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事业
公共文化事业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132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2篇、专利文献21078篇;相关期刊107种,包括中国财政、当代图书馆、人文天下等;
公共文化事业的相关文献由133位作者贡献,包括本刊编辑部、王洁清、王萍等。
公共文化事业—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1078篇
占比:99.38%
总计:21210篇
公共文化事业
-研究学者
- 本刊编辑部
- 王洁清
- 王萍
- 田蕊
- 郑建明
- 丁光清
- 严真
- 严雪迪
- 付佳奥
- 任廷会
- 佟国清
- 候圣骥
- 冉鹏
- 冯蕾
- 刘伟
- 刘保昌
- 刘利
- 刘朝晖
- 刘玉堂
- 刘茜
- 叶飞
- 吕悦
- 吴佳倚
- 吴承忠
- 吴翠蓉
- 周云岳
- 周向红
- 周均东
- 周瑜萍
- 周遐光
- 姚启俊(图)
- 姚雪梅
- 孔稳舒
- 孙康
- 孙琴兰
- 孙璐
- 孙钰涵
- 崔燕燕
- 张宪斌
- 张家口市政研会课题组
- 张廷燕
- 张明1
- 张梦宇
- 张瑞芳
- 张红飚
- 张蕾
- 徐颖骄
- 新华
- 旺楚格
- 曲江滨
-
-
焦敏;
吴佳倚;
杨强;
蒲珍萍;
陈亚颦
-
-
摘要:
从地理空间视角出发,以云南省2531个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及其他文化事业单位为研究样本点,借助Kernel密度和SPSS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云南省公共文化事业建设与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整体呈核心-边缘结构,区域之间差异显著;②各类型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呈以滇中为核心,形态各异的分布格局;③其他文化事业单位具有明显的市场偏好性,受经济因素影响较大;④影响因素中,经济因素占主导地位,社会因素影响空间格局,且市场的需求、喜好、消费力、观念等各种因素会促使文化事业单位在空间上集聚分布,呈现极强的市场偏好性.
-
-
-
-
摘要:
作为贵州省地方群众文化展示的平台,《贵州群文天地》在引领方向、创作、文化交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展示贵州省文化馆乃至贵州省公共文化事业的重要窗口,拥有较高的美誉度和知名度,是贵州省文化馆的品牌项目。在喜迎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2022年《贵州群文天地》发展建设座谈会”在贵州省文化馆五楼多功能厅顺利举行。我们邀请省内著名专家、学者、编辑、杂志作者等,围绕“如何更好地讲好贵州故事,助力繁荣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如何更好地优化栏目设计”“如何拓展作者群.吸引优质稿源”“如何突破内刊宣传发行瓶颈”等话题,为《贵州群文天地》发展建言献策。本期继续刊登部分作者的发言摘要,以飨读者。
-
-
曾征
-
-
摘要:
以大湾区“图书馆之城”为视域,研究“图书馆之城”建设的成熟经验,为赣州公共图书馆城市书房建设提供参考,助力赣州图书馆事业发展,推动赣州公共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谱写文化名城——赣州新篇章。
-
-
王雪超;
姚雪梅
-
-
摘要:
主题图书馆是公共文化事业在新时代发展的产物,从对建筑、馆藏、名人遗迹等资源的揭示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从提供专门服务到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主题图书馆的价值不断彰显。文章在分析主题图书馆的研究与建设现状、文旅融合背景下主题图书馆建设面临的挑战的基础上,梳理出主题图书馆在文旅融合中的建设策略,以期为我国文化和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建言献策。
-
-
-
-
摘要:
过去十年,是公共文化服务“从推进到完善”的十年。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指出,要进一步推进公共文化事业“从完善到创新”,与社会高质量发展相适应。党的二十大报告公共文化事业部分,提出“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相比党的十九大报告“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的表述更进了一步,把健全和创新提到了重要位置,以适应整个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步伐。
-
-
李红岩;
秦风明
-
-
摘要:
乡村文化建设作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共十九大关于建设美丽中国的具体行动,也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我国始终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发展,着力推进乡村文化建设,但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仍然滞后,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突出。从调研情况看,乡村文化振兴存在明显区域差异。一些地区乡村文化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乡村现有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未能"物尽其用"。
-
-
胡艳
-
-
摘要:
为了进一步加快构建社会主义社会,相关部门首先要做好档案文化建设这一任务。在当前社会公共文化事业中,档案馆作为一个重要的组成内容,相关部门需要对与之相关的档案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此对档案的文化价值有全面的认知与掌握,进而在不断开发档案文化产品的基础上,提高档案文化功能,并为构建社会主义文化提供有力的支撑。
-
-
闫丽
-
-
摘要:
近几年,文旅融合逐渐演变为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中华文化传播与发展的基础途径。公共图书馆是新时代极具公益性的文化传播机构,应以更好的传承文化和传播文化为目标,借助旅游行业的蓬勃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提升,将数字资源与旅游实践相结合,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旅游,利用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为当地旅游事业注入鲜活生命力。文章围绕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的重要意义展开研究,浅论数字资源在文旅融合中的影响及作用,希望能够为我国的旅游事业以及公共文化事业提出一些有用的建议。
-
-
张梦宇
-
-
摘要:
公共文化事业肩负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任务,也是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重要手段。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史学习教育在全国各地得到全面开展,激励全体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各级公共文化机构充分发挥了引领作用,以各种丰富多彩、活泼生动的形式,将教育宣传带入乡村、街道和社区,以春风化雨、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助力党史学习教育的纵深推进。
-
-
候圣骥
-
-
摘要:
1956年,贵州省文化馆(原贵州省群众艺术馆)成立。弹指一挥间,六十几年过去了。期间,贵州省文化馆几代文化艺术工作者前赴后继,为贵州的群众文化事业和公共文化事业做出了枳极的贡献,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本期“特别策划”刊登候圣骥先生对原贵州省群众艺术馆主办的《群众文艺》和《贵州文艺》这两份文艺刊物的一些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