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大蒜

大蒜

大蒜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3年内共计12915篇,主要集中在园艺、轻工业、手工业、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529篇、会议论文97篇、专利文献5289篇;相关期刊1866种,包括科技致富向导、北方园艺、长江蔬菜等; 相关会议74种,包括第九届全国地质与地球化学分析学术报告会暨第三届青年论坛会议、2013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三届中国药师周、2008年京津冀畜牧兽医科技创新交流会暨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论坛等;大蒜的相关文献由15788位作者贡献,包括侯加林、张志年、张奎昌等。

大蒜—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529 占比:58.30%

会议论文>

论文:97 占比:0.75%

专利文献>

论文:5289 占比:40.95%

总计:12915篇

大蒜—发文趋势图

大蒜

-研究学者

  • 侯加林
  • 张志年
  • 张奎昌
  • 吴彦强
  • 辛丽
  • 李玉华
  • 程智慧
  • 崇峻
  • 陈坚
  • 张光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吴小伟; 钟志堂; 史新明; 刘萍; 戴尔建; 王凯
    • 摘要: 针对不同播种模式及不同类型大蒜播种机作业效果差异性不明确现状,开展不同播种模式及机型的播种效果试验。通过在平作、垄作播种模式下的非正芽机播与人工播种方式进行对比,分析蒜头产量、规格及产值变化;通过对正芽机播、非正芽机播、人工播种在平作模式下的产量、规格进行对比,分析不同播种方式下的产出效果。结果表明,在非正芽播种方式下,机械垄作播种较机械平作播种增产9.3%,较人工垄作播种增产7.4%,机械平作播种较人工平作播种增产3.1%;垄作模式蒜径规格增加明显,机播垄作较平作播种方式5 cm及以上蒜径规格增加14.7%。正芽机播较非正芽机播平均增产1.65%,不同型号非正芽播种机产量差异不显著;大蒜横径规格在5 cm及以上时,正芽机播效果最好,占比为85.3%,较非正芽机播平均提高12.3%,非正芽机播与人工播种方式产出规格差异较小。研究结果可为大蒜机械化播种技术与装备选用提供参考。
    • 张丹
    • 摘要: 以牟蒜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化肥减量[675 kg/hm^(2)(F3)、607 kg/hm^(2)(F2)和540 kg/hm^(2)(F1)]配施生物有机肥[3000 kg/hm^(2)(O1)、5000 kg/hm^(2)(O2)和8000 kg/hm^(2)(O3)]对蒜薹、蒜头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确定最佳肥料组合,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灌溉量[800 m^(3)/hm^(2)(I1)和1600 m^(3)/hm^(2)(I2)]对蒜头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确定最佳的水肥管理措施。结果表明,随着生物有机肥施用量增加,蒜薹和蒜头的产量均先增加后降低,以O2处理最高。在O1条件下,随着化肥施用量的增加,蒜薹和蒜头的产量均显著增加;在O2和O3条件下,随着化肥施用量的增加,蒜薹和蒜头的产量均减少。蒜薹和蒜头的产量均以O2F1处理最高,分别较其他处理显著提高2.79%~28.28%、1.84%~21.44%。随着生物有机肥用量增加,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显著增加。随着生物有机肥的增加、化肥施用量的减少,蒜头和蒜薹的大蒜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Vc)含量均逐渐增加,硝酸盐含量均逐渐降低。蒜头和蒜薹的品质以O3F1处理最优,O3F2、O2F1处理较优,总体上三者差异不显著。综合考虑蒜头和蒜薹的产量和品质,以O2F1处理最优。在O2F1处理基础上进行灌溉量试验,结果表明,I2O2F1处理蒜头产量较I1O2F1处理显著提高4.4%,大蒜素、Vc、硝酸盐含量较I1O2F1处理显著降低10.40%、4.19%、9.38%,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较I1O2F1处理显著增加5.52%、3.83%。综合考虑大蒜产量和品质,以I2O2F1处理最优。
    • 王建萍; 王肖锋
    • 摘要: 大蒜是河南中牟县的主导产业和出口创汇农业,传统的栽培技术使得大蒜产量和品质提高缓慢,蒜头小,影响农民经济收入和产业发展。通过对传统技术进一步改进优化,大蒜平均产量提高到1350 kg·(667 m^(2))^(-1),且6.0 cm以上的蒜头数量明显增加。
    • 杨青青; 赵永强; 刘灿玉; 葛洁; 陆信娟; 张碧薇; 杨峰; 樊继德
    • 摘要: 为了解大蒜PEX7基因及其编码的蛋白质结构特性,分析该基因对不同非生物胁迫的响应情况,从大蒜品种徐紫1号的叶片RNA中克隆获得AsPEX7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AsPEX7基因含有1个长度为951 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316个氨基酸,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5.57 ku,理论等电点为5.55,为亲水性蛋白。氨基酸组成中脂肪族氨基酸的比例最高,其次为碱性氨基酸,酸性氨基酸和芳香族氨基酸最低。AsPEX7蛋白含有25个磷酸化位点,无信号肽和跨膜结构,二级结构由α-螺旋、延伸主链和随机卷曲组成,比例分别为5.06%、40.19%和47.15%。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结果显示,在高温(38°C)、低温(4°C)、干旱(质量体积分数为20%的PEG 6000)和高盐(200 mmol/L NaCl)4种非生物胁迫处理条件下,AsPEX7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总体升高,表明该基因可能在抵抗非生物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为深入解析PEX7基因调控大蒜生长发育及非生物胁迫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参考基础。
