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单核细胞增多症

单核细胞增多症

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189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儿科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6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27058篇;相关期刊139种,包括网球、中国民间疗法、临床医学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11年全国医药学术论文交流会、北京中医药学会2007年度学术年会、庆祝中国中医研究院成立50周年首届中医药发展国际论坛暨首届中医药防治艾滋病国际研讨会等;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相关文献由348位作者贡献,包括罗春华、杨百亮、冀晓华等。

单核细胞增多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6 占比:0.14%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27058 占比:99.86%

总计:127237篇

单核细胞增多症—发文趋势图

单核细胞增多症

-研究学者

  • 罗春华
  • 杨百亮
  • 冀晓华
  • 冯智云
  • 刘丽梅
  • 刘力戈
  • 剡根强
  • 喻朝泽暄
  • 安效先
  • 宗长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清晨; 周雪芹
    • 摘要: 目的:探讨长疗程抗病毒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64例重庆市奉节县人民医院收治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两组患儿均采用抗病毒药物(更昔洛韦)进行治疗。对照组连续进行治疗7 d,观察组连续进行治疗14 d,两组均于治疗后进行随访1个月。对比两组临床指标,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后复发情况,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爱伯斯坦-巴尔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抑制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96.88%,高于对照组患儿的81.25%;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复发率(0.00%)低于对照组(21.88%);相较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两组血清EB病毒定量(Epstein-Ban virus DNA,EBV-DNA)、EB病毒壳抗原IgM抗体(Epstein-Ban virus-CA IgM,EBVCA-IgM)阳性率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疗程抗病毒治疗可有效抑制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机体内EBV的复制,降低复发风险,且疗效显著。
    • 欧庆新
    • 摘要: 目的分析重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采用阿昔洛韦与地塞米松治疗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淄博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2例重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46例。对照组患儿采用阿昔洛韦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阿昔洛韦与地塞米松治疗,分析两组患儿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白细胞计数、铁蛋白、异型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比治疗前低,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CD3^(+)、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比治疗前低,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比治疗前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CD3^(+)、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比对照组低,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重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采用阿昔洛韦与地塞米松治疗可提高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且有助于改善患儿免疫功能。
    • 王会; 张维
    • 摘要: 目的:探讨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护理.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我院所接受治疗的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7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临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体温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体温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出现肾炎和肝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2.63%)明显低于对照组(7.89%)(χ2=5.668,P=0.035).结论:对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给予临床护理能够缩短其体温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得到理想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 董莉莉
    • 摘要: 目的 探讨阿糖腺苷对EB病毒(EBV)相关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免疫功能指标的改善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1月至2021年5月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EBV-IM患儿分为对照组(25例)与研究组(25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护肝、退热、抗感染等),对照组患儿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更昔洛韦治疗,研究组患儿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糖腺苷治疗,两组患儿均治疗14 d.将两组患儿治疗14 d后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恢复时间,治疗前、治疗14 d后免疫功能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14 d后研究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升高;研究组患儿肝脏回缩、脾回缩、淋巴结肿大消退、退热、咽峡炎改善等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14 d后两组患儿外周静脉血CD4+百分比、CD4+/CD8+比值与治疗前比均升高,且研究组与对照组比升高;两组患儿外周静脉血CD3+、CD8+百分比与治疗前比均降低,且研究组与对照组比降低(均P<0.05).结论 阿糖腺苷治疗EBV-IM可有效缓解患儿临床症状,改善免疫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 温春霞; 关则想; 陈瑞容; 郑进发
