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科技素质
农民科技素质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201篇,主要集中在农业经济、农作物、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7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4603篇;相关期刊142种,包括农村工作通讯、科技管理研究、今日科苑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三届首都西南区域经济发展论坛、2006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层论坛、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发展论坛等;农民科技素质的相关文献由256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慧、周连第、张楠等。
农民科技素质
-研究学者
- 刘慧
- 周连第
- 张楠
- 杨秀春
- 王爱玲
- 胥志文
- 贾钢涛
- 邱德乐
- 陈俊红
- 丁乃今
- 丛煜
- 乔福生
- 仇祖文
- 代泳波
- 何易斐
- 余成普
- 侍文元
- 侯来斌
- 侯玉清
- 侯雪锐
- 关原喜
- 冀光菊
- 冯景波
- 冯耀华
- 刘东斌
- 刘丽俊
- 刘团基
- 刘峰峰
- 刘庆生
- 刘开慧
- 刘林
- 刘正海
- 刘永泰
- 刘玉萍
- 刘琦岩
- 刘琼浩
- 刘福奎
- 刘维德
- 刘舅
- 刘荣第
- 刘金生
- 刘长立
- 单玉兰
- 卫梦思
- 叶祥
- 吉东发
- 向华
- 吕连生
- 吴中民
- 吴云丽
-
-
吴中民
-
-
摘要:
近年,新郑市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宗旨。大力发展特色经济,经过考察,樱桃非常适合在该地域生长,于是引进大红灯、先锋、雷尼、拉宾斯、萨米脱等十多个优质樱桃品种,共15000余棵,樱桃种植面积由66.67 hm^(2)发展到现在的133.33 hm^(2),樱桃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目前,樱桃科技示范户220户,进入盛果期的樱桃树达66.67 hm^(2),樱桃年总产量达30万kg,每667 m^(2)销售收入达15000元。
-
-
-
张永军
-
-
摘要:
2019年,惠民县农业农村局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突出科技在农业中的重要支撑作用,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为根本,以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不断强化科技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先进技术推广,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
-
徐旭初
-
-
摘要:
7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卢伟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调研时指出,“合作社的路子怎么走,我们一直在探索。你们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合作社发展道路,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发挥了得天独厚的土地优势,农业科技水平、农民科技素质和农业生产效益都有了很大提高,很有意义。希望乡亲们再接再厉,总结经验,不断推广,同时要鼓励全国各地因地制宜发展合作社,探索更多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路子来”。总书记的讲话肯定了农民合作社对于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现实价值,指明了因地制宜是新时代发展农民合作社的方向。
-
-
贾钢涛;
卫梦思
-
-
摘要:
培育农民科技素质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 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农民收入和工作性质、农村金融发展、培育途径是培育农民科技素质的制约因素, 要从激发农民主体的内生动力, 优化外部培育环境、发挥各要素的合力作用, 创新培育模式、综合提升农民科技素质等方面着力构建培育农民科技素质综合体系.
-
-
-
杨中柱
-
-
摘要:
今年2月5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4年聚焦“三农”,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成为今年的一大亮点.据中国科协发布的第九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显示,农民科学素质不高.着眼于可持续发展,必须以调整农业结构为手段,矫正要素配置扭曲,以质量效益为根本,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破以往不合适的生产格局,构筑新型产业体系,使市场在农业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扩大有效供给,促进农村稳定、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加快提升农民科学素质势在必行.
-
-
-
-
-
-
摘要:
农业信息化领导小组的主要任务是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根据部党组的要求,统筹谋划农业信息化整体安排,协调推进年度性工作。召开此次领导小组会议,就是要将农业信息化工作抓紧、抓实。
-
-
-
秦彪;
赵旭光;
李其元
- 《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
| 2009年
-
摘要:
农业问题的关键是农民素质问题,科学技术推广,科技成果转化,都是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文通过对阜阳市的调研,针对农业大市的阜阳,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的特点,认为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变农业大市为农业强市是首要任务,然而农民科学索质偏低,科学技术推广滞后,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经济社会发展缺乏持续增长的支撑力等,严重制约了农业又好又快发展。为此,笔者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科协工作实际,提出观点,要想让农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做好农村科普工作,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为农业发展储备后劲。
-
-
张雨;
刘永泰;
王飞飞
- 《2006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层论坛》
| 2006年
-
摘要:
本文讨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落点在"农村"、重点在"农民",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核心内容和首要任务.因此,依托产业发展对农民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同时积极引导和教育农民遵纪守法、提高修养、崇尚科学、移风易俗,使之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是新农村建设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也是最迫切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