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疗
冷疗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3年内共计431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外科学、体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7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88211篇;相关期刊153种,包括家庭医生、内蒙古中医药、护理与康复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浙江省中医药学会2016年护理分会学术年会等;冷疗的相关文献由958位作者贡献,包括胡华德、孟继国、马海渊等。
冷疗—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88211篇
占比:99.74%
总计:88440篇
冷疗
-研究学者
- 胡华德
- 孟继国
- 马海渊
- 夏洪明
- 李林杰
- 陈海涛
- 陈鑫昌
- 李群
- 蒋莉
- 刘承党
- 徐月阳
- 李颖
- 白文涛
- 公茂琼
- 李勇军
- 董学强
- 赖飞
- 赵延兴
- 陈健琪
- 刘占杰
- 宁宁
- 曹文明
- 李晓茹
- 李玲利
- 沈夏波
- 王晓稼
- 邵喜英
- 郑亚兵
- 郭浩
- 陈占红
- 黄健
- 刘波
- 刘辉
- 吴冠虹
- 吴冬梅
- 周瑞元
- 姜希涛
- 张莹
- 曾海沧
- 朱小娟
- 李华萍
- 李英
- 杨帆
- 步建立
- 武睿敏
- 焦克山
- 王成
- 王春萍
- 王江涛
- 田琴
-
-
王姿入;
倪国新
-
-
摘要:
冷疗常被用于急性软组织损伤后的即时治疗,但由于其可能会延迟损伤部位愈合和恢复过程等不利影响,在实际应用中是否应该被摈弃成为了运动医学与康复医学领域极其关注的话题。文章对冷疗(尤其是传统冷疗方式)在软组织损伤康复中应用的相关质疑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包括冷疗的局部降温效果,冷疗对组织恢复与再生过程的影响,冷疗对机体功能表现的影响。文章指出,学界目前对冷疗有效性的争议多基于低质量的、异质性的文献,或来自于动物实验的证据。冷疗处方相关参数(如持续时间、应用频率等)的确定是寻求最佳冷疗方案的基础。建议进一步通过高质量研究验证冷疗疗效,并持续寻求可替代传统手段的新冷疗方法。
-
-
胡雨珠;
万小萍;
尹红波
-
-
摘要:
目的观察中医自制治伤三黄酊湿敷联合冷疗对胫腓骨骨折患者早期肿胀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0月江西省洪都中医院收治的胫腓骨骨折早期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使用冷疗,治疗组使用治伤三黄酊联合冷疗,观察对比2组患者的肢体肿胀程度及疼痛分值情况。结果就治疗总有效率而言,治疗组为96.67%(29/30)明显高于对照组76.67%(2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疼痛分值低于对照组,疼痛分值≤3不影响正常生活。结论中医自制制剂治伤三黄酊湿敷联合冷疗在治疗胫腓骨骨折患者早期肿胀临床效果显著,有效减轻了患者肢体的肿胀及疼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
吉佳佳;
闫飞;
刘博武;
孙超超;
张盼盼;
侯春蕾
-
-
摘要:
目的探讨水中运动疗法配合下肢中药熏蒸、冷疗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效果观察,为临床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康复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西安工会医院2018年2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康复患者病例,整理资料根据患者住院期间的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然后对照组和观察组均随机抽取28例纳入研究,共计56例。对照组采用徒手运动疗法配合蜡疗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水中运动配合下肢中药熏蒸、冷疗进行治疗;两组治疗均为1个月。应用标准量角器测量两组的膝关节主动活动度(AROM)和被动活动度(PROM),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膝关节最大被动活动疼痛程度。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膝关节主、被动活动度,关节VAS评分,膝关节处肿胀程度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膝关节症状主动、被动关节活动度、VAS评分、肿胀程度、ADL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膝关节AROM(120.71±8.99)°、PROM(126.96±8.95)°、VAS(2.14±0.89)分、肿胀值(0.28±0.46)cm、ADL(97.67±3.72)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的膝关节AR OM(110.53±14.99)°、PR OM(120.89±12.84)°、VAS(3.02±1.04)分、肿胀值(0.85±0.70)cm、ADL(95.35±4.28)分(P<0.05)。结论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应用水中运动联合下肢熏蒸、冷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膝关节PR OM和AR OM、疼痛和肿胀,提高患者的ADL,临床康复疗效确切。
