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幼儿园教师教育技术素养与提升路径研究
【6h】

幼儿园教师教育技术素养与提升路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图目录

表目录

引言

一、问题提出

二、相关概念说明

三、研究思路与框架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五、研究意义与创新

第一章 信息技术在学前教育领域应用历史考察

一、国外对早期教育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立场与政策

二、国内学前教育领域应用信息技术回顾

第二章 幼儿园教师教育技术素养学理解读

一、教育技术素养对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意义

二、幼儿园教师教育技术素养内涵与特点

三、国外教师教育技术素养标准与指标

四、国内教师教育技术素养标准

五、幼儿园教师教育技术素养结构模型

第三章 幼儿园教师的教育技术素养调查问卷编制

一、问卷设计策略与过程

二、问卷设计与预测

三、正式问卷形成

第四章 幼儿园教师教育技术素养现状调查结果

一、幼儿园教师教育技术素养现状定量描述

二、幼儿园教师教育技术素养现状的质性分析

第五章 幼儿园教师教育技术素养提升路径

一、幼儿园教师教育技术素养结构模型验证

二、幼儿园教师教育技术素养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三、幼儿园教师教育技术素养提升路径讨论

第六章 幼儿园教师教育技术素养的提升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儿童与技术观是教育技术素养的根本

(二)加强政策支持是形成教育技术态度与情感的重要手段

(三)创新培训内容与形式是提升教育技术知能的重要途径

(四)强化技术领导力是实现教育技术应用实践的重要基础

(五)注重资源建设与推广是促成教育技术行为与习惯的重要支撑

(六)构建学习共同体是提升教育技术素养的持续动力

结论与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幼儿园教师教育技术素养专家咨询

幼儿园教师教育技术素养访谈提纲

攻读博士期间的学术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对幼儿的影响日益凸显,信息技术可以成为幼儿游戏和学习的有效支持工具,也可以产生负面影响,如视力下降、沉迷网络、不善交往等问题,这些问题让家长和老师感到束手无策。如何应对信息技术对学前教育的挑战,如何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服务于幼儿教育教学,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如何正确引导和培养孩子的信息素养,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对幼儿进行必要的信息技术启蒙教育,从而也就要求幼儿园教师具备一定的教育技术素养。
  2013年11月,教育部决定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首次正式将幼儿园教师纳入其中。“提升工程”将建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体系,到2017年底完成全国1000多万所中小学(含幼儿园)教师新一轮的提升培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推动每个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
  论文的研究主体主要从以下四部分展开:一是对国内外信息技术在学前教育领域的应用进行历史回顾,说明研究幼儿园教师教育技术素养的必要性;二是对幼儿园教师教育技术素养进行学理解读,从幼儿园教师具备教育技术素养对其专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内涵与特点,国内外教师教育技术素养标准及指标,幼儿园教师教育技术素养结构模型的构建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三是对幼儿园教师教育技术素养的现有水平进行调查、分析;四是对幼儿园教师教育技术素养的形成路径进行模型验证与讨论,分析幼儿园教师教育技术素养形成的影响因素,并结合路径模型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
  教育技术与学前教育的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从夸美纽斯绘制的《世界图解》到当今盛行的幼儿绘本,两者一脉相承;从福禄培尔的“恩物”到蒙台梭利的“标准化教材”都对现代幼儿教育观念转变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这些都包含了基本的教育技术理念与思想。论文首先对国内为信息技术在学前教育领域的应用进行历史回顾,以说明信息技术在学前教育应用的广泛性及幼儿园教师具备教育技术素养的现实要求。
