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寄生虫学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三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14237篇,会议文献有382篇,学位文献有1585篇等,医学寄生虫学的主要作者有余新炳、吴忠道、沈继龙,医学寄生虫学的主要机构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膝关节置换后连续收肌管阻滞与连续股神经阻滞对早期活动影响的荟萃分析
摘要: 目的:系统评估连续收肌管阻滞与连续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后的疼痛缓解和功能恢复效果。方法:按照主题词加自由词“arthroplasty,replacemen...
2.[期刊]
摘要: 肝吸虫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寄生虫,包括华支睾吸虫、后睾吸虫和肝片吸虫等,其成虫寄生在肝胆管或胆管内,可引起以肝胆管损伤为主要病变的肝脏疾病。肝吸虫已被WHO明确...
3.[期刊]
摘要: 扶阳法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附子为扶阳之要药,古今善用附子者首推张仲景。《伤寒论》一书中无论是三阳证或者是三阴证辨治皆体现了张仲景重视阳气、扶助阳...
4.[期刊]
摘要: 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是一种在世界上部分国家流行的机会致病性营自由生活的阿米巴,严重危害人体健康,致死率高于95%,多以皮肤损害为首发症状,引起亚急性或慢性中枢神...
5.[期刊]
摘要: 目的分析腐食酪螨第3组分过敏原(Tyrp 3)的结构、理化性质、B/T细胞抗原表位。方法从美国国家生物信息技术中心(NCBI)数据库中索引到Tyrp 3蛋白的...
6.[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感染对小鼠肝脏肝细胞脂质沉积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1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感染组,每组5只,感染组小鼠经皮肤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
7.[期刊]
摘要: 目的对1例疟疾复发患者通过实验室多种方法,并结合其临床症状,做出快速准确的诊断。方法对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疟疾快速诊断试剂盒(RDTs)检测和形态学检查,结合...
8.[期刊]
摘要: 目的建立检测新疆喀什地区羊肝组织中细粒棘球绦虫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提高包虫病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对羊肝组织内获取棘球蚴囊,将囊内容物离心沉淀提取DNA,以细粒棘...
9.[期刊]
摘要: 血吸虫可通过合成、分泌或者排泄多种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分子影响宿主的免疫系统,主要表现为促进Th2免疫效应,抑制Th1/Th17免疫效应。血吸虫感染过程中,其免...
10.[期刊]
摘要: 为了确定采自广东省龙门县的大蹄蝠(Hipposideros armiger)和广东省广州市的东亚伏翼(Pipistrellus abramus)消化道线虫的分...
11.[期刊]
摘要: 目的:研究伯氏疟原虫输出蛋白——红细胞膜相关蛋白1(EMAP1)在疟原虫生长发育和侵染中的作用,构建EMAP1缺失的伯氏疟原虫突变体。方法:以pL0035质粒...
12.[期刊]
大肠埃希菌密度感应调节子qseC基因失活突变株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
摘要: 目的密度感应系统与细菌生长状态、毒力改变、生物膜形成、运动能力改变以及参与细菌和宿主的免疫反应和对药物的抗性等相关。大肠埃希菌密度调节子C(Escherich...
13.[期刊]
摘要: 血吸虫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是我国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快速准确地检测水体日本血吸虫尾蚴,是血吸虫病疫情早期预警和精准防控的关键。本文主要对水体...
14.[期刊]
摘要: 目的为了高效检测棘球绦虫(Echinococcus)。方法针对棘球绦虫的线粒体基因高度同源区域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了一种检测棘球绦虫的荧光PCR检测方法...
15.[期刊]
摘要: 随着炎症性肠病(IBD)在全球的发病率普遍增加,IBD的预防及治疗也逐渐成为科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卫生假说”可能为研究IBD疾病及其...
16.[期刊]
摘要: 毛细属Capillaria中国新记录种——越南毛细线虫C.vietnamensis Meszaros,1973,采自广东省惠州市小蹄蝠Hipposideros...
17.[期刊]
摘要: 璃眼蜱属是我国部分区域的优势蜱种,可传播多种病原.为了解新疆地区盾糙璃眼蜱生境适应性,从文献中获取我国新疆地区盾糙璃眼蜱分布点信息,结合环境气候因子数据,运用...
18.[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思维导图在践行"以学生为中心(SCL)"教学理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学院2019级118名护理本科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在人体寄生...
