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素分析(音位学)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四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143篇,会议文献有86篇,学位文献有31篇等,音素分析(音位学)的主要作者有王明仁、王磊、蔡永贵,音素分析(音位学)的主要机构有宁夏大学、宁夏大学人文学院、西南师范大学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超音段语音象似性是否存在于拟声词之外?——来自汉语方言和音义匹配实验的证据
摘要: 认知语言学关于语音象似性的研究已经非常丰富,然而现有的研究少有关注超音段特征,如汉语的声调与意义之间的关系。跨方言调查和音义匹配实验验证了过去对于汉语声调象似...
2.[期刊]
探析汉语方言在英语语言习得中的迁移作用--以兴义方言发音特点为例
摘要: 对于以汉语为母语,甚至是以和普通话有着不同差异的方言为母语的学习者来说,在二语习得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来自本方言的影响,即“母语迁移”,英语语音习得则是受母...
3.[期刊]
摘要: 多模态话语分析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其发展逐渐呈跨学科趋势,对多模态数据收集和处理的要求日益提高.《多模态数据的系统化处理:多模态话语分析中的研究方法》一书聚焦影...
4.[期刊]
摘要: 通过《西儒耳目资》与今南京话入声韵对比,我们发现两者在韵类分合和主要元音音值等方面存在整齐的对应关系.《西儒耳目资》入声韵多项特征与今南京话一致,而与其他江淮...
5.[期刊]
摘要: 母语负迁移是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的现象,并普遍存在于语音、词汇、语法等各个层面。其中,语音的负迁移最为明显。分析韩国人汉语语音学习中常见的母语负迁移现...
6.[期刊]
摘要: 母语负迁移是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的现象,并普遍存在于语音、词汇、语法等各个层面.其中,语音的负迁移最为明显.分析韩国人汉语语音学习中常见的母语负迁移现...
7.[期刊]
特鲁别茨柯依“音系学”与“音位学”考辨——语言学史视角下的名与实
摘要: 在语音研究领域,“音系学”和“音位学”曾被视为同义词。近年来,“音位学”这一术语的使用率骤减,但仍未完全消失。本文以语言学史一手文本为依据,回顾英文和中文文献...
8.[期刊]
特鲁别茨柯依"音系学"与"音位学"考辨——语言学史视角下的名与实
摘要: 在语音研究领域,"音系学"和"音位学"曾被视为同义词.近年来,"音位学"这一术语的使用率骤减,但仍未完全消失.本文以语言学史一手文本为依据,回顾英文和中文文献...
9.[期刊]
摘要: 网络语言是一种流行于网络空间的语言,随着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网络语言逐渐在日常生活中拥有了一席之地,成为人们交流甚至是文学作品中的一部分,对汉语言以及文学的发...
10.[期刊]
摘要: 通过辨认对比实验和范畴感知实验,考察冀鲁官话母语者和西南官话母语者对汉语普通话和英语中鼻音[n]和边音[l]的辨认和区分,对比被试对[n]、[l]的感知模式。...
11.[期刊]
摘要: 区别特征是音系学的核心概念之一,而构建最简特征体系以区分所有语音的对立一直是音系学的研究热点.针对该问题,密歇根大学语言学系端木三教授著述的《音系特征理论》提...
12.[期刊]
摘要: 区别特征是音系学的核心概念之一,而构建最简特征体系以区分所有语音的对立一直是音系学的研究热点。针对该问题,密歇根大学语言学系端木三教授著述的《音系特征理论》提...
13.[期刊]
摘要: 通过辨认对比实验和范畴感知实验,考察冀鲁官话母语者和西南官话母语者对汉语普通话和英语中鼻音[n]和边音[l]的辨认和区分,对比被试对[n]、[l]的感知模式....
14.[期刊]
摘要: 研究通过对两名留学生英文采访的录音文本转写,找出发音存在问题的例词并在功能负荷原则的视角下进行语音问题分析.该文笔者发现,两名受访者在区分元音和辅音时都存在一...
15.[期刊]
摘要: 立足于西方汉学视角,文章从历时和共时角度考察16至19世纪来华西方汉学家对汉语舌根鼻音[η]的认识.通过比较分析,揭示诸人认识的异同点并分析原因.结果 发现汉...
16.[期刊]
摘要: 宁武县位于山西省北中部,宁武方言属晋方言五台片,当地人根据语感将宁武方言划分为:一区话、二区话、三区话、四区话四种口音。对宁武方言全面布点调查,将宁武方言细分...
17.[期刊]
摘要: 宁武县位于山西省北中部,宁武方言属晋方言五台片,当地人根据语感将宁武方言划分为:一区话、二区话、三区话、四区话四种口音。对宁武方言全面布点调查,将宁武方言细分...