  其次从学理层面对幼儿园教师教育技术素养进行解读。教育技术素养对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够支持、实现信息化社会及教育改革对幼儿园教师的角色要求,也是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必备素养之一,在专业知识、教学能力、终身学习等方面都有体现。幼儿园教师教育技术素养不仅包括教育技术能力,还包括使用技术的责任意识与道德意识。本研究对幼儿园教师教育技术素养的理解是:为了促进幼儿的学习与认知,遵循教与学的规律,在教学设计,课程实施,游戏活动,一日活动以及开发、使用、管理和评价教学资源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技能、工具和方法的综合能力,并且使用技术的责任意识与道德意识始终贯穿其中。教师的教育技术素养具有普及性、综合性、操作性、创造性与发展性。通过对国内外主要国家及地区的教师教育技术标准或教育技术素养指标内容进行比较分析,认为美国的教师教育技术标准体系最为完善,更新较快,能够与时俱进,对教师教育技术素养的要求是面面俱到。英国和澳大利亚注重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实践,其素养指标体系多以教学实践应用、课堂管理、学科教学中的技术应用为主,但同时又都将使用技术时的相关道德、法律及责任纳入其中。我国的台湾、香港地区对教师教育技术素养要求常分为不同等级水平,不同学科或专业的教师对其技术素养或能力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并且他们制定的教师教育技术素养指标具有可操作性,并且都是与教学实践和教师专业发展息息相关的。而我国至今为止只有教育部官方在2004年颁布的一个针对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这个标准体系的可操作性不强,只是起到了指引作用,并未对实践做进一步的明确要求。在此基础上,借鉴胜任力“冰山模型”和“洋葱模型”,构建幼儿园教师教育技术素养结构模型,认为幼儿园教师教育技术素养的构成要素包括:教师教育技术态度与情感、教育技术知能、教育技术应用实践、教育技术行为与习惯。
  幼儿园教师教育技术素养调查问卷编制是本论文的研究关键。通过对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及一线幼儿园教师的咨询,编制了教育技术素养调查问卷,并借助 SPSS17.0和AMOS17.0对初测结果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信效度检验。确定构成幼儿园教师教育技术素养的六个因子:技术认知、教育技术认知、教育技术知能、教育技术应用、教育技术与幼儿一日活动整合、使用技术的责任与道德意识。其中前两个因子共同构成教育技术态度与情感,教育技术与幼儿一日活动整合及使用技术的责任、道德意识构成教育技术行为与习惯。
  利用调查问卷、访谈提纲、案例及网络文本等研究工具和资料展开正式调查分析。对幼儿园教师使用教育技术的目的、教育技术素养的总体表现在不同的年龄、教龄、地域、受培训次数等层面上的差异进行定量描述。结果显示幼儿园教师的教育技术素养在不同地域和受培训次数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同时对幼儿园教师教育技术素养现状进行质性分析,主要针对幼儿园教师对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态度、对教育技术理解和认知及教育技术应用实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幼儿园教师认为教育技术在幼儿园中的应用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开阔视野,提高教学效率,在幼儿园中的应用非常有必要。幼儿园教师对教育技术在幼儿园中的定位就是辅助教学,支持教学内容的呈现。
  最后,利用AMOS17.0对幼儿园教师教育技术素养的形成路径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教育技术知能与教育技术应用实践在教育技术态度与情感对教育技术行为与习惯的影响过程中存在明显的不完全中介效应,且教育技术知能在教育技术态度与情感对教育技术应用实践的影响过程中具有明显的不完全中介效应。这说明,就目前的水平来看,要形成教育技术行为与习惯,仅靠教育技术态度与情感是不够的,还需要教育技术知能与教育技术应用实践的支持,只有具备了必要的教育技术知识、理论及应用实践能力,态度与情感才能更好地发挥对形成教育技术行为与习惯的作用。论文的最后还分析归纳了幼儿园教师教育技术素养形成的影响因素,包括信息化基础设施、环境、资源、技术领导力、培训、教育技术认知、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水平、学科认知、时间等。目前影响幼儿园教师教育技术素养形成与提升的主要因素是外部因素,其中教育技术基本理论、技能、应用实践能力是提升教育技术素养的关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