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华吟诵经典翻译的韵律音系学研究——以《三字经》四个英译本为例
【6h】

中华吟诵经典翻译的韵律音系学研究——以《三字经》四个英译本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致谢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目录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Research Background

1.2 Research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1.3 Outline of the Thesis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2.1 Previous Studies on Chinese Chanting

2.2 Previous Studies on Prosodic Phonology

2.3 Previous Studies on the Three Character Classic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Research Methodology

3.1 Theoretical Framework

3.2 Research Objects

3.3 Speech Corpus Constructing

3.4 Research Procedure

Chapter Four Prosodic Phonological Analysis on Chinese Chanting of the Three Character Classic and Four English Versions

4.1 Distinction between“Yin”and“Song”

4.2 Prosodic Phonological Analysis on“Yin”

4.3 Prosodic Phonological Analysis on“Song”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5.1 Major Findings

5.2 Implications of this research

5.3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参考文献

APPENDIXES

APPENDIXⅠData

APPENDIXⅡ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论文及成果

展开▼

摘要

中华吟诵是中国古诗词文的创作和鉴赏方法,是中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吟诵兼具歌唱的韵律节奏和朗诵的抑扬顿挫,体现了中国古代诗词独特的音韵美。由此,吟诵翻译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文的声音效果。文献研究表明,目前吟诵研究主要关注方言吟诵特点、诗词吟诵节奏以及吟诵的社会应用等三个方面,而吟诵翻译尚未涉及。因此,本研究以中华吟诵经典《三字经》为例,根据吟诵的特点,结合韵律音系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探究中华吟诵经典的翻译规范。
  本研究采用数据驱动的研究方法,选取嘉静吟诵的《三字经》为源语吟诵语料库的音频资料,源语文本及目的语文本的语音合成音频建成源语及译语合成语料库。选取清代王相所注的《三字经训诂》为源语文本,Robert Morrison, Herbert Allen Giles,王宝童以及赵彦春四个译本为目的语文本,借助语音合成软件InterPhonic5.0完成文字-音频转换,并使用CoolEditProV2.1进行剪辑处理。研究时首先根据吟诵特点以及源语单句末字时长分布,将源语吟诵音频、源语和目的语文本及相应的合成音频各分为“吟”和“诵”两部分;再分别结合其不同特点,选择相应参数构建韵律音系学的吟诵翻译评价体系。“吟”部分选取时长及句末响音作为分析参数来体现其末字拖腔的特点,而“诵”部分则选取时长和音高作为参数来体现其与“吟”部分的和谐性。借助语音分析软件Praat的脚本运行功能提取文件时长、最高音高及最低音高等,且在每个子单元内平均选取10个采样点,记录各点的准确音高。在数据驱动下,数据差异指导研究关注点的变化,根据数据结果,结合例句分析,比较目的语文本及源文本的韵律差异。
  研究结果如下:
  “吟”部分中,综合时长与句末响音分析后发现赵彦春的译本最适宜吟。其80%的译句时长较源语吟唱句时长短,60%的句末词均以响音结尾,两者均有利于实现“吟”最显著的特点——末字拖腔。但结合例句分析发现,赵译本过分拘泥于“三字一句”的表达方式,导致译文在短的同时丧失了原文的文化内涵,因此仍需要进行内容扩充以及添加注解等修改。王宝童译本中79%的译句时长较短,但在句末响音方面欠佳,仅40%的译句句末为响音。Morrison和Giles的译本注重句末响音的使用但内容过于翔实,导致仅35%左右的译句时长较短。因此此三译本在“吟”翻译方面均不及赵译本。
  “诵”部分中,综合时长与音高分析后同样认为赵彦春的译本最适宜诵。Morrison和Giles的译句时长较源语合成句音频平均差异高达1s,且平均音高较源语过高、音高起伏度也过大,无法形成与其余“吟”部分在时长及音调上的和谐一致。王宝童译句在时长上较源语差异最小,仅0.3s左右,且在音高方面的差异也较小,但通过例句分析,发现其典故部分出现错译,且其音高起伏度体现出译句更倾向于语调较为生硬的祈使句,不利于《三字经》“劝学”思想的吟诵表达。赵译句时长与源文相比仅相差0.4s,音高差异也较小,在音高起伏度方面与源文更为一致,均倾向与使用感叹句来表达“劝学”思想,更适宜作为“诵”部分译本。
  本研究运用语料库手段,以韵律音系学为理论框架,结合吟诵的特点,以吟诵经典《三字经》为例探索中华吟诵经典的翻译规范,为推动中华传统吟诵经典翻译研究及中国文化传播具有重要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