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原型范畴理论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6h】

原型范畴理论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1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和目的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

2 原型范畴理论简述

2.1 范畴理论的发展简述

2.2 原型范畴理论的基本观点

3 高中化学教学中原型选择的调查研究

3.1 原型的“典型度”

3.1.1 研究目的

3.1.2 研究对象

3.1.3 研究内容

3.1.4 研究结果与讨论

3.2 原型的“熟悉度”

3.2.1 研究目的

3.2.2 研究对象

3.2.3 研究内容

3.2.4 研究结果与讨论

3.3 原型的“数目”

3.3.1 研究目的

3.3.2 研究对象

3.3.3 研究过程

3.3.4 原型的多少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3.3.5 研究结果与讨论

3.4 原型的“可接受度”

3.4.1 研究目的

3.4.2 研究对象

3.4.3 研究过程

3.4.4 研究结果与讨论

4 研究结论

5 研究不足与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原型范畴理论(pmtotypetheory)是在批判经典范畴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重要范畴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观点,也是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基础与核心。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最基本模式与原型范畴理论十分吻合,可以利用原型范畴理论来指导高中化学教学。在教学中选择最合适的原型,能让学生更容易构建概念,提高教学效率,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反之若是选择了不合适的原型,则会使学生在构建概念时产生困难或是完全不能构建起概念。因此,本文在原型范畴理论的指导下,研究原型选择对化学概念学习的影响,通过对具体概念教学的研究,探讨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设计概念教学需要遵循的原则。
  本文研究了影响原型选择的四个主要影响因素:原型的典型度、原型的熟悉度、原型的数目及原型的可接受度。选取高中化学教材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三个课题来展开研究。第一个课题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用来探讨原型的典型度和熟悉度对教学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典型度更高的、学生更熟悉的原型能提升教学效果。第二个课题是“电解质”概念的教学,用来探讨原型的数目对教学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电解质”概念的教学中,多个原型比前少量原型具有更好的教学效果。第三个课题是“原电池”,用来研究原型本身的可接受度对教学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原电池的教学中,采用铜锌原电池的原型具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研究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原型,应该遵循这样一些原则:
  (1)原型应该是该范畴内最典型的例子,选择的原型典型程度越高,就越容易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2)原型应该是学生所熟悉的。对于学生熟悉的原型,学生的接受度更高,教学成果也更好。
  (3)原型可以是一个,也可是多个。在实际教学中,应该选择适合数目的原型,才能有更好教学效果。
  (4)在选择原型时,还应该考虑原型本身的“可接受度”。
  如果选择的原型本身过于复杂,学生难以理解接受,就很难有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可以选择一个典型性虽然稍差,但更简单,更易被学生接受的范畴成员来作为教学原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