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温度和热流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五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341篇,会议文献有42篇,学位文献有51篇等,土壤温度和热流的主要作者有付强、郑秀清、陈军锋,土壤温度和热流的主要机构有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太原理工大学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东北农业大学水利与建筑学院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受限于被动微波遥感的低空间分辨率和主动微波遥感的低时间分辨率,鲜有研究将二者所获取的活动层表层冻融变化信息以及地表形变信息结合分析。该文以青藏高原五道梁地区为...
2.[期刊]
摘要: 利用1981—2019年柴达木盆地9个国家气象站5-20cm土壤浅层地温资料,采用线性趋势、累计距平及Mann-Kendall突变检验和ArcGIS空间分析对...
3.[期刊]
摘要: 【目的】针对温室大棚土壤温度的监测受外部电源供电限制及其灵敏度低等问题,设计并制备具有可持续、高稳定性自供电和高灵敏度的土壤温度传感器。【方法】通过ANSYS...
4.[期刊]
摘要: 阐述基于大数据的地面温度变化特征分析,利用1961~2010年气温和地面温度数据,综合分析案例地面温度的多年平均变化特征、四季的变化特征、突变特征。
5.[期刊]
摘要: 为了解内蒙古河套灌区农田防护林内冻融期土壤水盐状况及运移规律,在2020年10月至2021年4月实测土壤水分、盐分、温度及相关气象数据,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
6.[期刊]
摘要: 玉米是黑龙江省第一大作物,因热量资源的限制,抢前抓早播种是玉米高产的重要措施,而研究玉米地温预测方法,进而预测玉米适宜播种期,可以指导大田玉米科学早播,为玉米...
7.[期刊]
摘要: 玉米是黑龙江省第一大作物,因热量资源的限制,抢前抓早播种是玉米高产的重要措施,而研究玉米地温预测方法,进而预测玉米适宜播种期,可以指导大田玉米科学早播,为玉米...
8.[期刊]
摘要: 通过测定两种土壤和一种玻璃珠的两相热导率随气压的变化,分析变压条件下气体分子碰撞平均自由程和多孔介质孔隙结构间的关系.研究计算了表征土壤平均孔隙结构的孔隙特征...
9.[期刊]
摘要: 为临测滴灌条件下的田间土壤水分变化,利用主动加热光纤(Active heated fiber optics,AHFO)法监测山东省砾石区地下滴灌下的土壤水分时...
10.[期刊]
摘要: 热脉冲双探针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土壤热参数和含水率的测定.然而长度为2.8 cm的常规热脉冲双探针空间测试范围太小,加长探针可增加测定结果的代表性,但容易出现探针...
11.[期刊]
摘要: 利用2005~2017年辽西6个国家气象观测站春季(3~5月)逐日的气象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朝阳地区浅层地温空间和时间变化特征及影响其变...
12.[期刊]
摘要: 本研究采用五道梁气象站的地温资料,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该地区浅层地温变化特征,探讨了浅层地温变化对冻土的影响.结果表明,11年来五道梁地区0、20 cm浅层...
13.[期刊]
松嫩平原黑土区冻融期表层土壤含水量对环境因子时空变化的响应分析
摘要: 为探究寒区冻融期表层土壤含水量和环境因子时空变化特征,明确环境因子扰动引起区域融化期表层土壤水分的波动情况,以松嫩平原黑土区为研究区,利用2000—2011年...
14.[期刊]
摘要: 为进一步研究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区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的作用机理并为热量平衡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本试验以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区长期生长的刺槐人工林为对象,利用黄河三角...
15.[期刊]
摘要: 为了研究地膜+地布相结合的覆盖方式对毛乌素沙漠地区土壤温度的影响,在毛乌素沙漠东缘风沙滩区选取试验点,设置地膜+防草地布覆盖(MB)、防草地布覆盖(DB)以及...
16.[期刊]
摘要: 土壤热通量的测量是地表热量平衡研究中重要的一部分。测量土壤热通量有很多种方法,其中热通量板法简单易行但准确度无法判定。采用计算机模拟与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
17.[期刊]
摘要: 利用茭白秸秆作为发热材料并加盖保温材料砻糠,开展雷竹园覆盖促早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与仅覆盖砻糠及露天无覆盖相比,茭白秸秆+砻糠覆盖表现为土壤温度升温快,发...
