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风味品质

风味品质

风味品质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254篇,主要集中在园艺、轻工业、手工业、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2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25818篇;相关期刊111种,包括农业科技与装备、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中国蔬菜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第十届中国香料香精学术研讨会、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全国第三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等;风味品质的相关文献由799位作者贡献,包括尹军峰、许勇泉、周开兵等。

风味品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2 占比:0.70%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25818 占比:99.25%

总计:26013篇

风味品质—发文趋势图

风味品质

-研究学者

  • 尹军峰
  • 许勇泉
  • 周开兵
  • 袁海波
  • 赵谋明
  • 冯云子
  • 刘静
  • 周才琼
  • 周晓超
  • 尹朋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胡哲辉; 刘园; 王江波; 张红艳; 吴翠云; 徐娟
    • 摘要: 为探究梨果皮挥发性物质和感官属性之间的潜在联系,为梨的风味品质育种和采后贮藏等提供理论支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库尔勒香梨(Pyrus sinkiangensis)、雪花梨(P.bretschneideri)及黄冠梨(P.bretschneideri)果皮挥发性物质;组建15人的感官评价小组对3个品种梨果实香气品质进行快闪剖面分析;并进行感官评分与挥发性物质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3个品种梨果实中分别检测到50、48和37种挥发性物质,且均以醛类、萜烯类和脂肪酸类为主,占总挥发性物质的85%左右;库尔勒香梨以脂肪酸类及醛类含量占优,雪花梨以萜烯类含量占优,黄冠梨中各类物质含量均为最低。3个品种梨果实中属性强度最高的均为果香,属性强度最低的则为酸味;库尔勒香梨中,仅甜香属性显著高于雪花梨,而除莲雾味外的其他香气属性均显著高于黄冠梨。感官评分与挥发性物质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戊二酸二甲酯、丁香酚、2-十一烯醛、2-乙基-3-羟基己基-2-甲基丙酸酯、3-亚甲基-1-氧代螺环[4.5]癸-2-酮等8种挥发性物质的含量与花香、青草香和果香等多种感官属性的评分呈显著正相关。感官评价和代谢物的关联分析有助于解析影响梨果实风味的关键化合物。
    • 张云齐; 云周苗; 朱美淋; 苟兴能; 黄业传
    • 摘要: 为探究毛竹叶浸提浓缩液结合竹竿烟熏对腊肉感官品质及挥发性物质的影响,均用毛竹浸提液腌制后再分别用竹竿粉与柏木屑按照质量比1∶0,2∶1,1∶1,0∶1进行烟熏,测定4组腊肉的理化指标、质构、感官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随着竹竿粉在烟熏材料中比例的增加,L和a值显著上升,水分含量下降,亚硝酸盐含量上升但仍低于标准范围。纯竹竿烟熏组的硬度、回复力、内聚性和咀嚼性均显著高于纯柏木烟熏组和两混合烟熏组,综合感官评分最高。此外,电子鼻线性判别结合主成分分析能够有效区分4种处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结果显示,竹竿在烟熏比例中的增加会使醛类、酮类、碳氢化合物和呋喃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增加,而酚类和醇类物质的相对含量有所降低。说明毛竹叶浸提浓缩液结合纯竹竿烟熏能赋予腊肉更好的风味和感官品质。
