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六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87篇,会议文献有2篇,学位文献有26篇等,生活的主要作者有刘颖、姜海珊、宋育亮,生活的主要机构有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中共丘北县委宣传部、中共哈尔滨市委党校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采用社会支持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贵州省7个易地扶贫安置区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使用SPSS中处理分析相关数据,探讨易地扶贫搬迁居民生活满意度与社会支持的关系...
2.[期刊]
摘要: 公共性是乡村文化治理的重要基础和动力,主要包括乡村文化治理实现公共利益的本质规定、依托公共空间的场域载体、嵌入公共权力的过程驱动和培育公共精神的目标结果等多个...
3.[期刊]
当前农民工医疗状况分析——基于2013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
摘要: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新目标,在这项工程的建设中,特别突出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目前需要重视农村流动人口(即农民工)的健康问题.文章使用国家卫...
4.[期刊]
摘要: 在我国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分析了移风易俗助推乡村振兴的四大着力点,建议通过发展乡村先进文化、激发主体活力、加强基层党建、强化创新驱动等措施,革除农村...
5.[期刊]
摘要: 本文考察20世纪50年代华南农村公社化时期家务劳动社会化短暂的历史实践,探讨家务劳动的本质及其与妇女解放的关系。笔者认为,新中国成立后快速的社会经济变迁给妇女...
6.[期刊]
摘要: 本文拟从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为视角出发,以海宁市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运用同伴推动法(RDS)进行调查,并运用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人劳动参与、社会支...
7.[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未来时间洞察力在物质主义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物质主义价值观量表(MVS)、未来时间洞察力量表(FTPS)、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
8.[期刊]
摘要: 在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转型的重要阶段,科学评价大扶贫绩效,实现多元主体间的协同共进对稳定减贫脱贫以及迈入后扶贫时代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以西南地区为研究对象...
9.[期刊]
发展跃迁与治理变革:农村人居环境的治理逻辑与创新路径——基于河北省东南部村庄的调查
摘要: 伴随着农村现代化的发展,农村人居环境的治理问题日益突出.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中,治理政策与行动不仅具有外部嵌入性与工具理性特征,而且治理行动的行政逻辑凸显、村民...
10.[期刊]
摘要: 为探讨大学生自尊与生活满意度的相关关系,分析自尊对生活满意度的预测作用,同时考察自尊对生活满意度的预测作用在性别上的差异,以长江大学400名在校本科生为样本,...
11.[期刊]
当前农民工医疗状况分析——基于2013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
摘要: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新目标,在这项工程的建设中,特别突出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目前需要重视农村流动人口(即农民工)的健康问题。文章使用国家卫...
12.[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未来时间洞察力在物质主义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物质主义价值观量表(MVS)、未来时间洞察力量表(FTPS)、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
13.[期刊]
摘要: 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严重不平衡的大背景下,村级公共服务平台成为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城乡差距和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途径。在各级政府的大力...
14.[期刊]
摘要: 2014年,苏州市相城区北桥街道灵峰村以创建'全国文明村'为契机,着力强化全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村民思想道德教育,从培育好家训好家风切入,打造'灵峰家风'精神...
15.[期刊]
摘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
16.[期刊]
乡村移风易俗管理漏洞及对策探究——基于重庆永川区何埂镇的调研
摘要: 我国乡村移风易俗管理至关重要。调研显示,重庆永川区何埂镇乡村移风易俗,在管理上存在重视不够、角色错位、活动简单和督评草率等漏洞。对此,宜以群众为主体,以政府为...
17.[期刊]
摘要: 社会政策在因应农民工市民化问题上目前形成了三种主流视角:整合视角、权利视角和发展视角.近年来,包容性视角逐步兴起,但这一视角下的研究还存在着不足之处.基于此,...
18.[期刊]
摘要: 农民集中居住是我国农村深层次改革和创新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论文在梳理近年来我国农民集中居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农民集中居住的概念与模...
19.[期刊]
摘要: 为了解大学生村官的生活和工作情况,以在宿州市农村工作的大学生村官为样本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在农村工作的大学生村官的生活和工作状况总体上达到了当初的选聘...
