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事业
供水事业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193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建筑科学、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0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24839篇;相关期刊115种,包括河北企业、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公用事业财会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河南省城镇供水协会第五届五次理事会暨第八届供水企业董事长总经理论坛、2012年甘肃省档案学会全省档案工作者年会、第二届中国城镇水业女工程师大会等;供水事业的相关文献由204位作者贡献,包括姜全德、李立新、林朝阳等。
供水事业—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4839篇
占比:99.23%
总计:25032篇
供水事业
-研究学者
- 姜全德
- 李立新
- 林朝阳
- 沈大年
- 赵晓晨
- 郑学书
- 郑庆章
- 丁训浩
- 严春
- 于光春
- 于得海(编译)
- 于振球
- 任旭
- 何满汉
- 何长寿
- 修仕友
- 候捷
- 傅金镒
- 储传亨
- 兰旭世
- 关立泽
- 冯庆富
- 冯建军
- 冯忠华
- 刘伟
- 刘善建
- 刘宏伟
- 刘成燕
- 刘桂芳
- 刘立春
- 刘舫
- 刘进壇
- 刘迪生
- 初中海
- 包贻斌
- 协文
- 卢云飞
- 卢科峰
- 印彬彬
- 司胜荣
- 吴永召
- 吴立君
- 周干峙
- 周延祥
- 周朝明
- 周爱强
- 周长兵
- 姚伟新
- 姚振远
- 姜春梅
-
-
李思婉
-
-
摘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北京市自来水集团作为保障民生的供水行业,肩负着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供水保障的重任。进入“十四五”时期,集团面临着经济社会新发展阶段带来的新要求,承载着新发展理念赋予首都供水的新使命,担负着新发展格局对国企改革发展提出的新任务,对供水干部队伍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
-
贾黎婷
-
-
摘要:
水是生命之源,万物之本,生态之基。上世纪60年代至本世纪20年代,从兴水利、治水患到人水和谐共生,承载了一代又一代水利人的奉献情怀。爷爷、父亲和我三代水利人扎根基层70年,在平凡的岗位诠释着不平凡的坚守,把毕生精力奉献于水利事业,把劳动精神注入灵魂血脉,积极投身水利水务与供水事业中,用生命守护江河安澜。
-
-
黄瑞彩;
陈菊;
郭曼茹
-
-
摘要:
公司以人为本,不断加快供水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供水管理服务水平,提升供水系统应急保障能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活安定,促进了常州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
韩燕玲
-
-
摘要:
天津供水事业发展至今已有120余年的历史,作为一家积淀深厚的民生企业,天津供水的百年传承、引滦入津的艰苦奋斗和南水北调的务实创新在这里汇聚,为水务集团发展积蓄了强大动力。在集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始终将保障供水安全、提供高品质服务作为第一要务。
-
-
王宏涛
-
-
摘要:
近年来,宁阳县华龙水业有限公司坚持以"围绕供水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供水"为企业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党建工作的巨大政治优势,推动了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融合互促、协调共进,逐步形成了党的建设与企业发展战略相一致、与发展模式相匹配、与生产经营管理相协调的工作机制。
-
-
-
-
摘要:
生活饮用水是20世纪最伟大的工程技术成就之一。生活饮用水设施的建设和运行,大幅提升了公共卫生水平,显著提高了居民生活质量。我国建国以后供水事业发展迅速,1949年的供水能力仅为240.6万m^3/d;到2018年,城镇供水能力达到20 600万m^3/d,增长80余倍,供水量500亿m^3,服务人口5.8亿人,直接从业人员约35万人,取得了长足进展。
-
-
-
-
-
-
-
徐扬
- 《第二届中国城镇水业女工程师大会》
| 2009年
-
摘要:
北京作为特大型城市,水资源却极度缺乏,如何为发展提供有力的供水保障,已经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目标的一个突出而关键的问题。本文通过回顾北京城市供水事业的发展历程,总结经验,提出了以“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为发展理念和战略主线的议题,积极面对挑战,争取实现新的发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