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江海学刊》 >情感迷乱中的悲愤问难——论《天问》的抒愤特点

情感迷乱中的悲愤问难——论《天问》的抒愤特点

         

摘要

屈原创作《天问》,是在放流汉北期间,正值怀王被拘并客死于秦的噩耗传来之时,于是他“忧心愁悴,傍徨山泽”,来到汉北附近的楚周先王庙及公卿祠堂,面对庙堂壁画上的天地神灵及三代兴亡情状,引发出一种独特的宣泄胸中情思的方式。它不是转向内心,而是指向外物;不是面对现实人生,而是转向天地苍穹和消逝的历史;不是直接抒写自己的情志,而是将自己的情思灌注于丛丛疑端,经由一连串的问难喷薄而出。因此,《天问》既包含着屈原对天地万物及三代兴亡的哲理性推究,又体现了其思绪联翩、情感激荡的抒情性特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