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六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178篇,会议文献有14篇,学位文献有48篇等,其他的主要作者有刘永丽、林荣珍、陈鸿,其他的主要机构有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东华理工学院、三明学院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傩舞是南方傩俗文化中的组成部分,因地域的差异,傩舞的风格亦是各有迥异。乐安位于江西省抚州市,该县城东湖村流传着独特的傩舞“滚傩神”,这是将动物神作为主要崇拜对...
2.[期刊]
摘要: 独具魅力的楚舞诞生于充满神话、巫术的楚地沃土之中,楚地巫风无疑是楚舞形成的重要土壤。本文主要以楚舞中巫俗文化与祭祀文化的相关文献资料以及相关文物为参考研究对象...
3.[期刊]
摘要: 文章从款式、色彩、装饰图案等方面分析广东雷州1983年老版“走清将”傩舞服装与2008年新版“走清将”傩舞服装的民俗性、艺术性、审美性特征差异,梳理出两者之间...
4.[期刊]
摘要: 我国国家级傩类非遗多达67种,与省、市各级傩类非遗形成了一个层递性、谱系性的傩文化保护丛,其当代的社会、文化价值与功能亟待重新考量。本文以文化再生产为视角,深...
5.[期刊]
摘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象征,代表着人类的精神文明与智慧,是宝贵的旅游文化资源。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受到现代文...
6.[期刊]
文旅融合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策略研究——以徽州傩舞为例
摘要: 在新时代文旅融合的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抓住契机进行现代传承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徽州傩舞是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徽州傩舞为例,采用SWOT...
7.[期刊]
摘要: "五经魁"也称"舞大鬼",是流传于福建省清流县李家乡李氏家族内部的一种传统民间舞蹈形式."五经魁"其源起描述体现客家宗族文化意识,人物选择契合客家思想的核心观...
8.[期刊]
摘要: 祭祀舞蹈是祭祀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人在祭祀活动中用来"通神、娱神"的重要手段.开封祭祀舞蹈体现着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抬辇"所蕴含的"英雄情怀...
9.[期刊]
摘要: 闽南和台湾关帝祭典仪礼承载着弥足珍贵的闽南传统舞蹈和中国古代乐舞文化遗产。立足田野调研,借鉴民俗学、音乐舞蹈学与人类学研究方法,阐释闽台关帝信俗仪式雅乐佾舞的...
10.[期刊]
摘要: 闽南和台湾关帝祭典仪礼承载着弥足珍贵的闽南传统舞蹈和中国古代乐舞文化遗产.立足田野调研,借鉴民俗学、音乐舞蹈学与人类学研究方法,阐释闽台关帝信俗仪式雅乐佾舞的...
11.[期刊]
摘要: 祭祀舞蹈是祭祀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人在祭祀活动中用来"通神、娱神"的重要手段。开封祭祀舞蹈体现着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抬辇"所蕴含的"英雄情怀...
12.[期刊]
摘要: 中国的戏曲以其成熟的姿态步入艺术之林,可谓是漫长的,且起源十分久远.戏曲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有着深厚的研究意义.首先,本文将通过文字学、音乐史学的视角,并...
13.[期刊]
摘要: 神话、舞蹈、仪式是人类社会的早期文明现象,具有深厚的原始文化底蕴.文章运用宗教人类学、神话学、艺术学的学科理论和方法,从苯教"赛玛格羌姆"的传承和表演所具有的...
14.[期刊]
广东文化强省建设背景下龙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调查——以广州大学城南亭村为例
摘要: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全国、全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广东扎实推进《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行动计划》,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宣...
15.[期刊]
摘要: 祭祀是人们沟通神灵、慰藉内心的一种古老而悠久的活动,祭祀舞蹈是祭祀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从舞蹈的艺术视角观照,开封祭祀舞可以概括为三大类,第一类是鬼神类的宗教祭...
16.[期刊]
摘要: 祭祀是人们沟通神灵、慰藉内心的一种古老而悠久的活动,祭祀舞蹈是祭祀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从舞蹈的艺术视角观照,开封祭祀舞可以概括为三大类,第一类是鬼神类的宗教祭...
17.[期刊]
摘要: 闽西北被法国人类学家劳格文(John Lagerwey)称为"族群边缘区",这里独特的地貌与文化生态使得域内众多民俗文化得以沉积,"傩仪"这个古老中原文化的载...
18.[期刊]
摘要: 南宋宝祐年间(1253-1258年),湛江湖光镇旧县村傩舞"考兵"由彭姓始祖从陇西经镜方村(今江西省吉水县)传入。傩舞"考兵"经过七百多年的时间洗礼,依然较完...
