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四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616篇,会议文献有12篇,学位文献有175篇等,德国的主要作者有邢来顺、陈从阳、李富森,德国的主要机构有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华中师范大学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二战”之后,鉴于德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带来的灾难,国际学界以英美等西方国家现代化“正常道路”为参照,对德国现代化道路进行反思,提出了具有负面认知的“德意志独特...
2.[期刊]
摘要: 德语中的职业一词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它从一个基督教的神学用语,经过马丁路德和费希特等德国思想家的引申发展之后,与德国社会分层紧密联系到一起,并演变为德意志...
3.[期刊]
摘要: 什么是批判?我们何以能够作出批判?基于康德的启示,我们可以把批判分为对象性批判和自我批判两种类型。我们之所以能够对一种普遍现象或思想观念作出批判,乃是基于一种...
4.[期刊]
摘要: 德意志帝国时期,伴随着高速工业化发展,大量女性尤其是已婚妇女离开传统家庭进入工厂工作,由此造成诸多社会问题,并引起社会改革者、女权主义者、天主教中央党和社会民...
5.[期刊]
联邦德国的德国统一政策研究现状--以联邦德国对民主德国的经济政策为考察核心
摘要: 二战后德国的分裂与统一是20世纪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引起了国内外史学界的广泛关注。迄今为止,国内外关于二战后德国统一问题的研究成果十分丰硕,其中包括一些涉及...
6.[期刊]
摘要: 强调西方核心价值原则、否定直接民主制度的《基本法》出台后,出于意识形态和现实利益考虑的联邦德国首任总理阿登纳趁民众关注经济利益、漠视政治权利之机,在国家治理中...
7.[期刊]
摘要: 《狱中书简》是一本信件集,汇集"革命之鹰"——罗莎·卢森堡一生5次入狱,辗转7个监狱中所写的97封信件.《狱中书简》中卢森堡与友人的书信内容展现了一位伟大女性...
8.[期刊]
摘要: 16世纪初期,查理五世登上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宝座,马丁·路德率先发起欧洲天主教世界的宗教改革,激化神圣罗马帝国中央与地方诸侯、帝国皇帝与国外力量及教皇与帝国皇...
9.[期刊]
摘要: 10-13世纪德意志王国建立后历代有作为的君主自认为应当担负的神圣历史使命就是建立一个全新的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实现基督教的普世主义和古罗马帝国主义双重...
10.[期刊]
摘要: 提奥多·冯·舍恩是普鲁士著名政治家、改革家,在19世纪上半叶的普鲁士改革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对普鲁士历史影响深远的《十月敕令》即是由他主笔起草.舍恩思想鲜...
11.[期刊]
在审慎的皇帝和疼爰妹妹的兄长间摇摆 利奥波德二世:并不强硬的外国干涉者
摘要: 斯特拉斯堡是名副其实的法国和德意志之间的桥梁。1830年法国煽发七月革命,对革命充满向往的青年德意志诗人白尔尼,就是在斯特拉斯堡的大桥上第一次看到了象征着革命...
12.[期刊]
摘要: “在我工作于柏林的六年里,曾经记过许多日记,但其中从来没有提到过马丁·鲍曼的名字。即便到了1940年,这个狂热分子也还只是纳粹党里的一个普通角色。”“他的行为...
13.[期刊]
摘要: 《社会科学方法论文集》是马克斯·韦伯方法论文章的汇编,集合了韦伯对历史研究的主观性与客观性的阐述。韦伯认为历史研究虽然在研究对象的选择和价值理解等方面具有主观...
14.[期刊]
摘要: 1942年2月,建筑师阿尔伯特.施佩尔来到位于东普鲁士的拉斯滕堡与希特勒进行会面,两个人讨论了纳粹德国胜利后在柏林宏大的建设计划。当时,时任纳粹德国装备与军火...
15.[期刊]
摘要: 1930年代中期,美国政府推行谋求和平、缔造多边自由国际体系的互惠贸易协定(RTA)谈判,主要目的是将其他国家纳入美国领导的国际体系中.纳粹德国是少数几个未与...
16.[期刊]
摘要: 东正教的活动与俄国的政治生活息息相关,教会组织和机构在俄国社会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1589年1月,莫斯科都主教区晋升为全罗斯东正教牧首区,俄国东正教会的国际地...