19.[期刊]
不同类型肝泡型包虫病灶边缘带ARFI检查与病理组织学相关性研究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肝泡型包虫病(hepatic alveolar echinococcosis, HAE)边缘带声辐射力脉冲成像(ARFI)检查与纤维化面积的...
20.[期刊]
摘要: The Gulf of Guinea constitutes an area of great petroleum potential yet with ve...
1.[会议]
摘要: 目的:了解福建省啮齿动物巴贝西原虫的感染状况以及基因特征.rn 方法:收集本省6个地区野鼠和家鼠的全血,采用PCR扩增巴贝西原虫18S rRNA片段,P...
2.[会议]
摘要: 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的分布区域极其广泛,在全球70多个国家有分布,而且分布区域仍在不断扩大.在中国有20多个地区有白纹伊蚊孳生与活动,...
3.[会议]
摘要: 顶复门原虫可引起人类和动物的多种疾病,由于寄生虫对现有药物耐药性的不断增加,对于新药的研发势在必行.通过对寄生虫代谢的研究,是研发新型抗寄生虫药物的重要途径之...
4.[会议]
摘要: 目的:探讨从分子水平上快速、准确鉴定不同白纹伊蚊亚组的分子鉴定方法. 方法:采集不同地区白纹伊蚊,首先经人工形态学鉴定区分不同白纹伊蚊亚组,随后采用DN...
5.[会议]
弓形虫甲基转移酶(DNMT)通过能量代谢影响速缓殖子相互转化的机制研究
摘要: DNA甲基化作为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现象,通过DNA甲基转移酶的作用,能够在不改变DNA序列的情况下调节基因的功能,在调控不同基因表达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DNA...
6.[会议]
弓形虫毒力蛋白ROP18通过靶定P2X1抑制ATP诱导的细胞凋亡
摘要: 弓形虫棒状体蛋白18(ROP18)作为弓形虫毒力蛋白,对虫株的入侵,增殖以及释放有重要影响作用,有文献报道ROP18能通过降解人蛋白ATF6β从而破坏人体免疫...
7.[会议]
弓形虫ROP18结合宿主蛋白IL-21抑制JAK/Stat信号通路机制研究
摘要: 多项研究表明,弓形虫能有效抑制宿主全身的干扰素γ(IFN-γ)的生物合成.然而抑制的确切分子机制仍不清楚,且寄生虫发挥作用的效应因子也仍不清楚.白介素21(I...
8.[会议]
弓形虫ROP18蛋白与视网膜特异性蛋白Clusterin-like 1互作研究
摘要: 课题组前期的双分子荧光筛选试验(B iFC)得到,弓形虫ROP18蛋白与人clul1蛋白存在互作。荧光能量共振转移(FRET)与免疫共沉淀试验(co-ip)进...
9.[会议]
E3连接酶HECTD3促进弓形虫毒力因子ROP18泛素化的研究进展
摘要: 为了研究弓形虫毒力因子ROP18与人泛素系统相互作用的机制,利用双分子荧光互补(B iFC)技术筛选与弓形虫TgROP18互作的人细胞蛋白,经生物信息学分析,...
10.[会议]
摘要: 对于医学生而言人文素质培养如同专业素质一样不可或缺、受益终生,每一个医学教育者都应当充分认识到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正确理解人文教育的内涵以及自己的责任.本文...
11.[会议]
摘要: 为了加强本科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验技能,人体寄生虫学吸虫实验采用观察示教片、大体标本和解剖小鼠日本血吸虫病模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各种吸虫生活史的各个阶段有...
12.[会议]
摘要: 目的:调查白纹伊蚊密度,探讨布雷图指数在济南地区登革热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方法:选择不同区域,调查伊蚊孳生情况,计算布雷图指数.结果:在济南市所调查地区布雷图指...
13.[会议]
摘要: 目的:研究美洲大蠊对德国小蠊取食饵料的摄食行为,从食源方面探讨美洲大蠊被德国小蠊逐步取代的原因.方法:单纯摄食法和Y型嗅觉仪试验方法.结果:单纯摄食试验第2~...
14.[会议]
摘要: 本文概述了人芽囊原虫,介绍了人芽囊原虫分类学研究进展、人芽囊原虫基因多态性和致病性研究进展和中国人芽囊原虫的研究进展。
15.[会议]
摘要: 旋毛虫的发现与命名1835年2月1日,当时还是大一学生的James Paget(近代病理学之父),在伦敦圣巴塞洛缪医院(St.Bartholomew)进行常规...
