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初生重
仔猪初生重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08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药学、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8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39507篇;相关期刊58种,包括当代畜禽养殖业、畜牧兽医科技信息、养猪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江花·宫炎净”杯猪精液质量与安全论坛暨第六届全国猪人工授精关键技术研讨会、“格拉姆”杯提高母猪年生产力暨第四届全国猪人工受精关键技术研讨会、第八届全国饲料添加剂学术暨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等;仔猪初生重的相关文献由204位作者贡献,包括林家义、周荣、唐中林等。
仔猪初生重—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9507篇
占比:99.75%
总计:39608篇
仔猪初生重
-研究学者
- 林家义
- 周荣
- 唐中林
- 孙涛林
- 崔文涛
- 敖红
- 李奎
- 李洪栋
- 杨波
- 杨述林
- 林乐峰
- 林峰
- 梁如意
- 梅丽
- 牟玉莲
- 秦鹏
- 钟清莲
- 陈昌明
- 黄广辉
- Don Mahan
- 万立安
- 丛志慧
- 严静
- 付宁侠
- 代景胜
- 何丽红
- 何若钢
- 党占华
- 关翔
- 冯伙焕
- 冯占雨
- 冯大军
- 冯慧敏
- 冯莉
- 刘光梅
- 刘凤云
- 刘国富2
- 刘建华
- 刘德权
- 刘忠琛
- 刘树军
- 刘海滨
- 刘立文
- 刘超
- 化世鹏
- 博永刚
- 卢国栋
- 卢文勇
- 叶衍祥
- 向红球
-
-
张江波;
邵俊红;
白俊艳;
雷莹
-
-
摘要:
猪的繁殖性能对生产者的经济效益有着直接影响,原产丹麦的长白猪作为世界著名的瘦肉型猪种,具有优良的繁殖性能。本研究以瑞典长白猪为研究对象,利用SPSS软件对瑞典长白猪的初生重、21日龄重和断奶重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分析。结果表明,2007年的仔猪初生重极显著高于2006年、2008年、2009年和2010年(P<0.01);2008年的仔猪21日龄重和断奶重极显著低于2006年、2007年、2009和、2010年(P<0.01)。夏季和秋季的仔猪初生重极显著高于春季和冬季(P<0.01),秋季和冬季的21日龄重和断奶重极显著高于春季和夏季(P<0.01)。公猪的初生重和断奶重显著高于母猪(P<0.05)。第7胎次的仔猪初生重极显著高于第8胎次(P<0.01),显著高于第2胎次、第12胎次(P<0.05)。第4胎次仔猪的仔猪21日龄重极显著高于第1胎次、第3胎次、第8胎次、第9胎次和第10胎次(P<0.01)。第4胎次仔猪的断奶重极显著高于第1胎次、第3胎次、第5胎次、第8胎次和第10胎次(P<0.01)。
-
-
关翔;
李结;
王文洲;
路鹏云
-
-
摘要:
后备母猪对猪场的生产起着重要的作用,后备母猪的初配日龄和母猪的繁殖性能、哺乳性能以及使用年限都息息相关。初配日龄过早或过晚都会影响母猪的整体表现,并降低其自身的繁殖潜能、经济效益和使用年限。目前国内外有很多关于母猪繁殖性能的研究和报道,但是对于不同品种和不同品系母猪的最佳初配日龄的认知不尽相同。李彦清等的研究表明,初配日龄在210~240日龄时,美系大白母猪明显比其他阶段的初配日龄母猪的仔猪初生重、均匀度更好,并且母猪的使用年限也更长一些。本研究以法系大白母猪为基础,探究和分析了不同初配日龄对法系大白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探索法系大白母猪的最佳初配日龄。
-
-
-
-
摘要:
传统的断奶期为45~60 d,断奶后不能直线育肥,育肥缓慢。现介绍一种仔猪3周龄(21 d)断奶后即可直线育肥的新技术。一是狠抓初生体质量。按传统方法繁育,仔猪初生重只有0.9~1.1 kg。如果使仔猪初生重平均达到2 kg以上,对缩短哺乳期,快速育肥都有好处。要增加仔猪初生重,就必须强化母猪怀孕后期胎儿的营养管理。做法是:投喂复合全价孕猪后料,每日投喂3~4次,每次600~1200 g,以增强母猪的抗病能力及营养吸收能力。
-
-
郭春艳;
孟祥庆
-
-
摘要:
养猪场中仔猪成活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养猪经济效益,如何有效提高仔猪成活率,已成为当下养猪业急需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在养殖效益低迷的情况下,仔猪成活率更加关系到养殖的成败.本文从仔猪初生重、仔猪饲养管理、仔猪断奶断奶等方面,综述了提高仔猪成活率的方法.
-
-
段国会;
李刘思;
孔令青;
赵才宽;
舒相华;
顾招兵;
杨洁;
赵桂英
-
-
摘要:
为了提高长大母猪的生产性能,增加养殖效益,笔者通过对749头LY种母猪、8 110头DLY仔猪从饲养环境、饲料品质、饲喂量、饲养程序调控、繁殖技术、断奶日龄方面进行技术集成.结果表明:对照组产仔总数、产活仔数和死胎、弱仔数显著高于试验组(P<0.05);试验组初生均重、断奶窝重、断奶均重、70日龄头数、木乃伊胎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70日龄个体重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初生窝重、断奶头数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在规模化猪场,通过集成技术饲养LY母猪和DLY仔猪能显著提高其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
-
-
段国会1;
李刘思2;
孔令青2;
赵才宽3;
舒相华4;
顾招兵4;
杨洁4;
赵桂英4
-
-
摘要:
为了提高长大母猪的生产性能,增加养殖效益,笔者通过对749头LY种母猪、8 110头DLY仔猪从饲养环境、饲料品质、饲喂量、饲养程序调控、繁殖技术、断奶日龄方面进行技术集成。结果表明:对照组产仔总数、产活仔数和死胎、弱仔数显著高于试验组(P〈0.05);试验组初生均重、断奶窝重、断奶均重、70日龄头数、木乃伊胎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70日龄个体重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初生窝重、断奶头数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在规模化猪场,通过集成技术饲养LY母猪和DLY仔猪能显著提高其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
-
-
戴五洲;
郑云林
-
-
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类的需求逐渐增多。据统计,2008年我国猪肉产量为4 615万t,占肉类总产量的60%以上;同时,我国也是猪肉第一生产大国,占世界猪肉总产量的50%左右[1]。如何解决人们对猪肉需求量持续增多的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而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将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
-
杨华属
-
-
摘要:
养猪生产的重要环节是猪的繁殖,猪的繁殖率高低表现在母猪的年产胎数和仔猪的成活率方面.养猪生产中,只有科学的饲养和管理,才能将母猪的生产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促进养猪产业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提高.本文从4个方面探讨如何提高母猪产仔数和增加仔猪的成活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