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遗产的批判继承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四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254篇,会议文献有13篇,学位文献有27篇等,文学遗产的批判继承的主要作者有刘求长、卢燕新、安少龙,文学遗产的批判继承的主要机构有滁州学院、北京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作为“目录之冠”而受后儒宗仰,在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目录学功用之外,《郡斋读书志》在目录编排、点论发凡之间,亦蕴含着晁公武的文学思想,而诗...
2.[期刊]
摘要: 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中对敌对分子的外貌、言行、性格、品质,采用的定性丑化的话语修辞模式,其目的在于通过敌友二元对立的单质共同体想象,完成阶级伦理对人们的行为方式...
3.[期刊]
摘要: 哈罗德·布鲁姆强调批评的身份独立性,其文学批评中饱含着书写者本人的精神向度、情趣意志与生命坚守.以布鲁姆为参照,中国文学批评标准的现化性建构需要强调文学批评的...
4.[期刊]
摘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文学从最初兴起到发展至今,俨然已经形成了和传统文学分庭抗礼的局面.然而,网络文学发展时间尚短,在发展中由于监管和限制力度不够,存...
5.[期刊]
摘要: 中国文学地理学研究近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不过纵观当前研究现状,在五个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学术发展空间.其一,在系地研究方面,现研究成果偏重以人系地,以文系地研究...
6.[期刊]
摘要: 在《诗经》文学地理学的发展过程中,朱熹博采众长,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他明确提出"废《序》言《诗》",主张"以《诗》说《诗》",求《诗经》的"本文本意",...
7.[期刊]
摘要: 《文心雕龙·辨骚》中刘勰对《楚辞》的态度一直以来是学界争议最多的.《楚辞》代表了"新变"和作家的创造性,刘勰对《楚辞》的态度就是对作家创造性的态度.贯穿《文心...
8.[期刊]
摘要: 汝,汝水。颍,颍水。广义的“汝颍”文化指汝、颍两大水系所涵括的区域文化:其南濒长江,北依河洛,西接巴蜀,东临齐鲁。唐五代时,狭义的“汝颍”文化是以许、陈、蔡(...
9.[期刊]
摘要: 汝,汝水.颍,颍水.广义的“汝颍”文化指汝、颍两大水系所涵括的区域文化:其南濒长江,北依河洛,西接巴蜀,东临齐鲁.唐五代时,狭义的“汝颍”文化是以许、陈、蔡(...
10.[期刊]
摘要: 自基提翁人芝诺到罗马皇帝奥勒留,廊下派(旧译斯多亚派)共历时五百年余年,经早中晚三个发展时期.该学派人物众多、著述宏丰,可由于各种原因,今人不仅无法确切了解它...
11.[期刊]
创新培育非遗志愿者在非遗保育中的作用——以温州市鹿城区非遗创艺坊的探索实践为例
摘要: 培育非遗志愿者是开展非遗保育活动的重要一环。本篇文章主要从基本情况和培育做法两个方面对文本课题展开了分析。同时交代了取得的初步成效。
12.[期刊]
摘要: 中国非物质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名族长期积淀下来的优良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最纯正的文化情怀,它是劳动人民生活智慧的集中反映,是中华民族发展历史上...
13.[期刊]
摘要: 黔东南州的加榜梯田作为国内首批世界农业文化遗产之一,是精密生态体系和可持续乡村文化景观的典型代表,并以其连绵壮丽的梯田景观逐渐为人所知.本文在实地调研、文本和...
14.[期刊]
摘要: "五四"以来,以诗文评为体系的中国传统文论基本退出了文本阐释的场域.西方话语的大面积空降,在推进中国文论建设的同时,日益影响着中国文论的自主创新式发展,消解着...
15.[期刊]
摘要: 中庸思想是中国儒家哲学的主导思想,在此基础上开辟出"中和"审美形态,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核心审美理想之一.中庸的确立与"中和"的发生,与上古礼仪制度,尤其是西周...
