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鹘语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四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108篇,会议文献有8篇,学位文献有11篇等,回鹘语的主要作者有李经纬、张铁山、杨富学,回鹘语的主要机构有中央民族大学、新疆大学、敦煌研究院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阿毗达磨藏是佛教论藏的典籍,在佛典中占有重要地位,并曾被译为回鹘文。本人在长期释读敦煌研究院旧藏回鹘文文献的过程中,又识读出三件“阿毗达摩论藏”残片。本文即是...
2.[期刊]
有關高昌回鶻歷史的一方回鶻文墓碑——蒙古國出土烏蘭浩木碑釋讀與研究
摘要: 公元840年蒙古高原的回鶻汗國崩潰之後,西遷回鶻人的一支不久就以吐魯番盆地爲中心,建立起高昌回鶻王國,又稱西州回鶻王國(9世紀中期—13世紀初)。在高昌回鶻王...
3.[期刊]
摘要: 圣彼得堡的俄罗斯科学院图书馆藏有128件回鹘文文书,其中编号为SI O/70=SUK Ad01的回鹘文文书收录在МАЛОВ《Уйгурскиерукописн...
4.[期刊]
摘要: 《回鶻文契約文字結構與年代研究——于闐采花》(以下簡稱《于闐采花》)是中華書局2020年9月出版的一本新書,作者是陝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的劉戈教授。這本書是...
5.[期刊]
摘要: 宋代在西城流通的棉布货币(花蕊布、egin、qamdu、quanbuqa kebezi、boz)堪称是现代非金属信用货币的始祖。作为货币代用品的官布(quan...
6.[期刊]
摘要: 19世纪末20世纪初,瑞典、俄国、法国、德国、芬兰、英国、日本和美国等国家探险队在新疆以及甘肃等地进行了多次探险,并带走大量文物和文献.他们盗走的文物和文献馆...
7.[期刊]
摘要: 敦煌发现的回鹘语头韵作品数量很多,而且涉及内容也十分广泛,不仅回鹘民间文学、宗教诗歌采用头韵诗形式,而且出现于佛事文献中,诸如回鹘文题记、写经尾跋之中,更有甚...
8.[期刊]
敦煌研究院旧藏一叶回鹘文《阿毗达磨顺正理论》残叶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摘要: 敦煌研究院藏有一批不同文种的各类文献,内有不少回鹘文文献.本文首次对其中一叶回鹘文《阿毗达磨顺正理论》进行原文转写、汉译和注释,并就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9.[期刊]
摘要: 《华严经》汉译本有三种,即东晋佛驮跋陀罗之译本《六十华严》,唐实叉难陀之译本《八十华严》和唐般若译本《四十华严》.《八十华严》和《四十华严》皆有回鹘文译本,译...
10.[期刊]
摘要: 19世纪末俄罗斯学者波塔宁最早赴裕固族地区进行调查,记录了200多个西部裕固语词汇,并用俄语对译,堪称第一本西部裕固语字典.由于波塔宁之书用俄文撰写,西方学者...
11.[期刊]
摘要: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吐鲁番学研究院和龟兹研究院于2010年开始在吐峪沟联合开展了吐峪沟石窟寺考古发掘.这次发掘出土有佛寺建筑遗迹、壁画、佛经以及部分其他...
12.[期刊]
摘要: 以Ceval Kaya整理刊布土耳其文版《回鹘文〈金光明经〉》为底本,逐一筛选出513个梵语借词。梵语借词分为四类进行考证,即借入词与梵语的词义皆明;借入词与...
13.[期刊]
摘要: 大英博物馆斯坦因收集品新检出的回鹘文《金光明经》残片,囊括几乎整部经文的每一卷的片段,绝大多数残片可能来自于同一写本。借助这些该残片,可以对回鹘文《金光明经》...
14.[期刊]
摘要: 随着笔者对《福乐智慧》研究的日益深化,其中发现了越来越多的西部裕固语词语。文章对《福乐智慧》和西部裕固语的动词进行历时比较,列举并说明《福乐智慧》中保留在西部...
15.[期刊]
摘要: 回鹘文《土都萨里修寺碑》是高昌回鹘时期由名叫土都木萨里的人出资修建寺庙而立的碑文。碑文1912年前后从鄯善出土,后来被带到乌鲁木齐,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文章...
16.[期刊]
摘要: 在回鹘人历史上所信仰的宗教里,藏传佛教无论是从时间还是从文献留存方面都具有重要地位。本文通过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对比,从藏文译成回鹘文的佛经的研究概况、内容研究...
17.[期刊]
摘要: 胜光法师是我国古代维吾尔族著名翻译家,译著颇丰,译者一生专注于翻译实践,对其翻译思想并没有进行过专门论述.《金光明经》是译者所译著品中篇幅最大、保存较完整的译...
18.[期刊]
摘要: 回鹘文献大部分都是诗歌,回鹘文献诗歌具有创造方法独特,内容丰富,艺术形式多样且影响深远等特点.回鹘文献诗歌的元素,如押韵、音节数的近似、韵律感,以及语言的质朴...
19.[期刊]
摘要: 《福乐智慧》是由喀喇汗王朝时期维吾尔族诗人、哲学家玉素甫·哈斯·哈吉甫创作的一部叙述长诗,其内容涉及哲学、政治学、文学、语言学、法学、宗教学、史学、医学、天文...