18.[期刊]
摘要: 为探究淹水时长对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采用室内土柱模拟的方法,基于热脉冲技术与热导率模型,明确土壤淹水及脱湿过程中土壤热特性和容重动态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
19.[期刊]
摘要: 利用SVM、决策树及辐射传导方程,基于Landsat TM/OLI、DEM数据分别提取2000、2005、2010、2015年昆明主城区的土地覆盖类型以及地表...
20.[期刊]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冻融阶段灌水对土壤蒸发的影响。【方法】冻融期进行了未灌水裸地L0和7个不同时间灌水处理(即L1(20041130)、L2(20041214)、...
1.[会议]
摘要: 本文以西安交通大学地热与环境监测台站浅层土壤温度数据为基础,研究不同地表环境中土壤热扩散率随时问的变化。西安交通大学地热与环境监测台站以研究地-气热相互作用为...
2.[会议]
摘要: 冻土的温度场是研究土壤的冻结作用及物理性质的重要参数.应用土壤水热耦合迁移方程,结合土壤自然温度场及大气温度年周期性变化温度场方程,补充土壤中未冻水含水率与温...
3.[会议]
摘要: 利用格尔木大型光伏电站内外一整年的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站内外的土壤温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土壤浅层,站内外土壤温度日变化差异明显,5cm层土温日最大值相差9...
4.[会议]
摘要: 为满足农业气象观测业务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我省在多个台站安装DZN1型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实现在同一地点进行不同层次0-10cm、10-20cm、20-30cm...
5.[会议]
摘要: 利用中国地面气候标准值年值数据集(1971-2000年)中722个气象站点资料,分别采用土壤温度内插法和多元回归法计算出气象站点50cm深度的土壤温度数据,采...
6.[会议]
摘要: 本文在Campbell模型和de V-1模型的基础上,以Campbell模型为主,结合de V-1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预测土壤热导率温度效应的模型.并和前两种...
7.[会议]
摘要: 利用NCAR最新研发出来的CLM4.0(The Community Land Model 4.0)陆面模式以及1998年"全球能量水循环之亚洲季风青藏高原(G...
8.[会议]
摘要: 为探讨微气象因子对土壤温度的滞后性影响,利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的CR3000气象观测站3月至9月的地下10cm、20cm及30cm的土壤温度与总太阳辐射量、大气...
9.[会议]
摘要: 为了揭示北疆季节性冻融期不同地表覆盖对土壤温度时空变异的影响,采用测坑试验方法,分析裸地对照和秸秆覆盖、活性炭覆盖、地膜覆盖3种不同地表覆盖下冻融期土壤温度变...
10.[会议]
摘要: 本文利用2009年1月、4月、7月、10月塔中西站10m梯度自动气象站的8cm土壤热通量实测值、2cm-6cm沙层平均温度值根据土壤的一维热扩散方程计算出地表...
11.[会议]
摘要: 土壤热通量的测量是地表热量平衡中重要的一部分,测量土壤热通量有很多种方法,其中用热通量板的测量方法简单易行但准确度无法确定.因此而涌现了不同型号不同材料的热通...
12.[会议]
摘要: 提出了粗糙面覆盖下非均匀介质的散射模型,对模型进行了仿真验证,并将该模型用于深层土壤湿度遥感探测;用地基雷达开展了外场试验,测试数据反演得到的土壤湿度达到要求...
13.[会议]
摘要: 本文的研究目标:建立可同化卫星遥感土壤湿度数据的陆面数据同化系统,实现卫星遥感土壤湿度数据和模式模拟结果的同化融合,获取中国区域高精度、时空连续的土壤湿度数据...
14.[会议]
摘要: 土壤的温湿度以及土壤内气体流动是影响作物生长的关键因素.采用描述非饱和多孔介质内热质迁移的“七场量-相变-扩散”模型,数值模拟并比较在夏季和冬季的气候条件下,...
15.[会议]
摘要: 利用土壤水热耦合迁移方程,考虑土壤和大气温度场的年周期性变化,建立考虑相变影响的土壤传热物理、数学模型。将土壤冻结过程是否考虑相变的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16.[会议]
摘要: 为了能够模拟冬季工况,搭建了模拟冬季工况的土壤热物性测试试验台。利用热泵机组代替夏季工况土壤热物性测试装置中的电加热器,达到了从地埋管周围土壤中提取热量的要求...