    • 张碧薇; 樊继德; 陆信娟; 刘灿玉; 赵永强; 杨峰
    • 摘要: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叶面喷施不同含量的硫酸钠对大蒜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连续喷施硫酸钠溶液,大蒜植株的地上部长势与植株各部分干鲜质量随施硫量增加呈先增后降趋势,以S2处理最好,与对照相比,施硫处理的大蒜植株株高、假茎长、叶长和假茎粗分别提高9.86%、11.86%、3.47%和8.44%,大蒜植株的假茎、叶片和鳞茎鲜质量分别比对照显著增加14.03%、27.56%和13.96%(P<0.05),大蒜鳞茎的干质量较对照显著提高20.12%;叶面连续喷施硫酸钠溶液能明显提高大蒜叶片中光合色素的含量,以S3处理最好,显著增加单头鳞茎质量和一级鳞茎比例,较对照增产7.81%;施硫处理有利于提高大蒜鳞茎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大蒜鳞茎中维生素C、可溶性糖、大蒜素的含量均以S3处理最好,分别较对照显著增加9.42%、18.16%、35.93%。因此,当大蒜叶面喷施硫含量达300 mg/L时,大蒜产量最高且营养品质最佳。
    • 张蕊; 田原
    • 摘要: 选取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气象局2011-2020年日照时间、降水量、相对湿度、气温逐月观测数据及大蒜生长所需气候条件等资料,对大蒜种植的气候适宜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兰陵县光照、水分及热量条件非常适宜大蒜的生长发育,但在种植期间时常会遭遇部分灾害性天气,对大蒜种植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提出建立健全气象监测预警与信息发布平台、大力实施大蒜产业专题气象服务及加强对大蒜田间管理工作的指导等建议。
    • 帅正彬; 柴丹; 郭江洪; 杨斌; 游敏
    • 摘要: 成都是全国早熟苔蒜种和独头蒜种的生产基地。本文介绍了成都大蒜生产病虫害发生与防治现状,分析了农药超量使用的4个原因,提出了农药“减量控害”技术途径和大蒜绿色栽培技术。
    • 冬至雪夜的小厨(文/图)
    • 摘要: 用料:干腐竹150克,菠菜300克,香油1汤匙,大蒜2瓣,干辣椒6个,白糖1汤匙,米醋1汤匙,植物油、盐、花椒各适量。做法➊干腐竹用冷水泡发至无硬心,菠菜择去老叶清洗干净,大蒜切成末,干辣椒用水冲一下对半切成段。❷锅内加入水烧开,下入腐竹焯水1分钟,捞出放在凉开水中投凉,攥尽水分,切成寸段。
    • 吴小伟; 张璐; 唐莉莉; 韦家武; 陆海莉; 周忠诚
    • 摘要: 为解决大蒜播种机购机价格、维修保养、配套动力等方面对机械化播种成本影响的主次顺序不明确现状,开展大蒜机械化播种成本影响因素分析。依据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理论模型,通过选取单机价格、机械运行成本、播种效率、种植年限、种植面积为分析因素,播种成本为响应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种植面积是影响播种成本的最大因素,机械运行成本是影响播种成本的最小因素,各因素对播种成本的影响呈现如下关系:种植面积>播种效率>单机价格>种植年限>机械运行成本,分析发现84.78%的机播方式优于人工播种成本。播种成本模型优化后,F值为593.33,P<0.000 1,模型决定系数R^(2)值为0.994 8,失拟项P值为0.91,播种成本预测值与实际值跟踪效果较好,可知优化模型可靠。研究结果以期为播种成本预测和选用适宜的机械化播种技术与装备提供参考。
    • 牛娜娜; 郭璐; 罗丹; 王珍珍; 沙如意; 韩洪庚; 张黎明; 戴静; 毛建卫
    • 摘要: 为研究不同菌种对发酵大蒜液品质的影响,对大蒜发酵过程中总酚、可滴定酸、甲醇、乙醇等理化指标和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进行监测,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其有机酸种类及其含量,采用电子舌分析不同发酵时间发酵大蒜的味感变化。结果表明,不同菌种(酿酒酵母或植物乳杆菌)发酵制备的大蒜液,在其发酵过程中,总酚、可滴定酸均呈现上升的趋势,发酵大蒜中共检测到六种有机酸(酒石酸、苹果酸、乳酸、醋酸、柠檬酸、琥珀酸),其中苹果酸和乳酸的含量较高;植物乳杆菌制备的发酵大蒜液在发酵前期,各滋味响应值变化趋势较大,其中酸味响应值在发酵4 d时迅速增加到9.21±0.03,咸味响应值在发酵4 d时迅速降低到-21.11±0.01。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甲醇和乙醇呈现出先升高后趋于平稳的趋势,植物乳杆菌组发酵至80 d时,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为99.88%±0.05%;酿酒酵母发酵产生的乙醇含量较高,植物乳杆菌发酵产生的甲醇含量较高,甲醇含量均在安全范围内。综合评价菌种发酵对发酵大蒜液的品质影响为:植物乳杆菌优于酿酒酵母,该研究为菌种发酵大蒜液产品的研究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