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储蓄
高储蓄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1年内共计195篇,主要集中在财政、金融、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5篇、专利文献328271篇;相关期刊150种,包括英才、经济研究参考、经济展望等;
高储蓄的相关文献由200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煜辉、陈元生、徐诺金等。
高储蓄—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28271篇
占比:99.94%
总计:328466篇
高储蓄
-研究学者
- 刘煜辉
- 陈元生
- 徐诺金
- 于淑静
- 刘杰
- 巴曙松
- 康琳婕
- 曹朝晖
- 李恒
- 李扬
- 李金永
- 程实
- 茅于轼
- 赵建荃
- 韩启东
- 黎志成
- 中国人民银行南阳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课题组
- 于其华
- 亚历杭德罗·纳达尔
- 仇小彬
- 付赟
- 仲大军
- 任倩
- 何亚东
- 关键2
- 冉曦
- 冯涛
- 冯肇伯
- 刁党华
- 刘仲生
- 刘国辉
- 刘志安
- 刘成
- 刘成运
- 刘明久
- 刘晓赛
- 刘涛
- 刘琳
- 刘若谷
- 单洪飞
- 卫旭东
- 史蒂芬·罗奇
- 吉子峰
- 向文波
- 向明月
- 吕昭河
- 吕术龙
- 周中年
- 周密
-
-
苑顺
-
-
摘要:
人口红利指一个国家的劳动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整个国家呈现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随着我国劳动人口绝对下降和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人口红利趋于消失,目前进入后人口红利时代。威海市作为山东省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医疗保障制度受人口因素影响直接而深刻,本文主要基于后人口红利时代背景下,探讨威海市医疗保障工作发展策略,为基金健康可持续运行明确方向。
-
-
-
王树;
吕昭河
-
-
摘要:
"两次人口红利"与"储蓄之谜"间拥有怎样的内在联系?二者为何在我国几乎同时出现并面临同步消减?运用引入代际转移系数的三期迭代模型进行了数理分析,并通过实证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预期寿命的延长会促进储蓄率的增加;少儿抚养比对我国居民储蓄具有负向影响,并且收入越高,少儿抚养比对储蓄率的负效应越弱;而老年抚养比则具有正向影响,收入的增加则会促进老年抚养比对储蓄率的正效应,所得的结论十分稳健.该现象也反映了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经济事实.将"两次人口红利"与"储蓄之谜"间的理论逻辑进行了分析并给与了实证检验,结论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
-
-
-
-
中国人民银行南阳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
-
摘要:
收入差距与高储蓄的影响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关注的问题,从收入差距与储蓄的关系入手,通过分析不同收入阶层的储蓄意愿及储蓄率,以及不同收入阶层的储蓄资产对其未来收入产生的影响,深入剖析了收入差距和高储蓄的相互作用机理,并提出相关政策及建议.
-
-
彭晶晶
-
-
摘要:
近年来,在我国出现的"双高",即高投资、高储蓄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回顾西方经济学有关投资、储蓄、经济增长、利率等相关理论,试图构建其逻辑框架,并立足我国实际,探讨我国双高现象的真实原因.运用最小二乘法,研究发现,我国的高投资与高储蓄之间的关系并不明确,我国的高储蓄率归因于不断增加的国民收入和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