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楸
刺楸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87篇,主要集中在林业、中国医学、植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0篇、专利文献8809篇;相关期刊57种,包括河南科学、辽宁林业科技、绿色科技等;
刺楸的相关文献由236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盛全、杜凤国、刘财富等。
刺楸
-研究学者
- 刘盛全
- 杜凤国
- 刘财富
- 孟庆法
- 鲁仪增
- 么焕开
- 付锋
- 倪晓霓
- 兰雪涵
- 刘东锋
- 刘德深
- 刘永宏
- 吕伟伟
- 吴江
- 吴越
- 姜洪源
- 张檀
- 徐志刚
- 方缘源
- 朱玮
- 李文清
- 李月文
- 李黎明
- 杨栓温
- 栗宁宁
- 檀婷婷
- 温中斌
- 王磊
- 王隶书
- 田年军
- 程东岩
- 董昕
- 董研
- 薛沛沛
- 袁梦琦
- 贾夏
- 韩庆军
- 韩彪
- 高红莉
- 黄珍富
- 乔转运
- 于小军
- 于敏
- 于明洋
- 于景利
- 于欢
- 于洪泰
- 于海洋
- 何军
- 何利平
-
-
袁梦琦;
李黎明;
檀婷婷;
兰雪涵;
张一;
吴生海;
王玉莹;
孙光伟;
杜凤国
-
-
摘要:
为探究光响应模型对不同遮阴环境下刺楸幼苗光响应参数的适应性,采用4种模型(直角双曲线模型、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指数模型)分别拟合4种遮阴环境下(0%、30%、50%与70%遮阴)的刺楸幼苗的光响应参数,分析不同遮阴环境下刺楸幼苗光响应的变化并利用R^(2)、MAE、MSE结合实测值与拟合值对4种模型拟合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不同遮阴处理影响刺楸幼苗的光响应参数,遮阴处理后的刺楸幼苗适应弱光能力较强,在弱光环境下的光合能力也较强,而无遮阴处理的刺楸幼苗对强光的利用能力高于遮阴处理后的幼苗;0%和70%遮阴处理下指数模型的拟合效果最佳,30%和50%遮阴处理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拟合最佳。
-
-
郭新娟
-
-
摘要:
刺楸是用途较为广泛的树木资源之一,在日常的工业建设与施工建设中都需要用到刺楸。随着刺楸需求量的增加,刺楸的乱砍滥伐现象十分严重,这不利于刺楸基因资源的保护。因此,对刺楸开展人工种植是较为关键的研究方向。文章梳理了刺楸苗木繁育技术的内容,包括播种育苗、留根育苗、插根育苗,接着对栽植技术的要点进行了分析,最后对造林地和造林时间的选择进行了阐述。
-
-
王文波;
胡理乐;
布艾佳尔;
闫伯前
-
-
摘要:
以我国温带-亚热带森林中被人类严重干扰的一种分布稀疏的树种——刺楸(Kalopanax seplobus)为研究对象,使用最大熵分布模型(Maxent)来识别影响刺楸分布的气候和地形因素,并构建了当前气候条件下的生境模型,结合现有的保护地边界信息,利用等分法将适宜性综合评价(P)划分为5个等级,评估现有保护地的分布对刺楸的保护效果。研究发现,降水是预测我国刺楸分布的最重要环境因子,其次是温度,再次是坡度。Maxent模型预测的刺楸潜在高适生(0.6≤P<0.8)和潜在极高适生区(P≥0.8)的面积分别为24.4万km^(2)和9 126.8 km^(2),分别占我国国土面积的2.5%和0.1%,主要位于我国辽东半岛山地-长白山南端、燕山、山东半岛山地、伏牛山-大别山、罗霄山脉中北部、南岭、鄂西南、武陵山系和除云南大部地区的西南各省市低于3 000 m的山地。结合保护地边界和刺楸的极高适生区范围,研究发现,87.5%的刺楸潜在极高适生区未在保护地有效范围内。建议在燕山、鲁中南山地丘陵和大别山的保护地加强对刺楸的保护监管力度,而辽东山地需要增加保护地面积或设立保护小区,同时总体上需要加强上述种群的连通性;而对于在我国西部山区的刺楸种群,需要适当扩大当地保护地面积或设立保护小区以便更好地囊括刺楸潜在极高适生区。
-
-
檀婷婷;
李黎明;
袁梦琦;
兰雪涵;
李成宏;
杜凤国
-
-
摘要:
刺楸是一种集食用、药用、观赏好材用于一身的珍贵野生植物资源.基于此,概述了刺楸的分类、地理分布、形态、遗传多样性、资源培育、濒危机理和开发利用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刺楸研究和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濒危原因,提出了刺楸保育及综合利用策略.
-
-
卢志华
-
-
摘要:
刺楸是一种树干挺拔粗大的落叶乔木,是人们生活和工业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但近年来由于资源的短缺和人们需求量的增加,刺楸的乱砍滥伐现象非常严重.为了保护资源,实现供需平衡,人们开始进行刺楸人工种植,这既是对基因资源的保护,也是满足当前社会发展需求的重要手段.基于此,本文就刺楸苗木繁育及栽植技术要点进行论述.
-
-
-
-
姚旺;
袁志忠;
龙华;
杨哲;
李鹂
-
-
摘要:
以湖南省凤凰县刺楸(Kalopanax septemlobus)天然种群分布相对集中的9个样地作为资源位,按重要值总和排序确定主要植物种,应用Levins、Shannon-Wiener、Pianka和Schoener公式分析群落乔木层和灌木层总计29个主要植物种的生态位.结果 表明:在乔木层中,刺楸的重要值总和最高(1.345),杉木、柞木、刺楸的生态位宽度较大;乔木层多数种对间的生态位重叠程度较高,对环境需求存在较高的相似性,高重叠种对的相似度为69.23%,高相似种对的相似度为52.75%;刺楸和其他物种的生态位重叠与其他物种的生态位宽度呈正相关;灌木层种间生态位分化不明显,在资源不足时极易产生竞争;生态位宽度值与生态位重叠值、生态位相似比例值关系复杂;刺楸生态位宽度较宽,当资源不足时,刺楸在竞争中不占优势,其种群更新会受到其他物种的影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