18.[期刊]
摘要: 满语方言中音位变换现象的规则性不强,但有些音位变换和其他的现象有关:有的音位变换的例子受音位结构限制的影响,锡伯方言不允许跨音节分界线的"塞音+响音",这导致...
19.[期刊]
对五代宋初时几项语音特征地域分布的再探讨——兼议《尔雅音图》音系基础
摘要: 不仅是-m>-n和-p、-t、-k>-(?),也包括全浊清化,在五代宋初时期的北方语音中都已在积极进行.但在当时的蜀地语音材料中,至今还只见到前两项音变,虽然...
20.[期刊]
基于巴县档案看地方档案在汉语词汇研究中的价值——以“卖”为构词语素为例
摘要: 清代巴县档案在法学、史学、商业、民俗等方面的研究上取得了众多的研究成果,但在语言学研究方面却鲜有人问津.其以“卖”为构词语素所构成的复音词多达32个,无论是从...
1.[会议]
摘要: 本研究对比成人语与儿向语在舒入声调间的差异.本研究以18个C1V1C2V(C)为结构的双音节词作为研究字表,其中C1与C2为无声辅音,V1为三个顶点元音[i,...
2.[会议]
摘要: 音位对立是语音交流的基础,许多现象表明不同音位对立在语音交流中重要性不同.为了探究汉语音位对立在语音信息交流中的重要性和相互关系,本文利用多维尺度方法对汉语人...
3.[会议]
摘要: 法庭话者识别技术引入我国迄今已有二十多年,目前该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类刑事和民事案件中.纵观世界各国的法庭证据评判体系,除了DNA以外,法庭证据检验鉴定结论的...
4.[会议]
摘要: 广西藤县岭景方言是一种粤方言.其阴、阳去声都是中折调.本文通过语音实验分析证实这是嘎裂声,并指出这种音素起音位区别作用.
5.[会议]
摘要: 中亚东干语音系在音类上保留了其祖源地陕西关中话的典型特征,但在音值上正发生去汉语化变异:1.辅音强化;2.高元音擦化;3.音节辅音化.1-3是连锁关系,即3导...
6.[会议]
摘要: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的方法考察了汉语普通话清、浊辅音对基频的影响问题,对高元音[I]和低元音[a]的两组实验均表明,普通话中清、浊辅音对基频有提高和降低作用,清辅...
7.[会议]
摘要: 本文借助动态腭位-EPG的数据和相关语音分析软件对155个朗读语速的普通话双音节词中的处于第一和第二音节的塞音/塞擦音的生理时长即EPG成阻、持阻和除阻的平均...
8.[会议]
摘要: 在语音学研究中,我们可以利用谐波差值分析法、线性预测与逆滤波等方法可用于从语音信号(SP)和嗓音信号(EGG)中提取的各种声学参数.这些声学参数可以用于分析语...
9.[会议]
摘要: 本文从语音学角度入手研究我国蒙古语察哈尔土语送气辅音送气段前移现象.实验发现蒙古语词中和词末tH、tSH等送气辅音的送气乱纹不会出现在冲直条之后,而前移附着到...
10.[会议]
摘要: 本文通过用协同发音的先行性理论解释蒙古文长元音组合在演变过程中“以后音节元音作为中心点”,即V1CV2→V2:(V1为非圆唇元音时)的重要语音现象,进一步论证...
11.[会议]
摘要: 无论是基于规则串联推导的生成音系学方法,还是执著于“一个输入一个优选输出”的经典优选论方法,都无法充分解释韵律切分的多样性.本文基于概率性优选论允许“一个输入...
12.[会议]
摘要: 汉语音节基本上不存在辅音群,而英语则允许多种辅音组合的出现,因此,母语为汉语的学习者在习得英语辅音(群)过程中不免会遇到困难,或受到母语的干扰,亦或受到普遍语...
13.[会议]
摘要: 摘要本文给出了对普通话儿化音前三个共振峰F1、F2和F3进行测量所得的结果,以及针对八个单元音a、o、e、u、i、ü、ι、(f)的儿化音所作的具体分析.共振峰...
14.[会议]
摘要: 边界调是语调短语在开始和结束时的音调变化趋势.本文以Pierrehumber的语调模式为基础,用Praat软件分析使用和未使用“大学体验英语”听说系统的两批学...
15.[会议]
摘要: 对儿童一语语音习得的认识,长期存在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争论.本研究对一名说普通话的长沙男性儿童前语言与早期语言阶段的语料进行了抽样分析,用Praat软件对其上述...
16.[会议]
摘要: 本论文对话语标记的重要一类——“嗯”、“啊”类话语标记进行了研究,对其从话语功能层面、话轮层面、情感心理层面和语音层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发现.
