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学习与探索》 >19世纪末俄国文学中的人民与文化问题

19世纪末俄国文学中的人民与文化问题

     

摘要

文艺的人民性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最核心的概念之一。从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年关注民间文艺,到19世纪中期鼓励工人阶级的诗歌,再到列宁在20世纪初明确提出"艺术属于人民",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欧洲进步文艺观念发展的基础上把文艺的人民性思想提升到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新高度。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人民性原则不仅是一个思想立场的原则,还体现为对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与文艺载体新技术发展趋势的特别关注。在世界进步文艺思想发展的历程中,以普希金、果戈理、涅克拉索夫、陀思妥耶夫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列夫·托尔斯泰和高尔基为代表的俄国进步文学家对人民性概念的丰富和发展又做出了特殊的贡献。普希金和十二月党诗人继承了启蒙主义传统,强调文艺要关注人民的解放;果戈理把人民性更进一步地与文化的民族特色之艺术表达紧密相连;涅克拉索夫直接赋予了诗歌创作为人民首先是为苦难农民代言的神圣使命;陀思妥耶夫斯基主张文学家要像普希金那样与人民保持血肉相连的密切关系;列夫·托尔斯泰身体力行地书写宏大的人民历史的文学主题;契诃夫呼应托尔斯泰等前辈的人民性思想传统,力求扩展人民概念的内涵,争取广泛阶层的文化民主权利。俄国经典作家在文学人民性思想发展中做出了自己的努力,深化了人民性的思想内蕴,从而成为列宁主义文艺人民性思想构建的重要文化资源。在当代,学习践行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人民性思想,重温世界进步文学思想的人民性传统,努力做到文艺家和文艺批评家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要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