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文学史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五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284篇,会议文献有4篇,学位文献有68篇等,戏剧文学史的主要作者有孙书磊、刘晓明、李江,戏剧文学史的主要机构有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傀儡艺人的“幻术”表演--南宋李嵩《骷髅幻戏图》解义兼及戏剧图像的研究方法
摘要: 李嵩的《骷髅幻戏图》是南宋名画,受到历代收藏家、品鉴者和研究者的关注。但明人已难理解它的画意,今人更是依据画中的两个骷髅作出多种不同解释。细绎《骷髅幻戏图》的...
2.[期刊]
摘要: 以诗、画闻名于世的湖北名宿贺良朴,在戏曲文学领域也有着不俗的成就。其存世的戏曲作品《叹老》《海侨春》与《醒狮魂》皆因时事而作,集中反映了近代以来国家破碎、社会...
3.[期刊]
摘要: 屈原及其作品被援引入20世纪戏剧文学中,诞生二十多部屈原题材剧目,成为20世纪屈原接受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20世纪剧作家对于屈原题材的戏剧重构,采取自喻性、政...
4.[期刊]
摘要: 作为一部70余年来保持旺盛生命力的经典文艺作品,《白毛女》 以文艺人才为支撑和纽带,使其传承的连贯性、完整性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在党的文艺思想指导下,几代文艺人...
5.[期刊]
摘要: 《前线日报》是安徽抗战的戏剧史料价值主要体现在作品创编、理论构建两大层面.作品创编上,《前线日报》中刊载的戏剧作品大多呈现出明确的抗战主题、贯穿着现实考量的舞...
6.[期刊]
戏剧的民族化、民族化戏剧与民族戏剧——焦菊隐戏剧民族化思想论析
摘要: 焦菊隐先生的戏剧民族化思想,是在自身艺术实践中提炼和总结出来的;他提出的"一个基础"、"三个阶段"的理论学说,构建了"戏剧民族化的逻辑基础"→"戏剧的民族化"...
7.[期刊]
戏剧的民族化、民族化戏剧与民族戏剧——焦菊隐戏剧民族化思想论析
摘要: 焦菊隐先生的戏剧民族化思想,是在自身艺术实践中提炼和总结出来的;他提出的"一个基础"、"三个阶段"的理论学说,构建了"戏剧民族化的逻辑基础"→"戏剧的民族化"...
8.[期刊]
摘要: 现代戏剧节建立起剧人的吁请渠道,剧人对戏剧发展的诸多不满借此更为集中地表述.娱乐捐是国民党对戏剧的压榨,细数抗战胜利后剧运颓势的原因,高额税捐必是主因之一.在...
9.[期刊]
摘要: 钱南扬教授是享誉海内外的中国古代戏曲史研究大家,在南戏研究领域独树一帜,影响广远.他的论著,大都以平实朴素的语言,辨析一个又一个学术论题.本来艰深复杂的问题,...
10.[期刊]
摘要: 豫剧《秦雪梅》是阎立品的代表作.全剧围绕秦雪梅与商林的爱情悲剧,塑造了鲜活立体的人物形象,展开了激烈而复杂的矛盾冲突.剧本曲词雅俗共赏,结构不落俗套,是地方戏...
11.[期刊]
摘要: 白蛇传作为中国传统民间故事,从魏晋至清代经历了巨大的演变,这一演变主要体现在故事主题、人物以及情节三个方面,其中以主题的演变最为明显,究其演变的成因,其中包含...
12.[期刊]
摘要: 文章所收董每戡先生的作品,均未见于《董每戡集》及其他已出版的文集。其中,除《最近演剧的动向》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期的作品外,其余作品均创作于抗战时期以至解放战...
13.[期刊]
摘要: 新中国成立后,田汉与北京人艺的互动成为作家(诗)与剧院(剧)合作的范本。具体来说,田汉对北京人艺剧目建设及其演剧风格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北京人艺艺术家...