19.[期刊]
摘要: 贵溪畲族“上刀山”是畲族历代相传的一种古老舞种,也被称之为刀山傩舞。至今已有几百年历史。“上刀山”以边舞边唱的形式进行,传承者以赤脚踩在开刃的钢刀上进行祈福、...
20.[期刊]
摘要: 中国南丰傩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关于它的起源说法不一。现存的石邮村古傩历经多个朝代的发展演变,形成了一套独有的“起傩”“演傩”“搜傩”“圆傩”表演形式。韩国新罗初...
1.[会议]
摘要: 曲阜祭孔大典上表演的舞蹈动作是源于明代的,韩国的文庙佾舞是源于宋代的,所以观察与研究宋·明代的佾舞,可以掌握目前两国佾舞的关联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本...
2.[会议]
摘要: 谈保护,必须先谈观念。观念是变化的前提,人类思维的滚动式变异,大都源于观念的更替;同理,人类思维的变异必然导致行为的迁移。可见动作导源于大脑是人类行为方式的基...
3.[会议]
摘要: 本文首先分析了都市化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赣傩"面临的现实困境,生成场域流失、文化表征混乱等,其次介绍了都市化进程中"赣傩"生产性保护的依据与条件,然后指出都...
4.[会议]
王晓莉等:田野中的舞蹈人类学——以西藏萨迦寺普巴密宗金刚法舞的历史传承与艺术特征为例
摘要: 本文根据田野调查、僧人访谈并结合有关藏文史料,对藏传佛教萨迦寺密宗金刚舞的历史传承与艺术特征所作的一个有关宗教舞蹈人类学的田野考察与研究综述.
5.[会议]
王蕙:文化人类学视阈下的舞蹈个案研究——大理白族佛教法舞调查研究
摘要: 大理白族佛教法舞是中国现存少有的佛教法舞科仪之一,它作为佛教与大理白族传统民间歌舞相交叉的边缘艺术类型,既是佛教仪轨与传统民间歌舞相结合的产物,也是佛教艺术本...
6.[会议]
摘要: 赣南宁都中村傩舞,是以祈福纳吉为目的、以戴面具为搬演特征的请神敬祖的民间祭祀仪式活动,它原始蛮赫、古朴粗犷、娱人娱神,是赣南客家地区唯一发现的傩文化遗产.宁都...
7.[会议]
摘要: 作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舞蹈艺术瑰宝,余杭滚灯记录着当地历史文化迁演及族群生活情态的履迹,与当地民众的生存体验、审美追求和精神信仰紧密关联,具有重要...
8.[会议]
皖南宣芜地区“马灯”艺术原生形态调查与研究——以芜湖县八都苏村马灯艺术为例
摘要: “马灯”又名“竹马灯”“跑竹马”“穿马灯”等,是一种流行于我国广大汉族地区的民俗活动.据了解,我国多个省市地区春节期间都有马灯舞的表演,南至广州、福建等地,北...
9.[会议]
摘要: 开县祀神歌舞跳端公是长江文化生态中别具特色的民间祭祀活动,其仪式的巫术意味和程式化的身体语言构成了符号性的动作系统.自“非遗”保护以来,保护的重点惯常聚焦于传...
10.[会议]
摘要: 傩舞作为傩仪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核心表现形式之一,有着独特的文化品格,是一个独立的文化生态学个体,对傩舞的独立研究将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广西环江毛南族的傩舞作为...
11.[会议]
摘要: 在悠悠历史长河中,萨满这个充满神秘色彩的角色,虽然已经是远去的文化人物,但是仍然以各种方式活在人们的心中,挥之不去.怀着对远古文化的崇敬之情,人们坚定地踏上萨...
12.[会议]
正统化、祭祀权与庙产之争——清末至民国初年杭州吴山汪王庙的两次重修
摘要: 自唐宋以迄明清,汪华逐渐成为“徽州土神”、“新安之神”,是地域主神,其神格颇类似于钱镠在浙江的地位。而杭州亦属汪华“起兵”时所“保障之地”,位于吴山大观台的汪...
13.[会议]
摘要: 傩文化在其发展和流传的过程中,影响力逐渐衰弱,并且不被现代人所了解,重视.傩文化自古以来都是运用传统方式保存并呈现,传播能力差,普及范围小.我们希望通过数字化...
14.[会议]
摘要: 南宁平话师公戏《大酬雷》以原始古朴的舞蹈语言来展现求雨仪式和稻作耕耘的全过程,全剧通过祭祀雷神来达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的目的,反映了古时平话人对雷神...