    • 摘要: 目的 观察EBV-DNA与EBV-IgM抗体检测在婴幼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 将医院2018年5月—2020年5月收治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为诊断的患儿112例,采用EBV-DNA与EBV-IgM进行相关的抗体检测,设置为IM组.并选取同期因相同症状接受EBV-DNA与EBV-IgM进行相关的抗体检测的非IM患儿377例设置为对照组.分析其诊断的准确率,并比较患儿在接受治疗后1周、2周时的阳性率.结果 IM组EBV-DNA检出率为95.54%,EBV-IgM检出率88.39%;对照组EBV-DNA检出率为3.71%,EBV-IgM检出率9.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866、11.125,P=0.049、0.000).EBV-DNA敏感性(95.54%)高于EBV-IgM(88.39%),EBV-DNA特异性(96.29%)高于EBV-IgM(90.19%),EBV-DNA阳性预测值(88.43%)高于EBV-IgM(72.79%),EBV-DNA阴性预测值(98.64%)高于EBV-IgM(96.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周时EBV-DNA检出率为57.14%,EBV-IgM检出率43.75%;2周时EBV-DNA检出率为9.82%,EBV-IgM检出率1.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18、6.615,P=0.045、0.010).结论 在婴幼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采取EBV-DNA与EBV-IgM抗体检测均可获得较高的诊断准确性,相对于EBV-IgM抗体而言,以EBV-DNA抗体检测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更高,且可以在治疗过程中,可以对治疗结果给出指导性建议.
    • 姜丽莉; 赵艳丽
    •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儿童EB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4月本院门诊收治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患儿178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将患儿分为婴幼儿组(0~3岁)、学龄前儿童组(3~7岁)、学龄期(7~14岁)三组,分别为60例、62例、56例,回顾性分析三组患儿相关临床症状表现(发热、肝脾肿大、淋巴结炎、皮疹),对比三组患儿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情况.结果 对比三组患儿淋巴结肿大症状,婴幼儿组发生率为11.67%,低于学龄前儿童组24.19%和学龄期组发生率42.86%,差异显著(P0.05);学龄期组患儿AST检查数值较婴幼儿组、学龄前儿童组水平数值较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不同年龄段儿童EB-IM的临床特点表现不同,儿童及婴幼儿有较大差异,应予以重视以提高其确诊率.
    • 赵分分
    • 摘要: 目的:观察应用不同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α-干扰素)治疗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患儿的价值.方法:观察对象为就医于本院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患儿78例,就医时段为2019年12月~2020年12月.以抗病毒药物差异性分组,39例所用药物为α-干扰素,纳入试验组,43例所用药物为阿昔洛韦,纳入对照组,比较和观察药物应用价值.结果:比较对照组(74.36%),在临床效果方面,试验组总治疗有效率明显提升(94.87%),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患儿,相比阿昔洛韦,α-干扰素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更佳,建议推广.
    • 唐进; 马泽南; 邹公民; 罗娟
    • 摘要: 目的 分析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采用抗病毒治疗的临床效果与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20年12月该院接诊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121例观察分析,根据治疗方式的差异将其分作3组,A组患儿接受常规对症治疗,B组患儿接受抗病毒更昔洛韦治疗,C组患儿接受干扰素治疗,观察并对比3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患儿症状改善时间.患儿1年内疾病复发概率.结果 3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咽峡炎症状改善用时(4.12±1.05)d、淋巴结缩小用时(4.85±1.35)d、肝缩小用时(6.72±1.05)d、脾缩小用时(6.59±2.03)d、异淋0.05).3组患儿复发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采取抗病毒治疗与非抗病毒治疗效果均无明显差异,需根据患儿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治疗方式,促进患儿恢复健康.
    • 刘晓宇; 呼婵娟; 张俊红; 王凤昌
    • 摘要: 目的 研究EBV感染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表达变化,为该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5年8月-2020年10月在我院诊治的42例EBV感染致IM患儿作为病例组,以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同期健康体检儿童42例作为对照组,空腹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2组血常规、B淋巴细胞、NK细胞、异型淋巴细胞比例、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数量及IgA、IgG、IgM表达水平.结果 病例组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异型淋巴细胞比例、异型淋巴细胞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例组B淋巴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CD3+、CD8+T淋巴细胞计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例组IgA、IgG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NK细胞、CD4+T淋巴细胞计数、IgM表达水平之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儿童感染EBV致IM后机体会产生大量的T淋巴细胞,引起外周血中CD3+、CD8+T淋巴细胞计数升高,IgA、IgG表达水平随之升高,检测IM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异型淋巴细胞比例和免疫球蛋白表达变化对IM的诊断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董莉莉
    • 摘要: 目的探讨阿糖腺苷对EB病毒(EBV)相关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免疫功能指标的改善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1月至2021年5月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EBV-IM患儿分为对照组(25例)与研究组(25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护肝、退热、抗感染等),对照组患儿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更昔洛韦治疗,研究组患儿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糖腺苷治疗,两组患儿均治疗14 d。将两组患儿治疗14 d后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恢复时间,治疗前、治疗14 d后免疫功能指标进行对比。结果治疗14 d后研究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升高;研究组患儿肝脏回缩、脾回缩、淋巴结肿大消退、退热、咽峡炎改善等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14 d后两组患儿外周静脉血CD4^(+)百分比、CD4^(+)/CD8^(+)比值与治疗前比均升高,且研究组与对照组比升高;两组患儿外周静脉血CD3^(+)、CD8^(+)百分比与治疗前比均降低,且研究组与对照组比降低(均P<0.05)。结论阿糖腺苷治疗EBV-IM可有效缓解患儿临床症状,改善免疫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