师钱穆最欣赏的弟子。他早年对中古政治制度史的研究,集传统考证史学与现代社会科学之大成,晚年“澹泊...
4.[学位]
摘要: 杨钟羲身跨晚清和民国,有自编的家谱兼年谱《来室家乘》该谱至杨钟羲逝世之时仍未完成,属未定稿。稿件后由其子杨鉴资补成,发表于1940年10月至1941年2月的《...
5.[学位]
摘要: 瞿宣颖(1894-1973),字兑之,晚号蜕园。湖南善化人。清末重臣瞿鸿机幼子。出身名门,熟谙文史,工於诗词,兼习书画。治学博涉多通,邃於治史,尤精方志之学。...
6.[学位]
摘要: 史梦兰(1813-1896),字香崖,号砚农,清直隶永平府乐亭县人(今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生六月而父见背,母将其抚养成人。故其母在其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极其重要...
7.[学位]
摘要: 姓名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语言现象,与一定的语言文化风尚息息相关。对丹东市人名用字情况的调查分析,对于弄清丹东市人名用字的特点与规律,促进丹东市人名用字的规范...
8.[学位]
摘要: 曹秀先(1708-1784),字冰持,号地山,谥文恪,清朝名臣、文学家、书法家、楹联家,是清代康乾时期江右在京名士的一位杰出代表。无论是从其吏治、文学、书法方...
9.[学位]
摘要: 张翥,字仲举,号蜕庵,晋宁人(今山西襄汾县)。张翥侍父因家安仁,从李存修道德性命之说。后至杭州从仇远学诗律,深得其精髓,以诗文名及一时。累官翰林学士承旨,封潞...
10.[学位]
摘要:
本论文以《晋书》人物传记为研究对象,从而揭示其文学意义所在。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探讨《晋书》的特例与人物,分析《晋书》人物传记在体...
11.[学位]
摘要: 郭都贤(1599-1672),字天门,号些庵。明末湖南益阳遗民诗人。先生生于书香门第,祖父、父亲皆登宦途。幼聪慧异常,博淹贯通,负经世之才,思匡屯难,工于诗文...
12.[学位]
摘要: 柳贯(1270-1342)字道传,号乌蜀山人,婺州浦江人(今属浙江)。受经于金履祥,学文于方凤、谢翱、吴思齐。元大德四年(1300)察举为江山县学教谕,至正元...
13.[学位]
摘要: 王家屏(1573-1604).字忠伯,号对南,明大同山阴(今山西省山阴县)人。明穆宗隆庆戊辰(1568)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官至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作...
14.[学位]
摘要: 立足于秦简人名的穷尽整理及命名取义研究,本文全面搜集和整理了目前所刊布秦简中最主要的三大批《秦简牍合集(第一辑)》①《岳麓书院藏秦简》②《里耶秦简牍校释(第一...
15.[学位]
摘要: 《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下简称“吴简”)自1996年被发现并进行抢救性发掘以来,因其数量庞大,内容丰富,年代明确可靠,被评为199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