    • 辛国; 朱建朝; 李建红; 朱延博; 李雪琳; 任志勇; 郑小平; 路丙社
    • 摘要: 【目的】比较分析我国阿月浑子适生区的新疆疏附与研究地甘肃甘谷、甘肃武都这3个产地的阿月浑子‘Kerman’坚果品质的差异情况及不同产地的立地条件,为阿月浑子的推广种植与良种鉴定奠定基础。【方法】分别采摘新疆疏附与甘肃甘谷、甘肃武都3个采样地的阿月浑子‘Kerman’坚果,对其营养品质(含油率、脂肪酸、蛋白质、矿质元素、糖类)、安全品质(重金属元素、农药残留成分、致癌物质)、风味品质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3个产地的阿月浑子‘Kerman’坚果的含油率为(41.50%±0.07%)~(48.73%±0.46%);其脂肪酸的主要组成成分分别为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其不饱和脂肪酸(UFA)含量为(86.32%±0.50%)~(88.38%±0.71%),其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为(1.40%±0.03%)~(1.89%±0.04%),其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为(84.43%±0.53%)~(86.74%±0.72%);其蛋白质含量为0.23±0)~(0.25±0)g/g;3个产地的阿月浑子‘Kerman’坚果中的钙含量为(800.67±7.41)~(888.67±2.05)mg/kg,钾含量为(7407.67±16.21)~(8574.67±38.42)mg/kg,磷含量为(4789.33±24.28)~(5531.00±44.55)mg/kg,铁含量为(33.77±0.34)~(39.70±0.37)mg/kg,锌含量为(11.73±0.40)~(18.53±0.77)mg/kg;其蔗糖含量为(0.01±0)g/g,棉籽糖含量为(0±0)~(0.01±0)g/g。3个产地的阿月浑子‘Kerman’坚果中重金属元素镉的含量为(0.00226±0)~(0.00643±0)mg/kg,铅含量为(0.03147±0)~(0.05453±0)mg/kg。3个产地的阿月浑子‘Kerman’坚果中均未检出氯氟氰菊酯、氯氰菊酯、氧乐果等农药残留成分;3个产地的阿月浑子‘Kerman’坚果中均未检出致癌物质黄曲霉素B1,3个产地中仅有甘肃武都的坚果中检测到黄曲霉素B2,且其含量仅为(0.004±0)μg/kg:说明3个产地的阿月浑子‘Kerman’坚果的安全品质均符合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中规定的要求。3个产地的阿月浑子‘Kerman’坚果中的风味成分主要为氮氧类化合物、烷烃类化合物、含硫的有机化合物及醇醛酮类化合物。【结论】虽然3个产地间阿月浑子坚果的营养品质、安全品质、风味品质均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与国外阿月浑子主产国产的坚果相比,其营养品质、安全品质、风味品质均相似,说明研究地甘肃甘谷、甘肃武都的立地条件均适宜于阿月浑子品种‘Kerman’的种植;同时说明,与研究地甘肃甘谷、甘肃武都的立地条件相似的地区也都适宜于阿月浑子品种‘Kerman’的种植。
    • 丁家琪; 白辰雨; 顾泽鹏; 张长懿; 刘星媛; 李诚; 刘韫滔; 曾珍
    • 摘要: 【目的】为改善肉脯的质地和风味,将抹茶粉与鸭肉脯结合,研究抹茶粉添加量对鸭肉脯质构特性和风味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LF-NMR)测定不同浓度抹茶粉鸭肉脯的水分状态分布规律及相对含量,并结合流变学特性、水分含量和烘烤损失率分析抹茶粉浓度对肉脯质构特性的影响,探讨鸭肉脯水分相对含量变化与质构各指标的相关性。同时使用模糊数学感官评价法、电子鼻和色差测定,研究抹茶粉浓度对鸭肉脯风味等品质的影响,以选出抹茶粉的最优添加量。【结果】抹茶粉添加量增加可改善鸭肉脯的烘烤损失率和水分含量,且当抹茶粉浓度为4%时,鸭肉脯的模糊数学感官评价综合得分最高,该结果与电子鼻结果相一致,说明添加适量抹茶粉可以改善鸭肉脯的品质,缓解鸭腥味过重的缺陷。LF-NMR分析表明,随抹茶粉浓度增加,弛豫时间T_(2)呈现左移趋势,且自由水相对含量大体下降,肉脯的硬度、胶黏性和咀嚼性均显著升高(P<0.05),该结果与结合水峰面积A_(21)的变化呈正显著相关(P<0.05)。【结论】添加一定量的抹茶粉能够改善鸭肉脯的质构特性和风味品质,可提高肉脯的营养和经济价值。