16.[期刊]
摘要: 尽管中西文学理论资源的落差在降低,但当代中国文学理论建设尚处于低迷期和瓶颈期.如何进行理论创新,开辟文学理论研究新领域,创造出与时代要求相匹配的研究成果,值得...
17.[期刊]
基于"五力"协同创新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评价模型及实例分析研究
摘要: 当前处于创新、创业巅峰的电子商务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已非传统电子商务专业培养模式所能满足,需要全方位多方协作打造全新的育人模式和构建相应的多层次电商人才培养质量评...
18.[期刊]
摘要: 自南北朝起,历史上关于花木兰形象的改编与重塑从未停止.作为花木兰形象谱系的源头,《木兰诗》初步具备了"家/家族"中心主义的思想观念,在之后的《雌木兰》中,花木...
19.[期刊]
“立于礼”:儒家君子人格养成的行为准则——孔子文学教育思想探论之二
摘要: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集中表达了孔子的文学教育思想.前人对“立于礼”的解说各不相同,有说是“学之序”或“教之序”,有说是“立身成德”之一步,有说是“为政次...
20.[期刊]
摘要: 新世纪中国的巴赫金研究随着《巴赫金全集》中文版的出版、巴赫金研究学会的成立获得了长足的进展,其中2004-2005、2008-2009年度,中国学者有关巴赫金...
1.[会议]
摘要: 本文对古代文论在现代文艺理论中的传承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传统文化的转换与古今中外的融通,自然都应以本国传统文化为根基,以我国社会现实为土壤,任何嫁接和变异而...
2.[会议]
摘要: "形式的意识形态"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中的一个重要命题,体现着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艺术形式的理解和态度.这一理论的提出是西马理论家对西方文论史和美学史上关于形式...
3.[会议]
摘要: 在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论著中,奥尔巴赫的《摹论论》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经典力作.它的主要任务是考察日常生活如何突破古典文学的文体分用规则,进入高雅、严肃的文学作品...
4.[会议]
摘要: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历史过程中,如果社会处在变动、转型、失范(Anomie)的时段,文化批评就会相对繁荣发展.而如何发挥文化批评的批判力,重新认识并凸显当前文化批...
5.[会议]
摘要: 当代文学理论危机并非理论自身的概念或逻辑问题,而根源于文学理论脱离文学经验的结构性危机.理论范畴的中西古今之争意义有限,更根本的出路是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融合,...
6.[会议]
摘要: 借用费希特的时间概念,文学批评的历史也可以区分为两种:一种是“概念脉络中的批评史”,一种是“编年史意义上的批评史”。前者展示是文学批评意识演进的内在理路、内在...
7.[会议]
摘要: 文章讨论的法国文本理论及其诞生地就是巴黎。本文阐述了文本理论的兴起,从词源学考察、文本概念的多义性两方面介绍了文本概念概说,从法国文本理论的语言学、符号学方向...
8.[会议]
摘要: 本文认为苏珊·朗格提出的生命形式论,是对西方传统文论的继承和超越,有着深厚的学理渊源,同时也是对20世纪主流形式论和"语言学转向"的负面效应的即时反拔.更重要...
9.[会议]
摘要: 受到西方强势文化的影响,中华学者从事研究後撰写学术论文,都以西方学术论文(thesis,academic article,academic paper)的撰写...
10.[会议]
摘要: 1970年代兴起的"文学经典之争"让人发现了文学经典背后的文化问题,推动了文学研究向文化研究的转向,但其偏于文化研究一端的缺失导致了向文学研究回归的新动向,这...
11.[会议]
摘要: 理论,来源于人对世界深层把握的欲望.理论不同于常识,是常识好斗的批评家.理论是一种独特的实践活动,不能用同"理论联系实际"的一般观念要求理论俯就现实.理论的基...
12.[会议]
摘要: 谈到中国当代文艺理论的发展,人们常常会论及对中国古代优秀文论的继承、革新和对国外文论成果的吸收、借鉴,论及文论研究的民族性与现代性等等问题,这些当然都是必要的...
