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祠堂、古塔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六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756篇,会议文献有35篇,学位文献有105篇等,寺庙、祠堂、古塔的主要作者有侯伟、汪建民、陈锵仪,寺庙、祠堂、古塔的主要机构有北京建筑大学、太原市晋祠博物馆、晋祠博物馆讲解员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文化资源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实践路径探析——以肇庆古蓬村古祠建筑群为例
摘要: 乡村要振兴,文化是灵魂,文化赋能可以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内部驱动力和哺育支撑。乡村文化资源作为优秀乡村文化的外化象征物,对其保护与利用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肇庆...
2.[期刊]
摘要: 有清一代,五台山佛教得到皇室的崇奉和支持,呈现出繁荣发展的局面,文殊信仰在维护满汉蒙藏多民族国家统一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皇室和地方社会的大力资助下,五台山寺...
3.[期刊]
摘要: 白塔寺为凉州藏传佛教四部寺之一,是藏传佛教萨迦派的重要寺院遗迹,历史上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凉州会谈”即在凉州白塔寺举行,白塔寺由此成为西藏归属中央行政管...
4.[期刊]
摘要: 定襄洪福寺是晋北地区一处历史悠久的寺庙,拥有较为独特的堡式寺院格局,文物价值颇高。主要以洪福寺现存文物和建筑格局为基础,通过考证寺内碑刻、经幢、题记记载,同时...
5.[期刊]
摘要: 位于大理州大理市下关镇,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已倾圮,仅存古榕古柏。2009年在原址重建,"广其栋梁,扩其殿宇,竣其垣墉,垩之丹之",建成...
6.[期刊]
摘要: 宗祠是中国传统社会空间教化功能的重要载体,也是传统文化形态的重要表征.从历史进程来看,桂阳宗祠的空间教化功能深受礼法制度、建筑形制、戏剧观演三种教化形态的影响...
7.[期刊]
摘要: 从中国宫庙建筑特征出发,对妈祖宫庙的建筑特征进行分析,着重探析并解读妈祖宫庙尤其是湄洲妈祖祖庙的建筑装饰元素.认为湄洲妈祖祖庙是按照中国传统古建筑的营造法式建...
8.[期刊]
摘要: 白马寺齐云塔是洛阳地面现存最早的建筑,也是白马寺的象征和地标性建筑。河南现存金代三座密檐式砖塔,山西陵川也有一座建于金代的同样造型的砖塔。这四座塔外形相近,内...
9.[期刊]
摘要: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关羽作为一位特殊的历史人物,受到了人民的推崇,形成了关公崇拜,进而在各地修建关帝庙,嘉峪关关城的关帝庙也由之产生,不但成为当地百姓祭...
10.[期刊]
摘要: 白马寺齐云塔是洛阳地面现存最早的建筑,也是白马寺的象征和地标性建筑.河南现存金代三座密檐式砖塔,山西陵川也有一座建于金代的同样造型的砖塔.这四座塔外形相近,内...
11.[期刊]
摘要: 民国时期出现过三次要求重建雷峰塔的浪潮.首次声浪出现在1924至1925年,但很快在军阀混战中告败;从1933至1937年,要求重建的声浪再度兴起,但因日本大...
12.[期刊]
摘要: 作为"川西第一道观"的青羊宫,具有富有特色的信仰文化、建筑文化、雕刻及壁画艺术、旅游休闲文化,展现了原生态的道教宫观文化.
13.[期刊]
摘要: 民国时期出现过三次要求重建雷峰塔的浪潮。首次声浪出现在1924至1925年,但很快在军阀混战中告败;从1933至1937年,要求重建的声浪再度兴起,但因日本大...
14.[期刊]
摘要: 不同时期湖州佛教寺院文化形成不同类型且具有独特价值:神秘文化类型以尼道迹的六朝法华寺为代表,开拓中国文化类型以唐代第一诗僧皎然的妙喜寺为代表,中外文化交流类型...
