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病的预防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五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435篇,会议文献有51篇,学位文献有43篇等,蚕病的预防的主要作者有黄旭华、刘挺、李云芝,蚕病的预防的主要机构有山东省蚕业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石灰价格低廉,易购买,且无不良气味,具有消毒力好等特点,是无污染的消毒药。但是有不少养殖户使用方法不当,造成消毒效果不好,必须彻底纠正其错误才能达到消毒的目的...
2.[期刊]
摘要: 通过对近年来靖西市条桑育蚕病发生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防治蚕病发生的综合对策,以期提升家蚕抗病能力,保障养殖效益.
3.[期刊]
摘要: 桑叶的消毒清洗可以有效控制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其中晾干桑叶是桑叶消毒清洗后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探索桑叶消毒后耗时少和工效高的最佳晾干方式,试验设计了桑叶消毒清...
4.[期刊]
摘要: 为了探明家蚕微孢子虫防控技术,研究了高温蒸汽对家蚕微孢子虫的防治效果和对蚕卵孵化率的影响.将产下16 h后的蚕卵在不同温度的蒸汽中处理不同时间后,于室温保存4...
5.[期刊]
摘要: 为了筛选出消毒效果强、无副作用且具有广谱性的桑叶消毒药剂,用三氯异氰尿酸(辅剂磷酸三钠)(试剂A)和漂白精(试剂B)两种不同的消毒药剂对桑叶进行消毒试验,以不...
6.[期刊]
摘要: 设计了一种新型次氯酸发生器,采用悬液定量杀菌实验研究其消毒效果、稳定效果和灭菌机理.结果表明,将150 mg/L有效氯的消毒液分别作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
7.[期刊]
摘要: 微孢子虫是一类专性寄生于细胞内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家蚕微粒子病是蚕业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被列为蚕种生产唯一法定检疫对象.总结了多项措施组合整套原种微粒子病防控...
8.[期刊]
摘要: 为验证实验室的蚕种质量检验能力,确保检验工作的公正性、科学性、准确性和权威性,农业农村部蚕桑产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镇江)组织开展了全国蚕种质量实验室检...
9.[期刊]
摘要: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对家蚕3龄起蚕的急性食下毒性(LC50)为1.2841 mg/L,对家的毒性等级为高毒;晚秋蚕期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稀释液喷雾的桑叶...
10.[期刊]
摘要: 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对家蚕3龄起蚕的急性食下毒性(LC50)为111.6599 mg/L,对家蚕具有中等毒性;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防治稻飞虱的推荐...
11.[期刊]
摘要: 为僵蚕人工饲养提供优良菌株, 并提高僵蚕的产量和质量, 采用形态学观察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从自然感病僵蚕上分离的致病菌株进行鉴定, 并研究其人工饲养僵蚕...
12.[期刊]
摘要: 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对蚕桑产业具有毁灭性的传染性蚕病,可通过胚种和食下2种途径传染.阳山县兴达蚕业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建立了一套防控家蚕微粒子病的技术体...
13.[期刊]
摘要: 添食氟苯尼考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大部分家蚕细菌病.本试验探讨体喷不同浓度的氟苯尼考溶液对大蚕的安全性,探索喷施方法及最佳使用浓度.采用5龄第3d喷施不同浓度的氟...
14.[期刊]
摘要: 为了研究酸性氧化电位水代替传统常用蚕药对家蚕饲料效率及生命力的影响,通过常用蚕药为对照,调查了酸性氧化电位水处理的家蚕食下干量、食下率、消化率等生理生化指标及...
15.[期刊]
摘要: 抗生素类药剂自发现后被广泛用于畜禽饲养,其优缺利弊各有评价.蚕农在饲养家蚕过程中添食抗生素类蚕药也屡见不鲜.通过分析蚕农使用抗生类蚕药的利弊,讨论添食常见抗生...
16.[期刊]
摘要: 从海宁市销售的蚕药中,抽查测定了15个样品有效成分含量,对照产品标注含量或国家相关行业标准,4个样品的有效含量达标,合格率仅为26.67%.结果表明,市售蚕药...
17.[期刊]
摘要: 蚕农要养成良好的卫生防病习惯,给桑前、采叶前、除沙后要洗手。所有蚕室都要配齐配全完好的纱门纱窗。勤换勤洗勤晒蚕具;蚕室门口撒石灰;蚕室外备有石灰缸;蚕沙不能倒...
18.[期刊]
摘要: 结合家蚕发病的规律,分析家蚕发病多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以期达到高产增效的目的.
19.[期刊]
摘要: 过碳酸钠是一种无毒、无臭、无污染的消毒剂,将其配成不同浓度的药液,对家蚕几种主要病原体进行消毒试验.结果表明:50.0 g/L过碳酸钠药液损伤桑叶,无消毒意义...