13.[会议]
摘要: 不可否认的是,妇女们对花样的喜爱和对文化遗产的不同认识,对文化遗产价值不同角度的强调,不同的利益取向导致了今天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
1.[学位]
摘要: 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重点问题,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入手,提出在当今社会中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要的现实意义。文中...
2.[学位]
摘要: 中国古典悲剧的滥觞可追溯至《诗经》、《楚辞》中的一些基调凄艾的歌谣,它们或痛诉生存之艰苦,或哀叹仕途之失意,其中的悲剧性并不逊色于后期的悲剧作品。有着如此源远...
3.[学位]
摘要: 作为我国民间叙事文学代表之作的孟姜女传说很早便已进入学者的学术视野,20世纪初顾颉刚等一批著名学者便开启了我国孟姜女传说研究之门,他们的研究成果为后世研究奠定...
4.[学位]
摘要: 金圣叹(1608—1661)是中国古代小说理论批评史上最有成就的批评家之一,他对中国小说理论的贡献让人叹为观止。可是长期以来学界相对较少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关注...
5.[学位]
摘要: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五千年的文明发展过程中,我们的祖先用智慧书写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光辉篇章。在追求文明多样性的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诞生了。它是一种...
6.[学位]
摘要: 本文对唐宋词到当代流行歌曲文化演变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如下: ⑴ 考察了词、曲作为边缘化的流行歌曲如何表现被封建礼教和封建正统文化所压抑的个人化的情感世...
7.[学位]
文本消费语境下文学经典的身份转移——以《白雪公主》的改写为例
摘要: 本文从历史学、社会学和语言学的视角梳理了文学经典中童话这一类别的产生过程。文章从叙事核心的角度对以童话为代表的文学经典所具备的开放性和封闭性给出分析,在此基础...
8.[学位]
摘要: 约百年前的“文白之争”深刻地改变了人们对文学的理解,以及汉语表述文学的方式。白话文运动一方面建构、扩张着自身的合法性,另一方面也遮蔽、挤压着文化保守阵营的自我...
9.[学位]
摘要: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概念,是“形式主义方法”的原则。什克洛夫斯基在1916年提出了“陌生化”理论,力求用它作为概括复杂的感受和表现现象的方法。在形式...
10.[学位]
摘要: 众所周知,文学是语言的艺术。然而事实却如美国文学教育家布鲁姆所说:“文学不为许多人接受,实在是令人悲哀”。更令人不解的是:在英语语言专业的学生中,竟很少有人喜...
11.[学位]
摘要: 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梁实秋代表的是一种伦理批评的模式。它从古典主义和人文主义思想出发,强调文学为人生,而人的本质是“人性”,“人性”只有在伦理道德的生活中...
12.[学位]
摘要: 博客文学批评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批评形式,本文尝试对这一新的批评形式进行分析,讨论博客文学批评与传统文学批评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博客在参与文学批评...
13.[学位]
摘要: 岳阳巴陵戏是湖南地方大戏剧种之一,形成于明末清初。流行于湘北以及湘西、赣西北、鄂东南等近四十个城镇与乡村。集湘北地方语言和中原音韵于一体进行演唱,是湘北地区戏...
14.[学位]
摘要: “双性同体”是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1929年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该概念的提出,为文学批评理论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伍尔夫本人也在其文学创作中实践了这一概念所...
15.[学位]
摘要: 本文对枣阳刘秀传说进行了研究。东汉开国皇帝刘秀是家喻户晓的英雄帝王,汉光武帝才华横溢、朴实忠厚、多谋善断、忍辱负重,是史学家褒扬和推崇的对象。基于历史事实的刘...
16.[学位]
摘要: 原型批评是现当代最为重要的西方批评流派之一,其进入中国的过程,是当代中国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化嬗变的过程。本文着力探讨的是原型批评当代中国化的动因、理论与实...
17.[学位]
摘要: 绪论论述了本论文运用的理论、方法、缘起、基础、范围和意义。说明文化遗产生态法律保护理论的创新、运用生态法的视角及历史、比较与系统方法的意义。 第一章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