14.[期刊]
摘要: 社会主义乌托邦戏剧是“大跃进”所催生的特殊戏剧形态,主要存在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包含三种主要类型,它以表现社会主义建设、畅想国家现代化发展蓝图为主要内容,试...
15.[期刊]
摘要: 《梧桐雨》和《长生殿》均取材于李杨戏,由于白朴和洪升相似的生活背景和个人经历,二人的创作心理趋同;但由于白朴和洪升异趣的创作意图,二人对前代素材的处理和情感指...
16.[期刊]
摘要: 《梧桐雨》和《长生殿》均取材于李杨戏,由于白朴和洪升相似的生活背景和个人经历,二人的创作心理趋同;但由于白朴和洪升异趣的创作意图,二人对前代素材的处理和情感指...
17.[期刊]
摘要: 山西现存的戏曲文物颇为丰富,传统戏场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基于乡村振兴视角,以山西磨河村戏场环境设计为例,寻求传统戏曲文化传承发展的契机,探索戏场作为文化活动...
18.[期刊]
摘要: 被称为"浙东三祁"的祁承祁彪佳、祁理孙是江南一带最为著名的藏书家,澹生堂藏书逾十万卷,甚至超过了范氏天一阁.尤其是祁氏三代的戏曲藏书颇为学界关注,值得深入研讨...
19.[期刊]
摘要: 民国年间,上海先后创办了《戏杂志》 《戏剧月刊》《京戏杂志》《戏报》等近三百种戏剧报刊,这在全国范围内屈指可数.这些报刊刊载了大量的戏曲演出信息、伶人传记、剧...
20.[期刊]
摘要: 创作式批评是剧作家借演述者之口表达戏曲创作观念、品评人物或事件的一种独特文艺批评形式.明传奇中的创作式批评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剧作家借副末开场或剧末曲词表明创...
1.[会议]
摘要: 本文将研究范畴集中于中国戏剧史研究发之二十世纪初期前后((1897-1925),对此时日本学界对中国戏剧史的研究状况及戏剧史观加以考察。
2.[会议]
摘要: 本文对古典戏曲理论中的“当行本色”论进行了评述。文章认为,把“当行本色”规定为戏曲之本性,这是明代曲论家对元杂剧的整体认识。严羽把“妙悟”规定为诗歌的“本色”...
3.[会议]
摘要: 本文对元代戏剧学的产生与发展进行了探讨。文章围绕何以元代有北杂剧学而无南戏学、元人戏剧观念的演进、元杂剧学展开的意向指归等进行了论述。
4.[会议]
摘要: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南戏宣德写本《刘希必金钗记》的研究做了评述:宣德写本《金钗记》的文物及其研究价值;宣德写本《金钗记》的整理与出版;宣德写本《金钗记》与宋元...
1.[学位]
摘要: 根据地戏剧作为中国现代戏剧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中国戏剧史上不可忽视的一个戏剧现象。根据地戏剧运动的开展离不开文艺工作者的领导和推动,李伯钊作为我国革命文艺事...
2.[学位]
摘要: 元明清时期,以神仙道化剧为主的宗教故事剧在戏曲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而八仙是中国民间最受欢迎的道教神仙群体,围绕他们所创作的戏曲作品更是宗教故事剧中的重点。八仙作...
3.[学位]
摘要: 从宋元戏文《赵贞女蔡二郎》到明初高明《琵琶记》再到清代花部戏曲《赛琵琶》、《陈世美休妻》、《铡美案》等,是负心婚变主题的琵琶戏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演变的重要剧目...
4.[学位]
摘要: 玲珑舞台,浓缩人生,自杂剧这种文学形式诞生之日起,就因其所承载的太大分量的喜怒悲欢而显示出了一种不同以往的鲜活气质。当历史的车轮转动至公元十四世纪,在一个崭新...