20.[期刊]
摘要: 家蚕白僵病是一种真菌传染病,严重危害蚕业生产。目前常用防僵药剂是漂白粉与石灰配成的防僵粉和聚甲醛防僵粉,但两者的不稳定性和潜在的对人致癌性成为生产问题。三氯异...
1.[会议]
摘要: 新蚕药“养蚕丰”在柞蚕上应用试验表明:从三龄期开始使用,在五龄期与蛹期能减少发病率21.88%,作用效果显著.
2.[会议]
摘要: 桑白粉病常导致晚秋蚕期蚕茧严重减产,而云南年青褐煤黄腐酸钠(FANa)能减少这样的损失.本文开展了FANa添食病桑叶饲养家蚕试验,证实这一效应.在减桑致营养不...
3.[会议]
摘要: 为了解析家蚕解毒机制,研究了家蚕在常用农药氰戊菊酯和杀虫双诱导下主要解毒酶的变化。分别给家蚕5龄幼虫添食2种农药,采用酶活性测定和荧光定量PCR(qRT-PC...
4.[会议]
摘要: 用天然毒素蛋白杀灭害虫是农林病虫害防治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利用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多 角体蛋白基因的部分序列与蝎毒素蛋白基因(BmK ITa1)融...
5.[会议]
摘要: 为了解生产上应用的生防白僵菌的生物学特性,并为蚕区安全合理使用生防白僵菌提供实验依据。本试验选用了实验室收集保存的三株生防白僵菌菌株进行了生物学特性和对家蚕毒...
6.[会议]
摘要: 本文通过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广东株的人工繁殖与纯化,并根据多角体蛋白基因设计了一对引物phy35/phy36,对BmNPV的基因组模板DNA进行了P...
7.[会议]
表达短Lef-1 dsRNA转基因家蚕抑制BmNPV增殖的研究
摘要: 为了提高家蚕对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的抵抗能力,将带有lef-1 dsRNA 表达盒和neo基因表达盒的转基因载体pigA3-LEF-Neo 通过精子介...
8.[会议]
摘要: 杀菌剂多菌灵作为治疗家蚕微粒子病的药物,研究其在家蚕体内的动力学分布,对安全合理用药及开发利用家蚕资源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研究对使用不同浓度多菌灵溶液浸渍的桑...
9.[会议]
摘要: 为探明生防用的白僵菌株和家蚕来源白僵菌的关系,同时为蚕区使用白僵菌农药后,评估其对养蚕生产影响提供实验依据。用PDA培养基对来自广州生防白僵菌Bb1、华南农业...
10.[会议]
摘要: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新蚕药中磺胺嘧啶钠及其他2种成分。HPLC检测条件:流动相乙腈:磷酸水溶液(0.05mol/L,三乙胺调pH2.5)=15:85(...
11.[会议]
摘要: 本文结合广东蚕区防治家蚕病毒病“白口仔”以及家蚕微粒子病的历史经验,提出了“严格消防毒,确保蚕种质量,是小蚕共育的关键”的主张,进而结合文献资料和历史经验进行...
12.[会议]
摘要: 为加强兽药研究指导工作,规范兽药研究活动,提高兽药研究水平。本文针对蚕用的消毒剂药、抗微生物药、抗寄生虫药以及蚕药靶动物安全性试验的技术指导原则进行了介绍。
13.[会议]
摘要: 在小蚕共育的大生产中,防病工作是最重要的,一切的养蚕工作都要围绕防病展开。可以这样考虑,共育一笔者通过总结经营专业化小蚕共育室成功经验,提出了血液型脓病、僵病...
14.[会议]
摘要: 蚕病的发生和蔓延与蚕自身体质、病原体及环境条件有着密切关系。在生产中,想以单一的措施来达到防病的目的是不可能的,只有在掌握各种蚕病发病规律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地...
15.[会议]
丙硫咪唑对家蚕微孢子虫β-tubulin基因表达抑制作用的研究
摘要: 丙硫咪唑能够特异性结合在微孢子虫的β微管蛋白基因上,抑制β微管蛋白与α微管蛋白组装微管或使已组装的微管解聚,使纺锥体不能形成,从而抑制细胞的有丝分裂。为了从分...
16.[会议]
摘要: 家蚕微粒子病是危害蚕业生产的主要传染性蚕病,对蚕种生产危害更甚.为有效控制家蚕微粒子病危害,确保蚕种质量,维护蚕茧生产安全,江苏省蚕种行业多措并举强化蚕种生产...
17.[会议]
摘要: 蚕病的发生和蔓延与蚕自身体质、病原体及环境条件有着密切关系。在生产中,想以单一的措施来达到防病的目的是不可能的,只有在掌握各种蚕病发病规律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地...
18.[会议]
摘要: 采用紫外线照射处理苏芸金杆菌、家蚕白僵菌、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NPV)和家蚕微孢子虫(N.b),观察紫外线照射对家蚕病原的灭活效果。结果是当紫外线照射时间为2...