15.[期刊]
摘要: "族必有祠,祠必有产",长汀的客家宗祠最早起源于唐、宋,随后不断发展,明、清两代大为普及。客家宗祠浓缩了建筑、雕刻、绘画等民间艺术,融合了易经文化、姓氏文化和...
16.[期刊]
摘要: 明清时期金龙四大王信仰极为盛行,其庙宇广泛分布于黄河运河沿岸地区.人们认为金龙四大王具有保障水上航运安全的职能,故依赖水路运输的商人商帮成为其信仰的重要群体....
17.[期刊]
摘要: 明清时期金龙四大王信仰极为盛行,其庙宇广泛分布于黄河运河沿岸地区。人们认为金龙四大王具有保障水上航运安全的职能,故依赖水路运输的商人商帮成为其信仰的重要群体。...
18.[期刊]
摘要: 法华寺位于湖州弁山的东麓,乃历史悠久的千年古刹,为湖州四大丛林之冠,号称"名蓝"。历代以来,如苏轼、赵孟■等著名文人、书画家以及官员游览法华寺,留下题咏墨迹,...
19.[期刊]
摘要: 宝轮寺塔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原陕州故城东南隅,因寺已毁,唯塔独存。据清乾隆时期《重修直隶陕州志》记载,寺为唐代僧人道秀所建,金代僧人智秀复建砖塔。另据《古宝轮禅...
20.[期刊]
摘要: 从既有文献、方志、碑文等资料对圣墩顺济妈祖庙的历史沿革、选址特征、总体布局及建筑装饰进行研究,并结合圣墩顺济妈祖庙的价值分析提出保护传承、功能拓展和有效管控的...
1.[会议]
摘要: 拉卜楞寺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宗主寺之一。其建筑具有浓郁的藏族建筑特色。并在甘青地区具有较大影响和代表性。本文介绍了拉卜楞寺的建筑特点,对形成这些特点的政治、宗...
2.[会议]
摘要: @@闽西连城县培田村,坐落在一个三面环山的狭长谷地上;328户人家,1400多口人,是一个客家血缘村落。村落的始迁祖八四郎公祖,元代末年定居培田,近800年来...
3.[会议]
摘要: @@祠堂,是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永嘉楠溪群众历来重视祠堂建筑,这是“怀抱祖德”、“慎终追远”,也是后人“饮水思源”、“报本返始”的一种孝思表现。梅堂祠、...
4.[会议]
摘要: @@宗祠,或称宗庙、祖祠,足厝、祠堂,是供设祖先的神主牌位,举行祭祖活动的场所,义是从事家族宣传,执行族规家法,议事宴饮的地方,是中国传统建筑物中扮演宗族的精...
5.[会议]
摘要: 文章对广东省东莞市明代祠堂莫氏宗祠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对建筑所具明朝时代性特征和广府地域性特征进行剖析,并对该祠的文物价值进行了客观评价。
6.[会议]
摘要: 本文以明代河南清真寺为研究对象,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及GIS空间分析法对河南清真寺进行数理统计及空间分布和影响因素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明代清真寺数目已达140坊....
7.[会议]
摘要: 祠堂是人们祭祀祖先、先贤圣哲、烈士或者神灵的场所。从范围上说,祠堂和宗祠有所不同,后者从属于前者,因为宗祠仅仅是崇祀家族祖先的祠堂,而祠堂的范围更大。有的祠堂...
8.[会议]
摘要: 在审美活动中,人们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无不以形象思维的方式,渗入到美感的形象里面,构成美感的具体内容与特点。因此,任何建筑的美感都是形象性、思想性和社会性的...
9.[会议]
摘要: 广州从化广裕祠是南宗宰相陆秀夫后裔所建,现为广东省文保单位。广裕祠始建年代不详,最早的维修记录“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祠堂内保存了五处确凿维修年代,在...
