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生活质量
居民生活质量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389篇,主要集中在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经济计划与管理、农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86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19263篇;相关期刊288种,包括党政干部论坛、四川省情、社区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08年国际应用统计学术研讨会、全国第九届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工程学术会议、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等;居民生活质量的相关文献由434位作者贡献,包括杨新军、赵荣、陈稳亮等。
居民生活质量—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19263篇
占比:99.67%
总计:119652篇
居民生活质量
-研究学者
- 杨新军
- 赵荣
- 陈稳亮
- 于颖
- 任俊俏
- 冯进峰
- 刘欣
- 叶南客
- 姜苹
- 宋秋韵
- 封思贤
- 张君
- 张钦
- 徐斌
- 方煜杰
- 李来和
- 汪杨岚
- 田冠益
- 秦瑞芳
- 谷立波
- 金珺
- 丁宁
- 严先溥
- 严则迪
- 严有富
- 乔家君
- 乔富伟
- 乔尼娜
- 于桂谦
- 于玲
- 于顺利
- 亢大麟
- 仝义贵
- 任佩佩
- 佐爱
- 何劲波
- 何志奎
- 何晓红
- 何秀丽
- 何麟懿
- 余登蓉
- 余臻
- 余颂
- 俞涔
- 俞菊生
- 光明日报评论员
- 兰岚
- 关进礼
- 冀潜
- 冯维胜
-
-
吴应宁;
汪张林;
王琴
-
-
摘要:
基于我国2014—2020年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构建数字金融和居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分析数字金融和居民生活质量耦合协调关系及空间布局。结果表明:2014—2020年,我国数字金融发展水平与居民生活质量水平均呈上升态势;数字金融与居民生活质量耦合水平较高,从濒临失调状态进入到中级协调状态;各地区居民生活质量水平差距越来越大,而数字金融发展水平差距相对较小;到2020年,所有地区均转变为居民生活质量滞后型,数字金融发展并没有完全显著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从区域上看,东部地区数字金融发展水平、居民生活质量水平以及两者的耦合协调程度一直处于领先位置,耦合协调度在空间布局上呈现“东部高—东北和西部低”的态势。为此,文章从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拓宽数字金融服务领域、强化数字金融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提升协调推进等方面提出对策与建议。
-
-
无
-
-
摘要:
桂林理工大学教职工家属区改造项目主要包含东城小区和屏风小区,均建设于20世纪90年代,共涉及改造住宅楼61栋,改造户数1342户,建筑面积11.05万平方米。小区住户大多是学校的老师、教授,老年人居多。由于小区建设时间较早,存在住宅楼破旧、屋面漏水、排水系统老化堵塞、路面开裂破损、设施设备落后、功能配套不全等问题,影响居民生活质量。
-
-
严则迪
-
-
摘要:
为对江西省内各城市进行综合评价,找出其居民生活质量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基于因子分析法构建了江西省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南昌、新余、景德镇等城市在居民生活质量发展方面较优或良好,而抚州、吉安、宜春、上饶等城市在居民生活质量发展方面仍有欠缺。基于此,提出注重优化经济结构,注重全面协调发展,抓主攻方向提高生活质量的建议。
-
-
苏小明;
骆培聪;
李欣然;
吴嘉丽;
叶珊珊
-
-
摘要:
在探讨旅游业发展与城镇居民生活质量提升相互作用关系基础上,构建旅游业系统和城镇居民生活质量耦合关系的测量指标,借助耦合模型,对二者的耦合协调关系及其时空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并利用灰色关联度模型探究影响其耦合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2010—2019年间福建省旅游业系统和居民生活质量系统综合得分均逐年提升,绿色高亮部分改为:前者增长速度较快但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其二者耦合协调值增长较为平稳,但总体水平不高,基本处在轻度失调和基本协调的发展阶段;福建省旅游业同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系统的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异明显,总体呈现闽东>闽西、闽南>闽北的空间分异规律,其中厦漳泉都市区协调水平较高,闽西三地市协调水平较低,福宁莆都市区协调水平极端不均衡;旅游业系统发展水平在两大系统协调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入境旅游人数、入境旅游收入是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系统的主要关联因素,而两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度则受到国内旅游人数、国内旅游收入的较大影响.