-
-
谢欣欣;
王琴;
谢巧华
-
-
摘要:
目的:探究术前体位训练联合术后术区冷疗对甲状腺术后体位综合征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法分为常规护理组(A组,20例)、术前体位训练组(B组,20例)、术前体位训练联合术后术区冷疗组(C组,20例),观察比较3组甲状腺手术体位综合征发生情况、睡眠质量,干预前及干预后2h、6h采用简化McGill疼痛问卷(SF-MPQ)评价疼痛情况。结果:B组、C组术后体位综合征发生率均低于A组(P0.05);3组术前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B组、C组PSQI评分均低于A组(P0.05),干预后2h、6h C组SF-MPQ评分低于A组、B组(P0.05)。结论:术前体位训练联合术后术区冷疗可降低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体位综合征发生率,改善睡眠质量,降低疼痛程度,值得应用与推广。
-
-
李华;
陈霄雅
-
-
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眼部敷贴与自制冰袋在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临床护理应用中的效果评价.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6月住院TAO患者30例(共50眼),其中双眼患病20例,单眼患病10例.试验1:改良眼部敷贴与普通眼部敷贴使用效果的比较.以双眼患病的20例患者左、右眼分别对应试验组、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对避害感、睫毛粘连眼贴人数、角膜保湿度的问卷调查表进行打分.试验2:自制冰袋与普通冰袋使用效果的比较.30例患者均行鼻内镜下眼眶减压术,术后术眼冷疗,根据单双眼患病情况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对冰袋压迫感、眼周皮温、受压面积占比、受压皮肤状态、稳定性问卷调查表进行打分.结果试验1,试验组避害感、角膜保温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睫毛粘连眼贴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2,试验组各项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改良眼部敷贴与自制冰袋在TAO患者的护理过程起到了积极作用,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
-
戴声豫;
黄明明;
文世林
-
-
摘要:
目的:选择有效的生理学指标来评价运动疲劳是体育科学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选择血清肌酸激酶(CK)、运动表现指标深蹲跳(CMJ)和主观判断指标迟发性肌肉酸痛(DOMS)三个维度的指标来探讨冷疗对运动性疲劳的改善效果,为冷疗促进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改善提供相关证据,并为科研人员和教练员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谷歌学术、Pubmed、Web of science和EBSCO host数据库,以“冷疗(cryotherapy)”“冷水浴(cold water immersion)”“运动员(athletes(or athlete or players player))”“运动性疲劳(exercise-induced fatigue)”“疲劳恢复(eliminate exercise fatigue)”“消除恢复(exercise fatigue recovery)”等主题词进行检索。运用Review Manager5.3软件对纳入的8篇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冷疗干预可以显著地改善运动员的CK水平(WMD=-68.22,95%CI:-109.83~-26.6,Z=3.21,P<0.01)以及DOMS程度(WMD=-1.9,95%CI:-2.25~-1.28,Z=6.5,P<0.01),但对CMJ的改善效果不太显著(WMD=-0.38,95%CI:-2.94~2.19,Z=0.29,P=0.77)。结论:冷疗可促进运动员疲劳恢复的改善,不同的冷疗方式均对运动性疲劳起到缓解作用,但对运动表现的作用不太明显。
-
-
单小燕;
李玲
-
-
摘要:
目的 探讨冷疗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的康复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医院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简单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观察组给予冷疗配合常规治疗方法(即舌肌训练、中频电刺激康复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洼田饮水试验评分、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评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吞咽障碍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76.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SSA评分及VF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SWAL-QO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冷疗配合舌肌训练、中频电刺激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疗效显著,能促进患者吞咽功能恢复,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提高生存质量,且并发症少,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
