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生活、批判与沉默——朦胧诗的现实内涵与历史转型

生活、批判与沉默——朦胧诗的现实内涵与历史转型

     

摘要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批现代派风格的诗歌涌现文坛,成为推动文学发展的重要力量.至今,研究界对朦胧诗的认识和评价仍然在不断变化.此前,学界认为其独特形式和自我书写彰显了文学的主体性价值;近几年学界批评其形式过盛,自我表达过于狭隘,缺乏现实内涵和社会性价值.从历史语境的角度来看,这两种批评均有所偏颇.朦胧诗的价值不只在于独特的形式和个性化的表达,更在于青年们苦闷、失落而又饱含激情的复杂精神状态的呈现,具有真切的现实精神表征和历史内涵.而后起朦胧诗潮流则确实普遍缺乏现实内涵,似乎只剩下形式美感和自我表现的空壳.但朦胧诗的这一变化有复杂的历史动因,只有通过对其内涵的挖掘和历史性梳理,才能更为客观地理解朦胧诗,并在此基础上更为深入地探讨文学社会性、自我表达与文学主体性的关系,为文学的发展提供更多可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