17.[期刊]
摘要: 近年来,随着国人海外游热潮的兴起,那些曾经关于世界各国的刻板印象旋即被打破。在一篇欧洲自由行的攻略之中,笔者看到过一个很有意思的标题:“谁说德国不浪漫?那是因...
18.[期刊]
摘要: 1940年5月,英法两国与德国构成的西线才真正爆发了战争,德军绕过法国人引以为傲的马其诺防线,先佯攻荷兰和比利时,吸引英法主力,然后古德里安率领装甲部队穿越防...
19.[期刊]
摘要: 1919年6月28日,德国在协约国的武力胁迫之下签订了完全背离"十四点原则"的《凡尔赛和约》,接受战胜国提出的对德国异常苛刻的惩罚.这种严厉的惩罚不但损害了包...
20.[期刊]
摘要: 本研究基于历史学研究视角,以首届汉诺威出口博览会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其源起的背景和过程,探索了其举办的目的和影响。通过梳理发现,在英国军政府控制下筹办的首届汉诺...
1.[会议]
摘要: 德国魏玛时期的电影文化是德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风向标,电影文化在这个时期发展的社会背景,蕴含着着多方面深厚的因素;电影本身的内容也反映了魏玛时期政治、经济、社会...
2.[会议]
摘要: 黑森-卡塞尔(Hesse-Cassel)是德意志境内一个较小的邦国,然而她是18世纪欧洲最著名的雇佣兵输出地之一。与16、17世纪的瑞士人一样,18世纪的黑森...
3.[会议]
摘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过去了70周年,但对于纳粹大屠杀的研究和讨论却一直没有停止.战后对于大屠杀的见证分为三个部分:大屠杀幸存者的见证、德国人对罪恶的见证和历史的...
4.[会议]
摘要: 魏玛时期(1918-1933)德国犹太人高度认同德国文化和传统,对共和国报以极大的热情,对德国政治和文化的认同都达到了比较高的程度,他们与德国的民主文化政治共...
5.[会议]
斯宾格勒和纽伦堡宗教改革——浅析宗教改革关键时刻知识精英的政治作用
摘要: 长期以来,有关宗教改革时期城市知识精英政治作用的问题一直扑溯迷离,众说纷纭.本文通过对第一个接受新教的最大帝国城市纽伦堡宗教改革过程的分析,将这一问题的研究推...
6.[会议]
摘要: 德意志16世纪松散联邦的国家形式,诸多邦国相对独立的状况,为宗教多元的出现和保存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这是当时其它国家无法做到的。在这种情况下,路德的宗教改革...
7.[会议]
摘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路德后期的宗教改革的整顿与强化路德宗教会和提倡新教育,其次通过分析历史事件,介绍了德国新旧教斗争的激化和起伏,然后介绍了路德后期的重要著述,介绍...
8.[会议]
摘要: 农村和城市是德意志中世纪封建社会中在经济和法律方面有着极大差异的两个元素.在封建领地制度中,农村社会延续日耳曼人的习俗以马尔克为基础,通过封地获得保护并对领主...
9.[会议]
海军上将冯·霍尔岑多夫1916年12月22日关于无限制潜艇战的备忘录的评述
摘要: 本文介绍了德国海军上将冯·霍尔岑多夫1916年12月22日关于无限制潜艇战的备忘录,这一备忘录成为德国在1917年宣布不受限制的潜艇战的关键文件,早在,916...
10.[会议]
摘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三十年战争后德意志经济的凋敝和重建,介绍了战后经济恢复措施及经济技术的演变,其次通过分析语言学会与德意志语言的净化;巴洛克文学的德意志特征;帝国...
11.[会议]
摘要: 民族认同(又称族群认同)主要指一个民族的人们对其自然及文化(包括血统、地域、语言、习俗、国家政治、社会经济、历史传统、文化遗产等)倾向性的认可与共识.纵观当今...
12.[会议]
摘要: 1891年,德国莱比锡大学历史学教授卡尔·兰普莱希特(Karl Lamprecht)所著《德意志史》(Deutsche Geschichte)第一卷的出版,肇...
1.[学位]
摘要: 乡村组织,是指由村社和庄园构成的地方管理单元。中世纪中后期,德意志国王的权威自亨利四世时代开始逐渐下降,导致国王既无财力,又无权威向地方派驻官员。与此同时,由...
2.[学位]
摘要: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并实行义务教育的国家,这一教育思想可以追溯到宗教改革时期。宗教改革之前,德国的教育主要是受教会控制,在经历了中世纪统治阶级内部的教育改革,...