5.[学位]
汤显祖《牡丹亭》和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中爱情唱词的文体比较
摘要: 《牡丹亭》是享有“中国莎士比亚”之称的明代杰出戏曲作家——汤显祖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无论从其昆曲唱词本身还是故事的内容和意义来看,都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2...
6.[学位]
摘要: 元杂剧是以宋、金杂剧为基础,融合说唱、音乐、舞蹈等艺术而形成的一种戏曲艺术形式,是中国戏剧的巅峰,而平阳地区凭借得天独厚的政治经济环境,深厚的戏曲文化传统,兴...
7.[学位]
摘要: 宋代是戏弄发展最繁荣的阶段之一,而戏弄也是宋代戏剧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对宋代史料记载、笔记小说和后代戏弄研究文献的理解和把握,从戏弄在宋前的发展历程开始...
8.[学位]
摘要: 二十世纪初,西方悲剧传入中国,其悲剧结局与中国古典戏剧“大团圆”结局截然相反的现象引发学者们的高度关注。国人在引进西方悲剧的同时,急切地想要扭转西方强势文化带...
9.[学位]
摘要: 骈俪派是活跃在明代中后期的一个戏曲流派。因为它显现出句子整齐、辞藻华美、频繁用典等特色,在文坛,大多数曲评家对它持批评态度。但这并不影响它对传奇对戏曲史产生的...
10.[学位]
摘要: 《抗战戏剧》于1937年11月16日在武汉创刊,由田汉、马彦祥主编,是全面抗战时期一本理论与创作并重的专门性戏剧刊物,以“戏剧服务于抗战、推动抗战救亡戏剧运动...
11.[学位]
摘要: 高行健作为我国新时期戏剧史上不可忽略的一名戏剧艺术探索者,在戏剧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建树颇丰。作为一名戏剧理论家,他倡导的诸多戏剧理念都给上世纪80年代后的中国戏...
12.[学位]
摘要: 在清代众多红楼戏中,吴兰徵的《绛蘅秋》传奇别具特色。这不仅因为吴兰徵是清代红楼戏中唯一一位署名的女作家,更因为《绛蘅秋》以女性独特的视角对《红楼梦》进行改编。...
13.[学位]
摘要: 苏州剧派在明末清初的戏曲舞台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的传奇比吴伟业等人的抒情剧更适合舞台搬演,比李渔等人的风情剧包蕴更深刻的思想内涵。从清朝开始,许多文人...
14.[学位]
摘要: 作为社会转型语境中文学改良的重要组成,近代戏曲改良运动不但关涉戏曲观念、戏曲创作和舞台艺术的全方位变革,而且加速了剧作家、演员、观众、评论家以及戏曲经营者关系...
15.[学位]
摘要: “子弟”一词最早出现于西周后期,并一直沿用至今。它承载了众多词义,如:“年轻后辈”、“兵丁”、“戏曲艺人”等。“子弟”作为“戏曲艺人”这一解释学界研究较多,但...
16.[学位]
摘要: 明后期是传奇戏曲创作的勃发时期,结合爱情和生死两大主题的情鬼戏在这一时期达到了鼎盛。情鬼戏是这样的一类戏曲:受封建礼教束缚和压迫的青年男女,生时不能享受美满的...
17.[学位]
摘要: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昆曲《十五贯》曾享有“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的盛誉,空前绝后的成功虽离不开政治的引导,但更重要的是其本身巨大的文学成就。多年来关于《十五贯》...
18.[学位]
摘要: 叙写白娘子与许仙爱情婚姻的白蛇故事,进入到戏曲领域,已经到了故事流传的中后期,主要表现为清乾隆时期出现的“白蛇故事戏曲”(以下简称“白蛇戏”)剧本三种和清代中...
19.[学位]
摘要: 元杂剧是中国戏剧史上第一种成熟完善的戏剧形式,引领了中国文学及其审美取向由雅向俗的转变。近年来的元杂剧人物形象研究中,多元文化背景已经越来越引起研究者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