-
-
赵媛媛
-
-
摘要:
随着城市化水平日渐提升,物业管理企业在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城市化进程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这样的思考,企业物业服务部门的行为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面对物业管理企业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在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同时,转变管理和服务理念,促进企业的进步和发展。物业管理是居民生活的必要消费内容,因此人们对物业管理的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
徐婧
-
-
摘要:
在体育强国战略引导下,我国体育事业建设取得了非凡的成就,随着人们收入水平提高及生活改善,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精神生活。我国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深入推进更是为推行全民健身提供了契机,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是当下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农村体育建设对于增强农村村民的身体素质、丰富精神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有利于推动农村产业发展。
-
-
张欣;
袁岳驷
-
-
摘要:
研究产业转移是否会改进农村福祉及其影响程度对于构建提升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长效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永州市2区9县为案例,采用2016年至2020年的面板数据,借助主成分分析法量化农村福祉,并使用回归模型探究产业转移对农村福祉的具体影响。一、引言农村福祉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中之重,受到经济增长、投资增加与基础设施改良等因素的影响。
-
-
刘斌;
李运海
-
-
摘要:
全球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气候危机,气候变暖严重影响了全球居民生活质量与经济发展。“十四五”时期,“双碳”目标推进明显加速,各领域大力推动节能减排,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秉承大国担当,从国家层面全面部署“双碳”战略,正在逐步渗透各行各业。
-
-
吴丽英;
王景龙
-
-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质量也在不断提升,极大地推动了畜牧业的发展。畜牧业朝着规模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规模化养殖必然会给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损害,如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壤污染等,已经给当地的环境和居民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要想有效的解决畜牧养殖中生态环境受到的损害,必须采取科学的方法,笔者通过对目前规模化畜牧养殖所带来的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
-
-
王晔;
宋海燕
-
-
摘要:
老旧小区改造是城市有机更新的重要途径,是我国经济的新增长点,对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2017年12月,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15个城市启动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试点,涉及居民5.9万户。2019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共同印发了《关于做好2019年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通知》,开启了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20年全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4.03万个,惠及736万户居民。2021年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3万个。
-
-
石建涛;
李林杰;
田晓飞
- 《2008年国际应用统计学术研讨会》
| 2008年
-
摘要:
构建一套全面地评估居民生活质量的指标体系,有利于准确地衡量和评价居民生活质量的状况,是评价居民生活目标实现程度的基本尺度与重标准。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最基本特点是它具有综合性,是各个方面相互制约、共同作用的综合结果。针对现行生活质量测度方法存在的测度指标数目多、指标间信息重叠、诊断性指标和成果性指标未明确区分等问题。本文从居民消费、健康状况、教育状况、社会安全、生活环境、社会服务和社会保障等七个经济和非经济素出发,采用总合合成法、乘积合成法,构建了测度居民生活质量的一套指标体系。该研究构建的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测度体系科学全面地反映了居民生活质量的内涵,能较好评价居民生活质量,并具有广泛的应用背景。
-
-
陈稳亮;
杨新军;
赵荣
- 《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06年
-
摘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施效果。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笔者对地处城市近郊的汉长安城历史遗址区的农村居民生活质量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遗址区居民的生活满意度与区外存在明显差距,就业、收入、设施、环境这几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是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通过分析将专业协调、部门沟通、利益平衡等诸多社会价值因素的扰动视作制约大遗址规划实施与居民生活状况改良的根本原因,并以保障大遗址规划的科学性、可操作性与公正性为指向,对如何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进行了对策思考。
-
-
吴祈宗;
邹芸
- 《全国第九届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工程学术会议》
| 2005年
-
摘要:
居民生活质量的高低是衡量社会进步的价值尺度.因此,对居民生活质量的评价成为了研究的热点.本文借助于因子分析法对35个主要城市进行居民生活质量的实证分析,从科学的角度揭示35个重要城市的居民生活质量真实面貌,并提出了一些切实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建设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