16.[会议]
摘要: 本文介绍了疟原虫基因检测、分型的意义,阐述了PCR技术、基因序列测定、限制性氏度片段多态性分析、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等常用基因检测技术...
17.[会议]
摘要: 间日疟原虫药物抗性监测的主要方法为体内检测法、体外检测法、动物模型体内检测法和分子标志物检测法,中缅边境地区的间日疟原虫对青篙琥酯存在敏感性下降的迹象。未发现...
18.[会议]
摘要: With a molecular mass of1,300kDa,wasdescribed by Riggs et a1(1997)and isassocia...
19.[会议]
摘要: 旋毛虫幼虫经口食入后,侵入肠粘膜继续发育或是被排出,是旋毛虫感染宿主的关键.但侵入机制尚不清楚由于旋毛虫幼虫的口孔无齿状和矛状结构,幼虫对肠上皮细胞的侵入不是...
20.[会议]
摘要: 旋毛虫幼虫囊包在消化液作用下脱囊后,在小肠内首先被激活为肠道感染性幼虫(IIL),然后才能侵入肠粘膜继续发育,因此,IIL是旋毛虫的第1个侵入期;从IIL的排...
1.[学位]
摘要: 目的:探讨温度、相对湿度及光照度对广州地区野外品系白纹伊蚊种群增长相关生物学参数的影响,了解各参数随各因素的变化规律,为建立气象因素驱动的种群动态模型及相关媒...
2.[学位]
弓形虫CPC1蛋白对宿主NF-κB信号通路的抑制及其分子机制
摘要: 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是专性胞内寄生的机会性致病原虫,可以导致人畜共患的弓形虫病。弓形虫病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是一种重要的...
3.[学位]
摘要: 白纹伊蚊(Aedesalbopictus),又称“亚洲虎蚊”,起源于东南亚,全球广泛分布,也是我国最常见蚊种之一,北至辽宁,南至海南,西至西藏均有分布。白纹伊...
4.[学位]
摘要: 白纹伊蚊(Aedesalbopictus),又称“亚洲虎蚊”,起源于东南亚,全球广泛分布,也是我国最常见蚊种之一,北至辽宁,南至海南,西至西藏均有分布。白纹伊...
5.[学位]
摘要: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医学图像处理带来了巨大推动力,为医学诊断提供了高效、可靠的技术支撑。而如今,对于显微医学中寄生虫卵的判别主要还是依靠人工经验进行判...
6.[学位]
中华按蚊与溴氰菊酯抗性相关ABC转运蛋白基因的鉴定、筛选及功能研究
摘要: 腺苷三磷酸结合盒转运蛋白(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ABC转运蛋白)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古细菌、细菌和真核生物中的膜蛋白...
7.[学位]
摘要: 目的: 弓形虫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病,免疫功能正常的个体感染后通常无症状;一旦机体免疫力低下(如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或缺乏(如艾滋病)时就会出现明显的症状,...
8.[学位]
弓形虫来源的exosomes通过JNK信号通路激发促炎性免疫应答的机制研究
摘要: 外泌体(exosomes)是由细胞内的多囊泡体与细胞膜相融合,从而释放到细胞外的双层膜性纳米小囊泡。exosomes能够在细胞间传递生物活性物质,发挥重要的细...
9.[学位]
粪类圆线虫感染沙鼠模型的建立及CRISPR/Cas9基因敲除方法的初步尝试
摘要: 粪类圆线虫(Strongyloides stercoralis)是一种常见且分布广泛,危害严重的肠道寄生线虫,主要感染犬、人和其它灵长类动物。由于粪类圆线虫独...
10.[学位]
摘要: 寄生线虫不仅给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还可以感染人,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WHO组织评估全球有超过10亿人口感染寄生线虫,在伤残调整生命年中,寄生线虫的影...
11.[学位]
DnaK-TPR与LDH2基因在弓形虫生长发育中的功能与调控机制研究
摘要: 弓形虫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的机会性致病寄生虫,能够感染包括人在内的所有温血动物,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可以引起严重的弓形虫脑病、眼病、流产、死胎等症状。弓形虫...
12.[学位]
摘要: 近年来,随着蚊媒染病的不断扩散,蚊媒防治己成为公共卫生领域的热点问题。化学防制是目前防蚊控蚊的主要策略。随着化学杀虫剂的频繁使用,蚊虫抗药性呈不断增强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