10.[会议]
摘要: 川西高原广袤的土地上分布着众多的藏传佛教寺院,这些寺院的分布并不是随意而杂乱无章的。而是与川西高原上藏传佛教的文化传播途径以及川西高原地理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
11.[会议]
摘要: 本文是作者田野考查之所得,系以湘南汝城县所遗存的明清祠堂建筑为专题的田野考查报告之一。作者以翔实的第一手资料为据,揭示了古代湘南地区氏族祠堂建筑的自然环境背景...
12.[会议]
摘要: 宗教信仰场所作为城市综合体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其融入城市开始,就根据城市形态的变化和发展的需要做出回应和调整。从清代潮州城的宗教信仰场所分布情况可以发现,宗教或...
13.[会议]
摘要: 氏族宗祠,作为传承同姓宗族教义而穿越历史的存在,往往赠予诸多惊喜.本文以湖南邵阳曲塘杨氏宗祠为具体研究对象,通过深入实地的调查访谈,解读建筑遗存,梳理时代脉络...
14.[会议]
摘要: 本文通过对湖南省洞口县石江镇钟元帅庙及当地祠庙中的仪式行为及空间特色的比较分析,试图以文化人类学的观点,找到不同使用行为所对应的空间形式,分析两者之间的转换过...
15.[会议]
摘要: 本文通过对湖南省洞口县金塘村杨氏宗祠空间变迁和社会变迁的研究,以亨利·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为视角,试图从建筑空间角度找到当代社会宗祠的适应策略,提出三点建议,认...
16.[会议]
摘要: 台湾在清代为典型的移民社会,许多客家移民,将原乡文化移植台湾,建立以农业为主的氏族血缘村落,彼此透过血缘关系,维持村落内各种营运组织,其中包含祭祀的组织及赖以...
17.[会议]
摘要: 在建筑界,湖南洞口县这个地区鲜为人知,随着文物普查的深入,此地却带给人们诸多惊喜,该地区文物古迹甚多,尤其古祠堂建筑群现存40余座.洞口古祠堂群宗祠建筑选址考...
18.[会议]
摘要: 在以发展经济为主导目标的乡村建设热潮中,徽州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落入千篇一律的旅游开发模式中。如何延续徽州地域文化的特异性,如何延续古村落的传统文化日益受到关注...
19.[会议]
摘要: 银山一带,自古以来就以景观奇美著称于世。清孙承泽在《天府广记》中记载:“银山在昌平东北六十里,峰峦高峻,冰雪层积,色白如银,故名。麓有石崖,皆成黑色,又名铁壁...
20.[会议]
加强管理、合理利用、促进文物保护与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崇圣寺三塔的管理经营经验谈
摘要: 文章叙述了崇圣寺三塔的保护管理,开发利用,经历了市文物保护管理所管理和开发经营、崇圣寺三塔文物保护管理所独立保护管理经营、文物保护管理与经营事务职权分离的几个...
1.[学位]
摘要: 佛教自汉朝初传中国,就开始了其自身不断本土化演变的历程。而做为与之相生的佛教艺术,也是在宗教传播过程中逐渐完善而自成体系。宗教是一种抽象的、概念性极强的精神存...
2.[学位]
摘要: 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时代,要实现乡村振兴,实施新农村文化建设,要选择适合的文化内容,确定正确的价值、道德引领。中国祠堂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
3.[学位]
摘要: 山西介休五岳庙是一组布局完整、格局独特、装饰精美的清代祭祀建筑群,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庙内精美的琉璃彩饰完美地诠释了介休“琉璃之乡”的...
4.[学位]
摘要: 徽州佛教自魏晋南北朝萌芽之始,历经隋唐时期的极大发展,至两宋臻于鼎盛。元末丧乱,徽州佛教显晦暗之象。然而,洪武时期对元代被毁寺庙所进行的重建和归并以及万历年间...
5.[学位]
摘要: 昭忠祠起源于明朝并在清朝兴盛,它是为祭奠战死将士建造的祭祀性建筑。淮军由清政府派李鸿章招募,起源于长江流域的安徽庐州地区。从同治三年到光绪十八年,淮军相继在全...
