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日本教育委员会与大学“伙伴关系”研究——基于教师在职教育的视角
【6h】

日本教育委员会与大学“伙伴关系”研究——基于教师在职教育的视角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文献综述

(三)核心概念界定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教师在职教育中“伙伴关系”形成的背景

(一)终身教育思潮及PDS的影响

(二)来自现实的困境

(三)政策导向

二、单方主导式“伙伴关系”

(一)教育委员会主导下的新构想教育大学

(二)大学主导下的硕士水平教师在职教育

(三)单方主导式“伙伴关系”的特点

三、第三方推动式“伙伴关系”

(一)教职研修中心的出现

(二)教职研修的具体实践

(三)第三方推动式“伙伴关系”的特点

四、自主合作式“伙伴关系”

(一)教职研究生院的出现

(二)教职研究生院的具体实践

(三)自主合作式“伙伴关系”的特点

五、教师在职教育中“伙伴关系”的成效与困境

(一)取得的成效

(二)面临的困境

六、教师教育改革中“伙伴关系”的发展趋势与启示

(一)发展趋势

(二)启示与借鉴

参考文献

致谢

学术成果

展开▼

摘要

进入新世纪以后,日本少子化、信息化及高新技术产业化现象纷至沓来,使得日本社会结构不断发生深刻的变化,日本基础教育领域所面临的矛盾也呈现出复杂化的趋势。加之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形势日益激烈,全球范围内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不断加剧,日本政府认识到,要实现经济的进一步飞跃式发展,依靠教育和人才是关键。而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加优质的人才的关键在于培养更高素质的教师。在塑造优秀教师的过程中,如何进一步改进教师在职教育的培养方式,提高教师教育的质量,成为日本近年来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点关注领域。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政府着力于不断改革教师教育,通过积极推动大学与教育委员会之间的合作,建立“伙伴关系”,其中以教师在职教育中的“伙伴关系”发展的最为突出。在长期摸索与不断努力之下,“伙伴关系”经历了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从教育委员会或者大学单方主导下的不均衡、地位不平等的“伙伴关系”发展到第三方推动下趋于良性的“伙伴关系”,直至后来形成了自主合作式成熟、平等的“伙伴关系”。这体现出日本教育委员会与大学在教师在职教育中的不断探索与实践,同时也成为日本教师教育改革中的一个亮点。本文以当前日本教育委员会与大学在教师教育中构建的“伙伴关系”为主题,将教师在职教育中双方“伙伴关系”的建立作为论文切入点,从“伙伴关系”建立的动因、不同时期三种“伙伴关系”的内涵、具体实践及特点、优劣评析,阐述“伙伴关系”所产生的成效以及面临的困境与问题,并根据现状与问题对日本教师教育领域“伙伴关系”未来的发展动向及趋势进行了预测,最后对我国在职教师教育的改革和完善提供有益的启示及借鉴。
  本研究包括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日本教育委员会与大学在教师在职教育中“伙伴关系”形成的背景。该部分从日本中小学教育现场“教育病理”的现实困境、终身教育思潮及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PDS)的影响、日本政府对教师在职教育中“伙伴关系”的政策导向等三大方面探寻日本教师在职教育中“伙伴关系”形成的深层次原因。日本社会环境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变化及中小学教育现场出现的教育危机是促成教师在职教育“伙伴关系”的重要因素,而在国际社会中掀起的终身教育思潮、美国 PDS的影响及日本政府的政策助力则是诱发“伙伴关系”形成的直接原因及推动力。
  第二部分主要是对“伙伴关系”形成初期教育委员会或者大学单方主导下不均衡的关系进行分析,新构想教育大学主要体现的是教育委员会主导、大学参与下开展的合作,而在大学中实施硕士水平的教师在职教育则是大学积极谋求“伙伴关系”合作中话语权、优势地位,大学为主导、教育委员会支持下的“伙伴关系”的突出体现。
  第三部分主要是对“伙伴关系”走向良性化阶段中,第三方——国家独立行政法人教职研修中心推动下“伙伴关系”发展状况的分析。在此阶段,国家独立行政法人教职研修中心以委托的方式,促进教育委员会与大学在教师培训课程开发事业、教师培训课程改善事业、初任教师培训支援项目开发事业、10年经验者培训支援研修课程开发事业等合作项目中进一步合作,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单方主导关系的局面,极大地促进了大学与教育委员会“伙伴关系”向成熟、平等的良性方向发展。
  第四部分主要是对走向成熟的自主合作式“伙伴关系”的分析与阐释。在此阶段下教职研究生院作为双方自主合作的产物,充分体现出日本教育委员会与大学在教师在职教育中“伙伴关系”在新时期走向了成熟,趋于完善的状态。
  第五部分主要分析了“伙伴关系”背景下教师在职教育的发展成效及面临的困境,具体分析了其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第六部分以现状和问题为依据,对日本教师教育中“伙伴关系”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与预测,为我国当前教师教育的改革提出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