20.[期刊]
农民工网络使用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福州、泉州与厦门的调研数据
摘要: 在"使用与满足"理论基础上辅以因子分析方法发现,农民工网络使用可分为工作需要、休闲娱乐与日常生活三个维度;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影响在闽农民工网络使用的因素...
1.[会议]
“市场下乡”:途径、机制与效应——乡村里的市场化及其对农民生活方式的影响
摘要: “市场下乡”是新世纪以来中国乡村社会中发生深刻巨变的一个表现,市场化因素通过与国家(政策)的结伴而行,在乡村社会多个领域迅速地进行着“圈地”,市场化理念对村庄...
2.[会议]
农民是最能自我满足的阶级?——来自山东、河南和陕西三省的调查
摘要: 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决定了其独有的人生价值观,传统经典的马克思理论认为农民阶级具有易满足的小农意识.这种判断似乎由近年来农民生活满意度或幸福感的研究所证实.本文...
1.[学位]
摘要: 农村公共产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是改善农民生产与生活条件的重要途径,也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需要。加强...
2.[学位]
摘要: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失地农民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失地农民进入城镇生活,原有的生产与生活方式被打破,生活环境发生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失地农民的权益得不...
3.[学位]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的全面转型、经济体制的整体转轨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城市化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伴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随之增加,加上城市...
4.[学位]
失地农民生活保障问题研究——以山东省日照岚山区岚山头街道为例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镇化进程速度明显加快,拆迁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拆迁建设在快速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伴随产生了一些社会问题...
5.[学位]
摘要: 呼和浩特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也是自治区的经济文化中心,它的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将制约、影响着周边城市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近些年来,随着呼和浩特城市化发展进程的...
6.[学位]
摘要: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进程中,关于农民利益的维护问题成为重中之重。农民利益问题作为农民问题的实质,引起了党的高度重视。改革开放以来,党不断地进行维护农民利...
7.[学位]
摘要: 随着城镇化持续推进,我国失地农民群体不断扩大。在征地动迁过程中,多数地区集中精力发展经济,保障农民切身利益的政策落实不到位,后续协调机制不健全,引发失地农民不...
8.[学位]
摘要: 关注农村、农民问题,避免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出现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战略性问题。农民医疗健康保障问题不仅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与否,同时关系到...
9.[学位]
摘要: 目前在我们国家关于农民闲暇生活方面的研究还是少之又少,关于农民闲暇时间、闲暇活动、闲暇心态等方面的研究还没有系统和综合规范的研究出现,闲暇生活方式的理论框架和...
10.[学位]
摘要: 交往生活方式是表现农民生活整体面貌的重要维度,是围绕生产生活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和交换方式,它集中体现了农民生活状况的社会关系内容。在发展现代化农...
11.[学位]
摘要: 研究当代农民生活方式的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研究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以南县茅草街镇为例,在生活方式、社会流动、城市化...
12.[学位]
摘要: 党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特别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因此,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直接关系到我国城镇化水平和质量。而...
13.[学位]
摘要: 闲暇,是文化的基础。休闲的生活方式,是农民日常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状况如何,不仅对农民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生活质量的好坏会产生直接影响,而且对整个农村社会...
14.[学位]
新型城镇化与武陵山民族地区农民存在方式变迁研究——基于马克思主义人的存在方式理论
摘要: 与传统城镇化相比,新型城镇化坚持以人为本,将人的发展与城镇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历史机遇。中国持续了近20年的2亿人口的流动加速了农村...
15.[学位]
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居住权保障政策研究——以宅基地征收引起的农村房屋拆迁为对象
摘要: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用地(包括农村耕地用地和农村建设用地)被转变为城市建设用地。由于18亿亩农村耕地红线的严格限定,于是越来越多的城市建设...
16.[学位]
摘要: 乡村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文化建设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研究的思路是:以广西恭城县的乡村文化建设为例,阐述我国当前乡村...
17.[学位]
摘要: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推进阶段,与之相伴的是农地快速转变成为城市建设用地,部分农民因此失去土地而成为失地农民。随着失地农民群体的日益壮大,妥善安置并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