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仁”在《论语》俄译本中的诠释
【6h】

论“仁”在《论语》俄译本中的诠释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四、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

五、论文结构

第一章 “仁”的解读

第一节 “仁”字的起源与词典释义

一、“仁”字的起源

二、“仁”字的词典释义

第二节 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仁”

一、“仁”之根

二、“仁”之表

第三节 《论语》中的“仁”

一、《论语》中“仁”的词性

二、《论语》中“仁”的内涵意义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论波波夫对“仁”的诠释

第一节 波波夫译本中“仁”的对译词之分析

一、对译词的语义内涵分析

二、评析对译词的选用

第二节 波波夫译本中含“仁”语录之分析

一、精彩语录之分析

二、误译语录之分析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论谢缅年科对“仁”的诠释

第一节 谢缅年科译本中“仁’’的对译词之分析

一、对译词的语义内涵分析

二、评析对译词的选用

第二节 谢缅年科译本中含“仁”语录之分析

一、精彩语录之分析

二、误译语录之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论贝列罗莫夫对“仁”的诠释

第一节 贝列罗莫夫译本中“仁”的对译词之分析

一、对译词的语义内涵分析

二、评析对译词的选用

第二节 贝列罗莫夫译本中含“仁”语录之分析

一、精彩语录之分析

二、误译语录之分析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儒家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代表,“仁”是儒家文化核心,而《论语》是儒家文化经典。《论语》中“仁”字共出现了108次,可见其重要性。自1729年沙俄学者开始翻译《论语》至今出现了大量水平不等的俄译本。俄学者是想通过《论语》更好地了解中国,现实情况却不尽如人意。因此,本文拟以文献归纳和文本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试图在深入理解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评析三位学者对《论语》中“仁”的诠释,并提出诠释“仁”更好的方案。
  期望本论文的书写,一方面能对以后俄学者诠释《论语》起借鉴作用,另一方面能让中国学者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在俄罗斯的传播情况,响应“文化走出去”的战略,真正实现本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加深民族间的了解,扩展合作领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