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世纪中晚期德意志乡村组织的变迁
【6h】

中世纪中晚期德意志乡村组织的变迁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言

1.选题意义

2.研究回顾

3.相关名词对照

第一章 庄园体系下的村社

1.村庄被纳入庄园体系

2.庄园体系下村社的形成

第二章 村社与庄园

1.中世纪中晚期经济形势的变化

2.领主司法管辖权的扩张——南部村庄的状况

3.村社与领主的协商与冲突——1525年农民革命

4.德意志东部与西部的两条道路

第三章 田制、土地占有与流转

1.田制与村庄

2.土地保有与继承

3.土地流转与乡村债务

第四章 村社内部的结构变化

1.早期村社的成员构成

2.村社管理制度的成型

3.农民阶层的分化和派别的形成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乡村组织,是指由村社和庄园构成的地方管理单元。中世纪中后期,德意志国王的权威自亨利四世时代开始逐渐下降,导致国王既无财力,又无权威向地方派驻官员。与此同时,由于缺乏管理乡村事务的习惯以及领地的分散,地方贵族也没有积极参与乡村事务。这使得村社与庄园在基层社会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中世纪中期是村社和庄园在德意志地区的形成期。一方面,由于北部维京人、东北斯拉夫人和东南马扎尔人的威胁,领主对村庄的武力兼并,教会实力的扩展等因素,庄园在德意志地区迅速建立。另一方面,领主出于征收租赋,管理分散领地的需要;村民出于共同协作的需要,村社也在庄园的框架下逐步发展完善。这种建立从德意志地区的整体来看是不同步的。西部,尤其是莱茵河流域,庄园和村社在中世纪中期已经运行;而在东部,尤其是东拓的区域,德意志人的庄园和村社甚至晚至十二、十三世纪才开始建立并巩固。
  乡村组织从建立伊始便因西欧经济形势、领主管理方式等因素而存在差异并且不断变动。中世纪中期,也被称为中世纪盛期。在这十一至十三世纪的两百年间,德意志地区的商业逐渐恢复,城市开始兴起,农村社会也经历了恢复和发展,村社在这一时期参与了垦荒,开发林木等活动。十四、十五世纪,西欧进入经济收缩时期,黑死病和战乱带来的人口下降,土地抛荒导致了经济的停滞甚至倒退。由于劳动力的减少,这一时期的农民地位得到提高。面对这种不利于自己的局面,德意志的领主们开始了扩展自身权力的行动。不同地区的领主采取了相异的措施,并且促成了东部和西部德意志乡村地区的不同发展道路。
  就村社内部而言,村社中的上层农民通过耕种固定地租的土地,参与市场交换乃至从事手工业而积累财富,逐渐成为领导村庄的主要力量。他们在村庄中保有最好的土地,保有庄园中的磨坊、酒馆,并且利用剩余的产品参与市场交换。对内,他们拥有高于一般成员的威望;对外,他们作为村社的代表人物与领主进行协商。与此同时,村社中的贫困人口也逐渐增加,贫富之间的差距加深了村社内部的裂痕,这也是导致1525年农民战争的原因之一。最终,在农民内部的分化和外部的民族国家建设过程中,村社和庄园原先的作用和权威被逐渐削弱了。

著录项

  • 作者

    陈若毅;

  • 作者单位

    天津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天津师范大学;
  • 学科 历史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侯建新;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德国 ;
  • 关键词

    中世纪; 德意志; 乡村组织;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