17.[会议]
摘要: 本文从时间维度讨论了元音音素的分析方法,认为把复合元音看作是单独的一个元音,只是这个元音的音质是持续变化的.
18.[会议]
摘要: 送气辅音与非送气辅音是普通话辅音中的一对区别特征,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寻找与之对应的特征参数。传统的MEL能量参数无法对这对特征进行有效的区别,该文在时频域使用W...
19.[会议]
摘要: 蒙古语中辅音的的送气与不送气的区别,向来解释为强弱之分,一般认为[p] [k] [t]等不送气音和[pp] [tpu001f] [kpu001f]等送气音的主...
20.[会议]
“最大对立”还是“充足对立”——苏州话与宁波话、北京话和英语元音系统的比较
摘要: 本研究从声学角度比较了苏州话与宁波话、北京话和英语的元音系统。比较 发现充足对立可以解释苏州话和宁波话元 音系统的差异,但是不足以解释和另两个元音系统的差异。...
1.[学位]
摘要: 背景:语言是人类沟通的重要工具以及区别于动物的重要特征。音位是一个语言系统中能够区分词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几乎所有的语言都有自己的地方变体,即方言,它的一个重...
2.[学位]
摘要: 作为语言的物质基础,语音是掌握语言技巧和捕捉语言信息的基础。英语学习必须从正确掌握英语语音开始。因此,语音教学在整个英语语言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其中音素...
3.[学位]
摘要: 本文以“汉语方言地图集数据库”930个方言点的178个阳声韵字为研究对象,归纳以《切韵》音系为代表的中古阳声韵韵尾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读音类型,分析阳声韵九摄的...
4.[学位]
摘要: 本论文主要研究母语为普通话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关于英语单元音的发音问题。英语学习者元音发音的声学表现包括元音的音质和时长两个方面。这一研究试图在考察英语元音的语...
5.[学位]
摘要: 世界上超过99%的语言都存在鼻化元音和鼻辅音。各种语言都有各自的鼻音,在二语习得方面存在着多样性和复杂性。而大多数二语习得研究都集中在声调、元音、辅音的习得研...
6.[学位]
摘要: 拉萨方言作为有调语言,声调对于区分同音字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但目前对于拉萨方言究竟有几个声调还存在争议,这给利用声调信息提高语音识别系统性能造成了困难。本研究通...
7.[学位]
摘要: 人类语音演化过程中,元音系统的演化直至稳定成型,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元音稳定成型后,就可以和辅音一道组合出足够多的语音。元音系统演化的最重要特点就是具有明显的普...
8.[学位]
摘要: 随着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和在全球的影响力的提高,汉语在世界范围内交流沟通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为加快推动汉语走向世界,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传播中华优秀文化,...
9.[学位]
摘要: 绩溪方言属于徽语区,太原方言属于晋语区,福州方言属于闽语区,本文主要采用语音声学实验的方法研究这三个方言点元音,包括三方言单元音及其在复韵母、鼻韵母、塞尾韵母...
10.[学位]
摘要: 本文采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广州、梅县、南昌三个方言的元音,包括单元音的音质特点,复元音、鼻尾韵元音和塞尾韵元音的声学特征和声学变化,初步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采...
11.[学位]
摘要: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听力理解是消极被动的过程,然而,听力理解却是积极主动的。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听者试图去充分理解说话人的目的、意图以及内容。与此同时,听力障...
12.[学位]
摘要: 上古汉语复辅音声母研究是汉语音韵学研究的难点。自一百多年前艾约瑟提出上古汉语存有复辅音声母之说以来,国内外许多语言学者对其予以极大关注和高度重视,产生了不少好...
13.[学位]
摘要: 《篆隶万象名义》(又名《篆隶字书》)是日本沙门大僧空海(774—835,空海,俗姓佐伯真,赞歧国多度郡屏风浦人即今天日本香川县善通寺人)在南梁顾野王(519—...
14.[学位]
摘要: 本文将为期9天的企业培训项目交替传译做为研究目标,从整个项目口译层面出发,结合本人在此次项目翻译中的工作表现,讨论译员在项目口译中每个阶段的工作、每个阶段工作...
15.[学位]
摘要: 关于语言符号声音与意义之间关系的争论,自柏拉图时代至今已经持续千余年了,总体上形成任意说(唯名论、约定论、习惯派)和象似说(唯实论、本质论、自然派)两个截然不...
16.[学位]
摘要: 关于声音和意义关系的讨论从柏拉图时代至今已经延续了几千年了,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总而言之,对于此问题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即任意说和非任意说。现代语言学家...
17.[学位]
摘要: 音义学研究的是声音和意义之间的关系,它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发展历史较短,理论基础相对薄弱。认知语言学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的兴起,为音义学提供了发展契机,特别是近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