20.[期刊]
摘要: 以世俗文书、石窟题记、佛经及碑刻为主的元代回鹘文文献中包含大量人名信息,双名形式最为普遍,且受到其他民族语言的影响。关于如何翻译回鹘语人名,学界尚无共识;依据...
1.[会议]
摘要: 根据《热孜万沙和茹贺阿福扎传》的语言材料全面描述了名词的语法范畴及其表现形式.通过此文献和早期回鹘文献、突厥碑铭文献等中名词的比较,认为《热孜万沙和茹贺阿福扎...
2.[会议]
摘要: 偈颂是佛经文体中最基本的构成形式之一,是古印度诗歌推广到佛教领域并与佛理相互结合的产物.文章以回鹘文《金光明经》为基础材料,对其中现存的偈颂句数和句式构成进行...
3.[会议]
基于语言接触理论视域下的句法功能演变探析——以回鹘文《弥勒会见记》kim一词为例
摘要: 在现代突厥语中,“kim”为疑问代词“谁”之义.但在回鹘文哈密本《弥勒会见记》中kim一词新增充当定语从句、宾语从句等连接词的句法功能.这一用法无论在早期文献...
4.[会议]
摘要: 回鹘文《玄奘传》译自汉文,共十卷.是玄奘弟子慧立据口述撰写的一部著作.书中详细记述了公元7世纪我国伟大旅行家和佛教师玄奘的生平事迹.本文以回鹘《玄奘传》第六卷...
5.[会议]
回鹘文契约文书参与者称谓及其特点考释——兼与敦煌吐鲁番出土文书比较
摘要: 世界各地收藏并已刊布的回鹘文契约文书大约有四百件,其年代大多属于蒙元时代(13-14世纪),依其内容可分为买卖契约、借贷契约、租赁契约、交换契约、养子契约、放...
6.[会议]
摘要: 本文把柏林和京都残片作为《丰收歌》的不同版本,分开刊布,由于内容差异较大,柏林残片的《罗摩赞》和《咒文》不再作为《丰们文歌》的组成部分来看待,而当作独立的诗歌...
7.[会议]
摘要: 回鹘文流行于9至15世纪,流行范围包括从河西走廊到新疆、中亚,甚至西亚的广大地域,留下了相当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在西域、敦煌出土的回鹘语文献中,佛教内容占了绝...
8.[会议]
摘要: 在吐鲁番出土的回鹘语世俗文书之中,有征发各种官用物资的行政命令文书。这些行政命令文书大都属于公元13、14世纪,且为蒙元时代回鹘王国税役制度研究上的重要史料。...
1.[学位]
摘要: 本文研究了回鹘文书写、且又译自汉文的敦煌出土佛教文献和汉语在文献翻译过程中对回鹘文文献语言的影响,揭示回鹘佛教徒使用汉语和汉字的状况和汉语影响下的回鹘文佛典语...
2.[学位]
摘要: 汉族的周边民族中,由于长期接受汉文化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的汉字书音系统,如日语中的汉音,朝鲜汉字音,越南的汉越语。回鹘是维吾尔族的祖先,是突厥族在中国境内最重要...
3.[学位]
摘要: 语言使人类对周围无数的事物和关系范畴化,由此对象和事物不再是知觉领域内直接体验的东西,而是被体验在概念和理智系统中的物体,后者不仅丰富人们对事物的理解,而且固...
4.[学位]
摘要: 本文首先通过表格的形式对哈密本回鹘文《弥勒会见记》中的动词做了较为详细的描述,几乎逐个描写了文献中出现的所有动词的各种形态变化.接下来对所描写的种类动词进行了...
5.[学位]
摘要: 本篇论文是对于回鹘佛教文献《玄奘传》的国图收藏的第七卷9a-15a的进行转写,翻译和注释的论文. 回鹘文《玄奘传》是20世纪以来新疆出土的最重要的回鹘文...
6.[学位]
摘要: 回鹘文《玄奘传》约在公元10-11世纪由新疆别失八里人胜光法师译自汉文,它是20世纪以来新疆出土的重要回鹘文文献之一,就其价值而言,可与之相比的只有《金光明经...
7.[学位]
摘要: 本文通过对回鹘文《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以下简称回鹘文《玄奘传》)的各种句子类型的句式标记的描写,对标记使用情况的分析,以及和其现代语言中的句式标记的对比研究,...
8.[学位]
摘要:
回鹘(uyγ ur),是古代活动在我国北方地区的一个游牧部族,曾建立部落联盟称汗。
回鹘文流行于8-15世纪,它是古代维吾尔族、裕固族的共同祖先-...
9.[学位]
摘要: 回鹘文献语言是从7-8世纪到14-15世纪在西域地区生活的回鹘人广泛使用的语言文字。该语言对西域各民族文化的发展起了不可否认的作用。使用该语言著述了文学、宗教...
10.[学位]
摘要:
本文研究明初《高昌馆杂字》中回鹘语和汉语的语音系统,并论及与之相关的其它问题。
《高昌馆杂字》是明代编辑的一部回鹘文——汉文对照的分类词汇集,由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