    • 张应根; 项丽慧; 陈林; 林清霞; 宋振硕; 王丽丽
    • 摘要: 为实现基于萎凋环境(温度和湿度)的白茶加工品质目标控制,以茶鲜叶萎凋减重率达45%为环境调控节点,通过高温除湿[(30±2)°C,RH(35±5)%]或低温除湿[(20±2)°C,RH(55±5)%],研究了持续低温除湿(Low-Low)、持续高温除湿(High-High)、先高温除湿后低温除湿(High-Low)和先低温除湿后高温除湿(Low-High)4种不同控温除湿萎凋方式对福安大白茶、黄棪和黄观音等6个茶树品种鲜叶所制白茶感官品质和化学轮廓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茶风味品质主要由鲜叶原料(茶树品种)的理化特性所决定。采用Low-Low萎凋处理的白茶滋味略淡、稍带青气;High-High和Low-High萎凋处理的同一茶树品种白茶的外形和汤色等较为相近,且Low-Low和High-Low萎凋加工的白茶亦具有较为类似的品质特征。各白茶样品的紫外和近红外光谱均有较为相似的吸收变化,并以近红外光谱可为供试茶样的模式识别提供更为丰富的化学信息;白茶样品中的没食子酸、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没食子儿茶素、咖啡碱和可可碱含量在不同茶树品种间存在一定差异,但萎凋处理对已标定的儿茶素类和嘌呤碱均无显著性影响。基于紫外光谱,尤其是近红外光谱和生化组成(儿茶素类和嘌呤碱)的主成分分析可对白茶样品按鲜叶原料(茶树品种)进行较好的类群区分,但不同萎凋处理对其光谱和生化组成轮廓的影响则被茶鲜叶原料的品种特性所掩饰;采用多级主成分分析可有效呈现4种萎凋环境对不同茶树品种白茶样品近红外光谱和生化组成轮廓的影响趋势,且其对全部白茶样品的分类识别结果与呈现的风味品质感官特征较为一致。研究结果可为白茶风味品质工艺技术调控提供参考依据。
    • 聂黔丽; 王修俊; 刘林新; 陈颜红; 包欢欢; 何春霞
    • 摘要: 以遵义细菌型干豆豉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该地区细菌型干豆豉菌群结构,并对其风味品质进行分析。根据多样性指数和可操作分类单元相对丰度综合分析得到该细菌型豆豉的主要贡献菌群为芽孢杆菌,少量的乳杆菌也是该豆豉发酵的重要细菌,二者协同发酵出具有独特豉香的遵义细菌型干豆豉;通过对遵义细菌型干豆豉风味品质的分析得到该豆豉中存在16种氨基酸,均包括人体所需的6种必需氨基酸;检测出26种游离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15种,不饱和脂肪酸11种;另外以主要影响豆豉风味的挥发性物质作为参考,对豆豉主要贡献香气成分相对含量及阈值的比较中,豆豉中酸类物质相对含量最高达到44.529%,其次是含氮类物质,醇、酮及酯类物质含量较少。本研究可为遵义细菌型豆豉微生物菌群结构与其风味物质形成的相关性提供重要参考,以及为其后续直投式复合菌剂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 张学慧; 刘肖; 周才琼
    • 摘要: 比较分析了冻结和微波2种预处理蒜头经控温控湿发酵制备成黑蒜的风味品质特点。色泽和质构分析结果显示,2种预处理蒜头经发酵12 d即可完成黑变,ΔE在73.60~75.40;2种预处理蒜头制备成黑蒜后,含水量均显著下降,黑蒜的硬度、黏弹性和咀嚼感下降(P<0.05),赋予了黑蒜软糯的口感,但不同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滋味品质分析结果显示,冻结和微波预处理后可溶性糖和总酸含量显著上升,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是发酵前的4.19倍和4.37倍,总酸含量分别是发酵前的5.02倍和4.83倍,辛辣气味的大蒜素和苦涩味感的多酚含量显著下降(P<0.05),赋予了黑蒜浓郁的酸甜滋味,2种预处理无差异。挥发性含硫化合物分析显示,鲜蒜和预处理大蒜以具有辛辣气味的二烯丙基二硫醚和二烯丙基三硫醚为主,经发酵成黑蒜后,具有蒜香味的二烯丙基硫醚含量升高,同时产生了酯类、噻吩和呋喃类物质,赋予了黑蒜炭烤香味和果香甜味;冻结预处理发酵黑蒜独具有1,3,5-三噻烷,微波预处理发酵黑蒜有更高含量的具炭烤香味和果香甜味的2-甲基-1,3-二噻烷、丁酸苯乙酯和呋喃类物质。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预处理方式会影响黑蒜产品风味,微波预处理制备黑蒜风味更佳。
