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性恶论的逻辑进路及其得失

摘要

《荀子·性恶》篇开宗明义,提出总说,谓人的本性是恶的,凡表现为善的都是后天教化、修养的结果,不是本性的表露。紧接着,便提出了两个论证,但他所提供的论据和所作的论证都不可靠、不可信,不能证明其总说的正确性。接下去,便对孟子有关性善说的各种提法一一作了批判,但所作的批判或诬而不实,或不得要领,或自误自批而已,未能达到批判的目的和作用。此外,研究表明,《性恶》篇关于性恶论的其它论证和《荀子》其它篇中关于性恶论的论述,都是不妥当的。荀子的性恶论绝不是什么权宜之论,而是其人性论上的基本观点。荀子之所以坚持性恶论,究其原因,首先,当时乱象丛生的社会现实使然。其次,其自身的遭际和感悟使然。还有,其思想体系之结构主次使然。历史实践表明,对于社会管理及政治教化而言,性恶论是不利的,故一直为历代统治者和广大学者所屏弃。可见性恶论是荀子学术上的败笔,当属于智者千虑之失,不宜提倡和宣扬。rn 战国中期以上的人性论,包括孟子的性善说在内,从文献的记载和具体表述来看,都是比较零散、简略的,多则几段话,少则一两句而已。但是,战国末期荀子性恶论的情形却大不一样,该学说在《性恶》篇中专门作了论述,该篇的篇幅之长,内容之多,结构之密,论证之集中、广博、深刻等,都是空前的,而且在荀书的其它篇中也有不少这方面的论述。因此,在中国文化史、思想史、哲学史上,荀子的性恶论就特别显眼,两千多年来,有意无意,自然成为“众矢之的”,或研讨,或讥刺,或是之,或非之,或攻之,或护之。斯人多少也显于是,累于是。总之,其是非得失至今未有定论。由于孟子和荀子分别是战国中期和末期的一代大儒,而他们的人性论却正好相反。孟子在前,主张人性善;荀子在后,反对性善说,主张人性恶。因此有必要对其性恶说的可靠性及其论证过程进行认真的探讨。本文分四个部分,对该学说的逻辑进路及其得失试作探析和评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