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汉语语言美感在英译过程中的磨蚀——以《家》的英译本为例
【6h】

汉语语言美感在英译过程中的磨蚀——以《家》的英译本为例

代理获取

摘要

中国,一个有着悠久文明历史的国度,由古至今,多少柔美、感动的散文小说、诗词歌赋,存于人们心灵深处,广为相传。是什么让这些文学作品能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影响如此深远,令人们不厌其烦,细细品味至今呢?究其根源,不难看出,汉语独有的语言美感是其重要因素。汉语将深刻的内涵和美学内容寓于简练的文字中,可当它被译成英文时,英汉两种语言思维模式的差异,给翻译工作者带来了极大挑战,要在译文中准确的传递汉语语言美感,成为了一件棘手的事。当美丽的汉语被译成英文时,汉语语言美感难免会被磨蚀,以致西方读者不能完全体会到汉语深刻、丰富的美感韵味。因此,翻译工作者常常有种无可奈何“美”落去的感叹。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各民族的语言呈现出一些共性,同时也存在独特的个性。其中,思维是语言的转换基础,语言是思维的表现形式,思维和语言的相互作用势必会导致英汉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从而引起汉语言语言美感在英译过程中出现被磨蚀的现象。本论文拟探讨汉语语言美感在英译过程中的磨蚀体现,以及中西思维模式差异视角下的汉译英中汉语语言美感的磨蚀根源。并以巴金的小说《家》来例证汉语美感在英译过程中的磨蚀和再现。
   本论文第一章首先导入的是语言美学简介,说明了语言与美学之间的联系,并分析了英汉语语言美感的共性以及各自独有的个性。
   第二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首先分析了汉语语言美感在英译过程中的磨蚀具体体现,然后以思维模式差异为主线,从思维形式、思维倾向、思维方法,思维顺序以及思维路线的视角,来说明汉语语言美感在英译过程中的磨蚀原因。同时也指出了汉语语言美感在汉英转换过程中语言形式及内容上的偶可挽留。了解了中西思维模式的差异,再去审视英汉语言表达及其美感的差异,是大有益处的。
   第三章以巴金先生《家》的英译本为个案,来分析《家》汉语语言美感在英译中的磨蚀遗憾和审美再现。《家》写出了高府中一代年轻人的悲剧,也反映了一个封建时代的悲剧。其语言艺术、意境神韵都是这部小说的值得赏析的地方。本章分析了《家》英译本中汉语语言美感的磨蚀所在,但这并不表示《家》的汉语语言美感在英译中毫无保留,因此作者随后也指出了该小说英译本中的汉语语言美感的再现。
   最后一章是对中国角逐诺贝尔文学奖的进一步思考。首先分析了中国与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的表现及其原因,然后试探性地对中国角逐诺贝尔文学奖提出了两点建议。由于翻译是涉及不同文化的语言活动,翻译工作者要形成一种动态、开放的思维模式,才有利于翻译交际;而且,中国要进一步加强国际沟通与交流,才能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本章最后阐述了作者对中国文学作品角逐诺贝尔文学奖的反思。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