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红楼梦》金陵判词翻译浅析——以史华慈译本及霍克斯译本为例
【6h】

《红楼梦》金陵判词翻译浅析——以史华慈译本及霍克斯译本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外文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红楼梦》的文学地位及海外传播

1.2 《红楼梦》的英译、德译历史

第2章 翻译中的功能对等

2.1 尤金.奈达及其对等理论

2.1.1 尤金.奈达简介

2.1.2 尤金.奈达对等翻译理论的发展

2.2 功能对等理论与文学翻译

2.2.1 跨语言文化的文学交际

2.2.2 文学翻译的目的与任务

2.3 对等翻译原则与《红楼梦》翻译

第3章 史华慈德译本与霍克斯英译本介绍

3.1 译者及译本介绍

3.2 译本对比

3.2.1 底本比较

3.2.2 注释方式的不同

3.2.3 主要人物名称翻译比较

第4章 从功能对等看两译本对判词翻译难点的处理

4.1 典故

4.2 宗教

4.3 意象

4.4 双关

4.5 委婉语

4.6 析字

4.6.1 化形析字

4.6.2 衍义析字

第5章 功能对等视角下的金陵判词诗文翻译

5.1 信息功能

5.2 美学功能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加深,越来越多的中华文化典籍和中国文学作品被译介到了西方世界。自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西方国家陆续诞生了几部《红楼梦》一百二十回全译本。《红楼梦》的译介为这部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做出了贡献。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翻译研究成为了红学研究的一个新课题,并获得了日益广泛的关注,使人们从一个崭新的视角来研究这部作品。
   《红楼梦》中的金陵判词预示了文中主要人物的命运。判词短小精炼,语言优美,内容具有隐晦的暗示性。因此,金陵判词的翻译成为了我们研究《红楼梦》译介时的一个重点。本文以莱纳.史华慈德译本和大卫.霍克斯英译本为例,从功能对等的视角出发,分析探讨《红楼梦》金陵判词的翻译。
   论文结构如下:绪论部分简要介绍了《红楼梦》的海外传播情况及德译、英译历史。接下来的第二章介绍了尤金.奈达以及其对等翻译理论的发展。笔者分析了对等翻译理论在文学作品翻译过程中的运用,并通过奈达的功能对等原则分析了《红楼梦》翻译中的难点。在第三章中,笔者对两个译本的底本、注释方式和人名翻译方式做了对比,以此作为下文讨论的基础。文章第四部分对金陵判词中典故、宗教文化词、意象、双关、委婉语、析字等难点的翻译进行了具体的比较和分析。第五章从功能对等视角探讨了两个译本的成功之处以及存在的问题。结论部分对上文的对比分析做出了简要总结。文学翻译没有固定的标准,译者不应拘泥于规则,而应在熟练掌握源语语言和原文文化背景的基础上深入理解原文,同时在翻译中兼顾译语读者的接受能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