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理论学刊》 >孔子学说的阶级性、人民性、民族性以及三者关系

孔子学说的阶级性、人民性、民族性以及三者关系

         

摘要

正 孔子学说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有崇高地位。它不仅内容弘富,博大精深,而且在性质上也不是单一的,既表现出阶级性,又表现出人民性,在人类精神文化史上还表现出鲜明的民族性。此三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本文仅就此谈点粗浅的看法。 孔子生当春秋末期。当时,随着铁器和牛耕的出现与推广,农业生产力大大提高,私人开垦土地蔚然成风,拥有土地的新兴地主和自由农民出现了。土地所有权从宗法领主贵族的控制下解脱出来。有的领主为了招徕劳动力,也采取措施提高生产者的地位。劳动者的身份逐渐改变,地主封建制生产关系开始在领主封建制的母体中发育成长。社会基础的变化,必然带来上层建筑的变化。传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