    • 陈瑜; 许丹; 何鹏飞; 方益; 孟春英; 张小军
    • 摘要: 该文利用碱性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对锈斑蟳蒸煮液进行分步酶解,分析蒸煮液和分步酶解后得到的酶解产物中氨基酸组成和滋味成分。结果显示蒸煮液和酶解液中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比例分别为44.07%和52.2%,均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及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评价标准;蒸煮液中第一限制氨基酸为异亮氨酸,酶解液中第一限制氨基酸为甲硫氨酸+半胱氨酸,根据必需氨基酸指数(essential amino acids index,EAAI)评价酶解液为优质蛋白源,蒸煮液为良好蛋白源;经酶解后,呈味氨基酸含量提高了44.3%,其中呈鲜味特征的谷氨酸和天冬氨酸占酶解液总氨基酸含量的10.8%;谷氨酸的滋味强度值(taste activity value,TAV)最高,在蒸煮液和酶解液中分别为3.95和7.68,谷氨酸与核苷酸在协同作用下使酶解液中的等效鲜味浓度(equivalent umami concentration,EUC)值达到8.78 g MSG/100 mL,是蒸煮液的2倍多;通过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在蒸煮液中发现16种挥发性成分,主要为美拉德反应后产生的吡嗪类,在酶解液中发现30种挥发性成分,主要物质为醇类和醛类。综上所述,锈斑蟳蒸煮液经酶解后释放出更多的鲜味物质,是开发调味品的理想基料。
    • 杨益欢; 禹利君; 贺军辉; 周宇飞; 徐帅; 刘仲华
    • 摘要: 为探究“发花”对不同等级莓茶风味品质的影响,以一级莓茶和二级莓茶为原料加工成手筑茯砖,进行感官审评、理化成分分析和香气组分比较。结果表明:“发花”使不同等级莓茶苦涩味降低,香气由青草香变为花果香且具有独特的菌花香,汤色由黄色明亮变为橙黄明亮;两个等级莓茶“发花”后水浸出物含量基本不变,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不同程度降低,其中游离氨基酸下降显著,降幅分别为48.54%、38.57%(P<0.05),二氢杨梅素含量增加,分别由发花前的312.80 mg/g和154.56 mg/g上升到371.26 mg/g、161.00 mg/g,杨梅素在“发花”一级莓茶中含量增加,在“发花”二级莓茶中含量降低;两种“发花”莓茶中具有新鲜青草香的反-己烯醛、(E)-2-庚烯醛、反式-2-癸烯醛和泥土气味的1-辛烯-3-醇等香气组分含量减少或消失,具有花香、果香和药香的法尼醇、苯乙醛、藏花醛、法尼基丙酮、甲基庚烯酮、水杨酸甲酯、二氢茴香脑等含量增加或出现,其中具有花果香的2-环己烯-1-酮、β-紫罗兰酮、香叶基丙酮、二氢-γ-紫罗兰酮和棕榈酸乙酯香气组分含量在“发花”二级莓茶中显著增加。因此莓茶“发花”后青草香减弱,表现出花果香特征。
    • 王颖; 王梓晗; 陈旭; 李松南; 王君
    • 摘要: 以东北盘锦(PJ)和日本越光(KH)稻米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2种稻米在食味品质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外观品质上,PJ稻米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都明显高于KH稻米;在蒸煮品质上,PJ稻米的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均高于KH稻米;在糊化品质上,PJ稻米的峰值黏度和回生值均低于KH稻米;在质构品质上,PJ稻米的硬度、弹性和咀嚼性均高于KH稻米;在风味品质上,PJ稻米中的壬醛、1-辛烯-3-醇和二甲基三硫化物的相对含量均低于KH稻米;在感官品质上,PJ稻米的平均总得分略低于KH稻米。研究结果为选育优质稻米提供了理论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