汤福静;
段宏莉;
刘梦佳
-
-
摘要:
cqvip:冰敷是临床工作中常用的冷疗方式之一,主要用于减轻局部充血或出血,减轻疼痛,控制炎症扩散等[1]。泪道阻塞是眼科常见的疾病之一,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术后容易出现疼痛、出血的现象,给予冰敷可收缩血管,抑制细胞活性,降低神经末梢的敏感度,从而缓解局部充血压迫神经末梢而致的疼痛[2-3]。目前临床上多由家属或患者自行鼻部冰敷,但因材料选择不同,冰敷效果欠佳,而且患者活动不便[4]。为了方便患者以及满足临床需要,南京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综合外科设计了一种眼科多用冰敷包(专利号:ZL201922051553.0),并应用于临床,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
-
李哲
-
-
摘要:
(1)目的:通过了解关于冷疗的研究进展找寻出冷疗对运动后疲劳恢复的作用,为运动人群提供疲劳恢复参考方法.本文通过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以"冷疗、冷敷、冷水浴、冰敷"为关键词检索出相关的中英文文献,结合部分有关的临床研究进行分析、总结,找到冷疗与运动恢复的相关研究,分析冷疗与运动后疲劳恢复的相关性;(2)结果:冷疗对运动后疲劳恢复具有积极作用,在实验过程中均无发现对受试者造成不良伤害;(3)结论:运动后疲劳通过冷疗干预能够有效的缓解运动疲劳.局部冷疗具有无副作用、满意度高、操作方便、材料易寻的优点运用较多;全身冷疗以及冷疗作用机理的研究较少;研究对象倾向专业运动员,缺乏大样本和对普通群众的研究.目前针对冷疗的研究更多的是作用效果的研究,对具体作用机理的研究较为缺乏,所以冷疗的作用机理尚未明确.
-
-
-
叶维;
赖少波;
刘晋闽;
陈小丽
- 《浙江省中医药学会2016年护理分会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目的:观察运用冷疗配合芒硝外敷对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肢肿胀、引流量及疼痛的影响. 方法:选择46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5例,对照组21例,观察组采用常规冷疗护理持续24小时,再改用芒硝袋敷患肢肿胀处持续48小时,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冷疗护理持续72小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患肢肿胀、疼痛、引流量的情况. 结果:观察组术后36h、48h患肢疼痛缓解优于对照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36h、48h、72h患肢肿胀消退程度优于对照组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24h~48h创口引流量少于对照组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应用中,冷疗配合芒硝袋外敷在患肢疼痛的缓解,肿胀的消退,引流量减少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能更快促进关节功能的早期康复.
-
-
殷越;
王润极;
吴昊
- 《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
| 2015年
-
摘要:
随着运动领域的不断发展,物理治疗手段正逐渐兴起,并逐渐被广泛应用于运动领域.冷疗作为新兴的物理治疗手段和恢复手段正在被更多的运动员和教练员所接受.冷疗最早用于医学领域,对于运动损伤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之后逐渐被应用于运动员恢复的领域,因其可促使血管收缩和舒张的特性,又被称为"血管体操".国内目前对于冷疗的研究还较少,但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和高水平的运动队已经被广泛使用.结论显示冷疗对于运动性疲劳的恢复效果主要体现在通过冷的刺激引起血管收缩,使回心血量增加,进而增加心脏泵血,加快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作为运动性疲劳恢复手段,冷热交替疗法比单纯冷疗具备更好的效果,冷热交替疗法具有更好的恢复效果。作为运动前预冷或运动中恢复,冷疗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影响运动水平。且冷疗更适用于长时间耐力性运动,对于短时间高强度的运动,冷疗由于对于机体温度的降低可能会影响运动员的运动表现。冷疗温度除液氮疗法为-200°C以下外,通常温度取0~15°C。一般为冷疗时的温度越低,冷疗时间应越短。冷热交替疗法以起止手段分,包括冷起热止,冷起冷止,热起热止和热起冷止等方式。冷热交替疗法以时间分,有1分钟冷水与1分钟热水交替,1分钟冷水与2分钟热水交替和2分钟冷水与1分钟热水交替等方式。目前关于冷疗的效果大部分研究只体现在受试者的主观反映,而生理生化指标等方面并没有很有说服力的证据能够说明冷疗的效果。建议:今后对于冷疗的研究应在模型的建立上更加全面和完善,温度和时间的控制上更加精确和多样化,实际操作上考虑更加周全,充分考虑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及运动员的个体差异,以及对于不同项目所采用的手段和方法进行更加广泛细致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