19.[会议]
摘要: 云南省作为国家“东桑西移”工程的重点省份之一,近年来桑园面积己发展到120万亩,已占到全国桑园面积的9. 3%,位居全国第5位。全省有45个县(市、区)栽桑养...
20.[会议]
摘要: 蚕病是养蚕生产上主要的不稳定因素,直接影响养蚕的收成、蚕茧的产量及茧丝的品质,我国蚕病的总发病率大约在10%左右。本文从如皋蚕病发生的情况、特点出发,对家蚕病...
1.[学位]
摘要: 载脂蛋白D作为一种糖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液中的高密度脂蛋白(HDL),同时广泛分布于各组织中。载脂蛋白 D主要作为脂类,固醇类物质的转运体,同时还参与中枢神经系...
2.[学位]
摘要: 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简称Nb)是由Nageli于1857年从家蚕中发现并命名的人类所认识的第一种微孢子虫,其引发的家蚕微粒子病是蚕业...
3.[学位]
摘要: 家蚕传染性软化病病毒(Bombyx mori infectious flacherie virus,BmIFV)和家蚕浓核病病毒(Bombyx mori de...
4.[学位]
摘要: 家蚕微粒子病作为产业中唯一的检疫对象,其检测技术备受重视。目前生产中以光学显微镜检测技术为检疫实验手段,该技术或基于该技术的检疫评判存在诸多不足,由此基于免疫...
5.[学位]
摘要: 蚕业生产中,每年因传染性蚕病发生而造成的蚕茧减产和质量降低是非常普遍的,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必然使养蚕环境中存在大量的病原体,而有效的消毒可以使养蚕环境中的病原...
6.[学位]
摘要: 家蚕(Bombyx mori L.)对农药十分敏感,桑园又和农田连在一起,农药漂移污染桑叶后极易引起家蚕中毒。本研究拟建立农药对家蚕的慢性毒性评价方法,选择吡...
7.[学位]
摘要: 纳米量子点(QDs)是一种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新型生物成像材料,因此,QDs的生物安全性受到广泛关注并存在诸多争论,其中以生殖毒性为代表的长期毒性还缺乏系统和深...
8.[学位]
摘要: 家蚕(Bombyx mori.)属于鳞翅目(Lepidoptera)蚕蛾科(Bombycidae)昆虫,起源于中国的古野桑蚕。家蚕是鳞翅目模式昆虫,也是重要的...
9.[学位]
BmCPV S5、S10 dsRNA片段编码的sORF功能研究
摘要: 小开放阅读框(small open reading frame,sORFs)作为<100个连续密码子所编码的基因片段,在许多重要的生物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0.[学位]
摘要: 蚕桑产业是我国传统的优势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农工贸产业体系,入世后的蚕桑业已成为我国主导国际市场的少数几个优势产业之一。蚕桑生产是蚕丝业的...
11.[学位]
摘要: 绿僵菌素A(destruxin A,DA)是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产生的一种环缩羧肽类次生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杀虫活性和抗免疫...
12.[学位]
摘要: 昆虫具有高效的先天性免疫系统以防御病原菌和寄生虫对自身的侵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为昆虫的两大免疫系统。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A...
13.[学位]
摘要: 家蚕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昆虫,在我国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家蚕容易遭受多种病原物的侵袭,往往给国家和农民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家蚕是节肢动物中的重要模式昆虫...
14.[学位]
摘要: 昆虫中肠围食膜(Peritrophic membrane,PM)作为昆虫食下感染的第一道防御屏障,能保护中肠上皮免受机械损伤、化学物质伤害以及病原体的感染,并...
15.[学位]
摘要: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BmPTP)是细胞信号转导以及细胞周期的重要调控分子,同时在细胞生长、繁殖、分化、转化、免疫等诸多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关于该酶的研究主要集...
16.[学位]
灵菌红素抑制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核酸复制和基因表达的q-PCR分析
摘要: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属于杆状病毒科的一种环状双链超螺旋 DNA(dsDNA)病毒。根据感染进程的不同,BmNPV呈现出两种不同的病毒粒子表型,即芽...
17.[学位]
摘要: 家蚕的表皮覆盖在其整个身体表面,参与了防止病原微生物的入侵、物理损伤、脱水等生理功能。表皮在家蚕发育过程中对其体形的塑造、维持正常活动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极大地...
18.[学位]
摘要: 用漂白粉液浸消桑叶全程饲喂家蚕已经成为有效防控微粒子病的方法,被广泛应用在蚕种生产上。但家蚕饲喂消毒桑叶后出现了体质减弱、饲育成绩下降等现象,针对这些问题,学...
19.[学位]
家蚕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MMPs及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在家蚕中的功能研究
摘要: 昆虫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对多变的环境具备了高度的适应能力,这与其神奇的变态发育过程和高效的先天性免疫体系密不可分。加强昆虫变态发育及免疫机制的研究,对拓展昆虫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