17.[会议]
摘要: 沟灌地表的不均匀结构使土壤水热运动具有空间性,地表水汽交换与光温条件随之改变。本文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沟灌土壤的水热传输与转换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地-气界面的水...
18.[会议]
摘要: 本文设计了一种能够监测土壤温度的无线智能传感器节点,硬件系统基于片上系统CC2430和DS18B20进行开发,软件部分包括温度采集和数据传输。实验表明,该节点...
19.[会议]
基于CLDAS强迫CLM3.5模式的中国新疆区域陆面过程模拟验证及分析
摘要: 本文利用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研发的CMA Land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CLDAS)大气近地面强迫资料,驱动美国国家大气研...
20.[会议]
摘要: 研究了保护性耕作方式(耙地覆盖、深松覆盖、免耕覆盖)对东北寒地旱作区土壤温度的影响规律,以传统翻耕为对照组,建立了试验区。试验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温度有...
1.[学位]
摘要: 在我国采煤地区,存在着大面积的煤矸石充填采煤塌陷生态修复区。据不完全统计,仅淮南矿区就有超过300hm2。由于煤矸石理化性质与表层土壤存在显著差异,受矸石层的...
2.[学位]
摘要: 浅层地热能是一种清洁、可持续的能源,地源热泵是一种良好的利用浅层地热能的技术。土壤初始温度受空气温度和太阳辐射的影响,随深度和时间而变化,对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
3.[学位]
摘要: 土壤热特性直接影响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受到世界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研究确定土壤热参数的简捷方法和分析土壤热特性的时空变化特征成为国内外土壤物理学科的研...
4.[学位]
摘要: 本论文通过研究各种因素对土壤水气热传输动力学特征的影响程度,借助土壤物质传输的毛管理论、分形理论、空间变异理论,分析水气热传输综合动力学特性,建立描述土壤水气...
5.[学位]
摘要: 蓄水坑灌法是孙西欢教授针对我国北方山区果园的水资源短缺和水土流失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灌水方法。蓄水坑灌法的最大特点就是根据果树的特点和我国北方地区干旱缺水和水...
6.[学位]
蓄水坑灌不同蓄水坑结构型式条件下果园冬季土壤温度分布特征研究
摘要: 在冬季低温季节,土壤的温度对果树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土壤温度直接影响到植物的根系生长,如果土壤温度过低,会对植物根系造成损害,甚至使其死亡,造成较大的损失...
7.[学位]
摘要: 非饱和带是由固、液、气三相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是联系大气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纽带。非饱和带的土壤温度和水分变化受气候影响的较大,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尤为显著。土...
8.[学位]
三种土壤温度算法的对比分析:位相法、振幅法和耦合热传导-对流法
摘要: 地表的能量变化、水汽交换等会通过陆-气相互作用影响天气、气候状况,而土壤温度作为地表能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陆-气相互作用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关于土壤温度...
9.[学位]
日本东北地区稻田土壤有机质和秸秆分解的温度敏感性以及对水分的响应
摘要: 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稻田生态系统在全球气候变暖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增强水稻秸秆还田的固碳能力和减少其引起甲烷(CH4)大量排放的研究日...
10.[学位]
摘要: 虽然土壤湿度只占地球含水量中很小的一个部分,但是土壤湿度对气象却有很大的影响力。所以,及时的获取土壤湿度值,对研究水文学、气象学、农业科学都有很大的帮助。为了...
11.[学位]
摘要: 田间土壤温度是农作物生长环境监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个参数,它影响着土壤的一系列变化过程,也与培育优质高产的农作物关系密切。目前先进的温度监测技术与装置在田间土...
12.[学位]
摘要: 本文利用1965-2011年生长季0-320cm不同层次逐日地温,气温,日照时数以及降水量数据,根据经纬度将中国划分为8个区域,通过趋势分析,相关分析等研究方...
13.[学位]
摘要: 本文采用野外采样和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林地和旱地)下的石灰土和黄壤(旱地)表层土壤有机碳(SOC)矿化对温度变化的响应。三种供试土样分别采自...
14.[学位]
摘要: 土壤热性质影响热量在土壤中储存和传递,影响土壤水热运动及地表能量平衡,进而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及土壤生物化学过程。施用生物炭可降低地表反射率,影响土壤温度变化。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