1.[学位]
摘要: 傩戏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驱逐鬼疫的宗教祭祀仪式,在我国各个地方都有傩戏的踪影,尤以贵州傩戏享誉国内外,并作为整个傩戏的代表。贵州傩戏名目众多而且千姿百态,成...
2.[学位]
摘要: 傩戏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驱逐鬼疫的宗教祭祀仪式,在我国各个地方都有傩戏的踪影,尤以贵州傩戏享誉国内外,并作为整个傩戏的代表。贵州傩戏名目众多而且千姿百态,成...
3.[学位]
摘要: 一千多年来,车湘人民一直在进行传承与发展傩舞的接力赛,以傩庙的建筑风格、傩庙的管理、傩案的摆设、傩队的培训、傩舞的艺术、傩事的礼仪、面具的雕绣等形成了历史积淀...
4.[学位]
摘要: 徽州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它的历史长河中,傩仪式始终伴随其中。成为一种历史承载,文化承载。徽州傩仪以驱鬼逐疫为目的、音声舞蹈为载体、戴面具表演...
5.[学位]
摘要: 舞蹈艺术自古以来就因为其非常优美、绵延的一面而使人们一直认为舞蹈是一种长于抒情而拙于叙事的艺术类别。而《毛诗序》里更有“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嗟叹之,咏歌之...
6.[学位]
摘要: 南丰傩舞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以舞蹈为主要形式,通过佩戴面具,进行角色扮演和情节演绎,集视、听、动觉为一身,具有综合性的审美艺术特征。自古以来,它的延续、...
7.[学位]
摘要: 本文以腊儿山苗族地区的傩文化为研究对象,基于前辈学者的研究基础,结合实地实例、相关的文献,从社会学、宗教学、艺术学的研究角度切入腊儿山地区傩文化的内涵,从纵向...
8.[学位]
摘要: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在对物质生活条件的满足后,对精神需求的要求也发生了转变,传统艺术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在人们的生活中所占的比重日益上升。长期以来随...
9.[学位]
摘要: 傩(nuo),中国一种古老的祭祀活动,是中国古人驱鬼除疫的一种巫术礼仪,是古代人卫生防疫的幻想产物。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傩至今还对黑龙江流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10.[学位]
摘要: 傩舞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是镶嵌在中华传统文化皇冠上的璀璨明珠,享有中国古代舞蹈活化石之美誉。傩舞传入婺源后很快融入当地文化,很快走进百姓心里,很快成为婺源百...
11.[学位]
摘要: 傩舞,是一种以鬼神信仰为核心,通过面具等道具沟通人——神,并以祈福禳灾、请神逐鬼为目的的祭祀舞蹈。长期以来,学者对舞蹈的研究,只是单纯的对纯舞蹈本身的研究,比...
12.[学位]
摘要: “担经挑”是流传于淮阳地区的一种原始的祭祀舞蹈,它历史悠久,影响深远,是当地祭祀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担经挑作为太昊伏羲文化的传承载体,承担着传承伏羲功德、祭...
13.[学位]
摘要: 东莞市清溪镇流传着麒麟舞这一奇特的民俗舞蹈。麒麟舞是客家先民远古图腾的遗迹,既铭刻了中原文化的印记,并与当地本土文化相互渗透融合,体现着岭南文化的特色。长期以...
14.[学位]
摘要: 麒麟是我国民间传说中的仁兽,是和平和吉祥的象征。以东莞樟木头为代表的客家麒麟舞是广东麒麟舞中最具特色的表演艺术形式。本文以樟木头麒麟舞为例,分析其发展现状,挖...
15.[学位]
摘要: 现代舞自20世纪初进入中国,至今有100多年历史,但由于建国以前复杂的社会环境和文化变革,导致现代舞在中国的发展不如西方国家那样具有持续性和连贯性。改革开放以...
16.[学位]
摘要: 上世纪90年代末,宗教仪式的概念开始从仪式学跨入到音乐学领域,在中国掀起了一股以曹本冶先生为首,以香港中文大学和中国艺术研究院为主要研究团体的仪式音乐研究热潮...
17.[学位]
摘要: 本文将从民族学、民俗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入手,结合田野考察及相关文献资料,从民间宗教信仰、民俗文化背景、舞蹈角度入手,用思想、信仰、习俗来解释该“道吾...
18.[学位]
摘要: 傩,作为中华大地上一种古老的文化现象,最早出现于殷商时期,是当时用来驱鬼逐疫的一种巫术形式,在周代盛极一时。而军傩舞,就是古代举行大傩这一祭祀活动时所跳的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