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身份认同理论下的言外行为分析——以《末代皇帝》中溥仪的台词为语例
【6h】

身份认同理论下的言外行为分析——以《末代皇帝》中溥仪的台词为语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致谢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目录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1 Background of the Study

1.2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1.3 Purpose of the Study

1.4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

2.1 Speech Acts

2.2 Identity Theory

2.3 The Uniqueness of Identity Theory in Analyzing Illocutionary Acts

Chapter 3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Research Methodology

3.1 Theoretical Framework

3.2 Research Methodology

Chapter 4 Application of Identity Theory to the Analysis of Illocutionary Acts

4.1 Changes of Illocutionary Acts Caused by Identity Interruptions

4.2 Illocutionary Acts in Reflecting Social Identities

4.3 Summary

Chapter 5 Conclusion

5.1 Major Findings of this Study

5.2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 an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Study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身份认同理论于西方社会学中由来已久,然而却是研究社会语言学的一崭新视角。该理论之核心认为,人们所使用的语言事实上受控于,或者说或多或少地受控于人们的自我身份和所处之环境。由于个体身份与社会身份的密不可分,因此在研究身份的问题时,均会涉及对二者的讨论。身份认同理论于社会语言学中虽未丰翼,而近三十年的引玉之砖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言语行为的概念最初起源于分析哲学,而后才被广泛的运用于语用学的研究。言语行为之论,一言以蔽之:以言行事。考前人所述,无外借此论于分析哲学和语用学的框架内研究人之心智,行为,以及字面意思与实际行为的区分。而以身份认同的角度去分析言外行为的相关研究却更为乏善可陈。
  本文以定性分析为研究方法,基于身份认同理论这一全新的角度试图阐述人们选择不同言外行为的原因,并诠释言外行为如何反映言者的社会身份。通过对十四个语例的分析研究,作者认为溥仪言语行为的变化是基于其身份的变化,同时,言语行为也具有反映说话人社会身份的功能。此外,本文将引借电影《末代皇帝》中主人公溥仪的台词为语料,以便于理解,同时增添其趣味性和一定的历史研究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