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食品中有害元素残留的分析及评价研究
【6h】

食品中有害元素残留的分析及评价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要素。在我国国民经济中,食品工业已成为第一大产业。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食品的需求从吃饱、吃好到吃健康在不断的发生变化。近年来,因环境污染和食品工业化大生产中各种添加剂的滥用等原因,全球及我国接连不断的发生了一些恶性食品安全事故,从而引发了人们对食品中危害物质污染问题的高度重视。在这些危害物质的污染中重金属的污染是不容忽视的,它们不仅可以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病,一定量的积存也会造成人体组织器官的病变。因此,除了采取一定的政策措施控制食品中外源性重金属的污染外,使用一种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对食品中重金属污染物进行检测就显得尤为重要。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是近几年来发展很迅速的一种独特的痕量元素分析技术,具有灵敏度高、谱线简单、检出限低、线性范围宽、可同时多元素分析的特点。微波消解技术因其具有节能、省时、污染少和分解完全等特点,现已成为样品消解不可少的手段之一。本课题以四种日常生活的主要食品(鱼类、猪肉、鲜奶、蛋类)为例,建立微波消解-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食品中As、Hg的方法,并通过系统分析,为更好地研究食品安全问题打好基础。全文共分五章。 第一章:原子荧光光度计的基本原理及条件选择 本文简单介绍了原子荧光光度计的基本原理、定量关系式和仪器结构。影响荧光测定结果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分为仪器因素和试剂因素,本文就这两方面因素做了优选。 第二章:食品前处理研究 食品中微量元素测定时,需预先消化样品,使其溶解并破坏共存的有机物。食品中微量元素分析的前处理,是食品检验的重要步骤,微波消解技术是一种新的试样消解技术,其优点是:消解时间短,耗能低、耗用试剂少、污染少,同时也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最重要的是防止了易挥发组分的损失。 第三章:食品中As、Hg的含量测定 采用微波消解法进行样品的前处理,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检测食品中的砷和汞的含量,该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干扰少,准确度、灵敏度高等优点,适用于各种食品中的砷、汞的测定。测定浓度为1.0ng/ml的砷标准溶液和0.2ng/ml的汞标准溶液其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0%和2.7%;试样的平均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8%和1.1%。砷和汞标准溶液分别在0~10ng/ml和0~2ng/ml范围内线性良好,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4和0.9997。方法检出限:砷0.0013ug/g、汞0.0003ug/g。样品加标回收率:砷96.9%~104.5%、汞88.5%~104.0%。 第四章:食品中有害元素污染的危险评估 食品中砷、汞限量卫生标准(GB4810-94、GB2762-94)中规定了不同食品中砷和汞的限量。本次检测的220份食品样品中,鱼类除外,其他几种食品样品中砷和汞的未检出率高,也较低。鱼在我国居民日常饮食中占有较大的比例,近年来工业污染比较严重,含汞废水排入水体后,由于食物链的生物富积和生物放大作用,鱼体中汞的浓度可以达到很高的水平,本次检测的鱼类样品中都检测到了汞,且残留量偏高,虽未超过标准限量,但因其对人体暴露量的蓄积危害,本课题对鱼类汞污染进行了初步的危险评估研究。 第五章:全文小结 总结了全文,提出“微波消解样品-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砷和汞-危险评估”模式,为今后大规模的食品安全工作打下基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