6.[学位]
摘要: 瞿昙寺是我国西北地区迄今保存最完整的一组明代建筑群寺庙,由于此建筑风格与北京故宫相像,誉有“西北的小故宫”之称,当地也有句民谚说:“到了瞿昙寺,北京再嫑去!”...
7.[学位]
摘要: 基于我国近年的灾害背景和文化遗产面临的研究形势,国家文物主管部门提出了“不可移动文化遗产灾害风险评估及防灾体系建设”课题。该课题将不可移动文化遗产分为“砖石结...
8.[学位]
摘要: 宗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传承着我们的历史文脉,更是映射出人类几千年文明发展历程,是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宗庙文化的构成要素,从物质类...
9.[学位]
摘要: 瑞应寺是阜新藏传佛教的一个缩影,具有300多年的历史,它以其悠久的建筑特色和特有的寺庙文化成为了东方藏传佛教中心而闻名于世。论文分为引言、主体部分和结语三大部...
10.[学位]
摘要: 武氏祠画像石作为汉画像石的杰出代表,生动地再现了汉人的生活场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文化面貌,是研究汉代社会及历史的珍贵画像史料,同时也是在这一时期特殊的思想...
11.[学位]
摘要: 祠堂权属问题属于历史遗留问题,在目前法律体系中尚属空白。在广西省壮族自治区谭村①,围绕着祖业权和集体权两套不同的话语逻辑,谭氏三公宗族与村委进行了6年的争祠抗...
12.[学位]
摘要: 我国的佛教石窟艺术源远流长,我国的石窟艺术在造型上继承了大量的犍陀罗和秣莵罗的艺术成分。在北魏灭北凉以后,随着北魏迁都洛阳,石窟艺术在传播的过程中,其在继承其...
13.[学位]
摘要: 开封的繁塔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和丰富的佛题材而著名。当地人称繁塔为婆塔;也有人称兴慈塔;又因坐落于天清寺里面,被称之为天清寺塔。至今,无论是繁塔的塔级还是繁塔...
14.[学位]
摘要: 灵泉寺位于安阳善应镇南坪村南,是豫北地区的佛教圣地,这里遗留有大量的佛教文化遗迹,特别是佛塔造型和种类在中国佛教史上首屈一指。是研究佛教塔寺建造的重要史料。本...
15.[学位]
摘要: 宣化清真南大寺作为宣化古城中重要的建筑文化遗产,蕴含着弥足珍贵的历史与文化信息。宣化清真南大寺始建于明永乐元年(1403),寺址在今米市街,清道光元年(182...
16.[学位]
摘要: 祠庙是民间信仰的物质载体和神圣空间,是民众的信仰世界物质化的产物。人们在日常生活与生产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祈神禳灾的信仰习俗,为使神灵有栖身之所以方便人们拜祭和酬...
17.[学位]
摘要: 宁夏拜寺口塔林遗址于1999年被发现并进行考古发掘,残存塔基62座,始建于西夏,是西夏皇家寺院重要组成部分,西夏佛教圣地,经元一代而废于元末明初。塔基具有很高...
18.[学位]
摘要: 以闽台良好的自然认同和主体文化辐射认同为基础,开发反映闽台同胞之间同宗同源的亲缘关系的宗祠祖墓旅游资源,以宗祠祖墓文化旅游产品为媒介,为闽台同胞提供文化接触、...
19.[学位]
摘要: 宗祠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传统文化现象。宗祠文化的传承是我国优秀民俗及传统文化的传承,它叙述着先祖们艰苦创业的经历和忠诚爱国之心,廉洁清正、为公忘私的高尚道德;它宣...
20.[学位]
摘要: 三峡地区曾是中国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自然风光壮丽,文化底蕴深厚,地灵人杰。然而三峡水利工程的新建,水位的上升,让三峡地区的文化传承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