3.[学位]
摘要: 从19世纪开始,德国在政治、经济、社会以及文化等诸多领域均发生了较为剧烈的变化,并逐渐完成了从前工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而这些都离不开农业经济繁荣的长期支持...
4.[学位]
摘要: 本文主要是从玩具消费的角度来探讨19世纪德国消费社会的出现。19世纪德国经济的发展促使民众消费结构发生变化,消费结构的变化又推动了消费社会的出现。如今,消费社...
5.[学位]
摘要: 兴起于18世纪末的德国浪漫主义运动是一场涉及哲学、宗教、社会学、历史学、艺术等领域的文化运动,对法国启蒙运动以来的抽象理性进行了批评和反思,并由此形成了一种新...
6.[学位]
摘要: 赫尔德是18世纪晚期德意志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被誉为“文化民族主义之父”,是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先驱。他把在历史中自然形成的文化当作民族的发展链条和民族共同...
7.[学位]
摘要: 在19世纪末,电影成为人们生活中新的娱乐消遣方式。但是在纳粹统治时期的德国,特殊的政治社会环境使得电影成为了纳粹政府强有力的宣传武器,其对德国的政治运转起了巨...
8.[学位]
摘要: 本文从宣传入手,讨论了纳粹政权借助高度协同一体化的宣传机器传播反犹意识形态,强化德国社会存在很久的反犹思想,形成普遍的反犹共识,并指出这是二战背景下纳粹党的犹...
9.[学位]
摘要: 19世纪中期以后,德国农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交通技术不断发展,铁路和汽船促进了国内外运输事业的发展。但与此同时美国、俄国农业由于自身条件优渥,加之便利的交通条...
10.[学位]
摘要: 尽管人们普遍认为联邦德国是美国忠诚的盟友和伙伴,但是联邦德国却从1955年开始对它的美国盟友的外交政策产生了与日俱增的质疑。本篇对1953年至1960年德美关...
11.[学位]
摘要: 前工业化时期,受“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社会观念影响,女子教育问题在德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而随着工业化的推进,由于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德国女子教育开始得到较为...
12.[学位]
摘要: 德意志帝国时期德国全面介入第二次工业革命并大获成功。工业企业随着德国经济的发展而茁壮成长,传统钢铁工业企业迎来第二次发展机遇,电气工业和化学工业企业则在世界范...
13.[学位]
摘要: 纵观世界民族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德意志民族的特殊性。德意志从中世纪长期以来的分裂割据走向统一的进程中,德意志民众的民族情绪影响巨大。本文是站在政治民族主义的角...
14.[学位]
摘要: 在德国历史上,20世纪90年代具有特殊地位,她在1990年实现了两德统一,德国人民本应沉浸在统一的喜悦之中,但1992年难民危机的爆发则代替了这一喜悦,再加上...
15.[学位]
摘要: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妇女的政治活动、军队中的工作、社会经济生活以及家庭生活这四个方面,来考察德国妇女在战争背景下的生活境况。本文主要分为五个...
16.[学位]
摘要: 德国电影在魏玛共和国时期快速发展,然而繁荣中暗藏危机,电影事业陷入困境。因此纳粹掌权后面临着电影工业发展滞后的局面,对电影业的总体计划是使该行业良性发展的同时...
17.[学位]
1958年后联邦德国鲁尔工业城市的转型研究——以多特蒙德市和埃森市为例
摘要: 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鲁尔工业城市纷纷崛起,共同构建了德国乃至世界上最重要的和最大的工业区之一——鲁尔区。随着1958年煤炭危机的爆发,鲁尔工业城市和鲁尔区都...
18.[学位]
摘要: 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了《九十五条论纲》,抨击教皇出售“赎罪券”,揭开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1521年,路德当众烧毁教皇革除他教籍的谕令,促使运动迅速发展...
19.[学位]
摘要: 在近代以来,德意志地区的犹太人在自由思想的引领之下,迈向了民族解放与现代化的高峰时期。1871年,德意志地区建立了一个全新的联邦国家——德意志帝国。这一时期是...
20.[学位]
摘要: 《教子手册》(Liber Manualis)是法兰克贵族妇女杜奥达(Dhuoda)在841年到843年间写给她的儿子威廉的教育手册。当时她的丈夫塞普提马尼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