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马克思主义传播

马克思主义传播

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32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共产党、中国史、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22篇、专利文献10061篇;相关期刊236种,包括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福建党史月刊、上海党史与党建等; 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相关文献由324位作者贡献,包括冯红伟、张卫波、倪邦文等。

马克思主义传播—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22 占比:3.10%

专利文献>

论文:10061 占比:96.90%

总计:10383篇

马克思主义传播—发文趋势图

马克思主义传播

-研究学者

  • 冯红伟
  • 张卫波
  • 倪邦文
  • 任松
  • 伏晓春
  • 冯兵
  • 刘勇
  • 周著东
  • 姚敦泽
  • 张俊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程蕊
    • 摘要: 李大钊是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他通过系统介绍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成立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学会,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运动相结合等途径,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新时代,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贡献对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具有重要启示:第一,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第二,要注重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第三,要发挥知识分子的主导作用;第四,要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第五,要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革命精神。
    • 宫兰一
    • 摘要: 全面抗战时期,中共中央东南局引领和推动马克思主义在浙江的传播,为浙江的红色文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面对严峻的抗战形势,中共中央东南局紧紧抓牢抗战进步文化的领导权,通过创办抗战红色报刊、开展抗战文艺活动、依靠无产阶级知识分子等多种途径来传播马克思主义,极大地推动了浙江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在传播内容、手段和效果上,呈现出隐蔽性与灵活性、多样性与主导性、时代性与先进性相统一的地域性特点。全面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在浙江的传播深刻改变了群众的思想状况和话语体系,影响了人们的判断和选择,为中国共产党赢得抗战胜利奠定了群众基础。
    • 张引
    • 摘要: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深入,数字媒体也不断涌现各类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方法,成为如今社会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新媒体技术的涌现,加速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中国化的传播,新媒体下如今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也迎来了新的机会和挑战。王宪锋撰写的《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路径研究》一书,于2019年由沈阳出版社出版。该书以新媒体时代和技术为基础,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路径的概念、方法、现状等角度出发,首先简单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性和新机遇,当代中国新媒体发展的现状,新媒体技术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关联及在传播过程中的应用,并从多个维度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过程和方式,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内容。
    • 李佳铮
    • 摘要: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并对社会大众获取信息的途径及思维方式产生影响。文章透过融媒体建设发展中的独特优势对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主体、客体、媒介、内容及反馈五个方面的积极作用进行分析,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规律的正确认识,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进程。
    • 袁雪
    • 摘要: 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的阅读和阐释过程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过程。本文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视角考察经典文献阅读史,借鉴阅读史研究理论范式,通过审思“某人在某种时空环境中读了某书”以及“为何读、如何读并产生何种影响”两个不同层面的阅读问题,呈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进程的多维面相。从经典文献阅读史维度展开马克思主义传播研究,有利于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的空间,启迪新时代经典文献的阅读。
    • 陈木标; 巩建华
    • 摘要: 黄学增是大革命时期广东省农民运动四大领袖之一、广东南路革命先驱、中共广东南路党组织主要创建者。同时,黄学增也是广东南路地区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传播者。在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以及大革命时期,黄学增在广东南路地区成立了雷州青年同志社,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创建和发展中共党组织,广泛发动农民群众投身革命,对马克思主义在广东南路地区的广泛传播、广东南路农民运动蓬勃发展、中共南路党组织的发展壮大以及广东南路地区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
    • 朱成山
    • 摘要: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斗争中顽强求索的必然产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产物,期间也需要一定的主客观条件和内外因素的促进,而催生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主要依靠三种力量,即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苏俄十月革命成功实践的榜样力量和五四运动焕发出中华民族的觉醒力量。这三种力量相互交集融合,产生了质变,从根本上嬗变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屡遭挫折与失败的局面,催生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进而为中华民族指明了革命的方向、积聚了前行的动力。站在100年后的今人视角来看,这“三种力量”如同永不熄灭的星星之火,永远闪烁在历史的星空里。
    • 王宁
    • 摘要: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中应运而生,并在革命实践中孕育形成了伟大的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的创立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逻辑关系。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为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基石并锻造了坚强的建党主体。另一方面,推动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是伟大建党精神实践基础的重要环节,而伟大建党精神也为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提供了不竭精神动力。伟大建党精神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作用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实践。
    • 廖玉林
    • 摘要: 通过文献收集与梳理分析马克思主义在安徽的早期传播,旨在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指导新时代具体实践。在近代安徽的民主革命、五四运动和新式教育等历史境遇中,马克思主义在安徽境内有了传播和发展的契机。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马克思主义在安徽传播的主体、渠道和内容等方面都呈现出较为鲜明的特色。研究马克思主义在安徽的早期传播,对于当代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坚定信仰、遵循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方法、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强化党的舆论阵地建设与社会风尚引领等具有重要启示。
    • 王琦
    • 摘要: 从"4R"到"SAT-4融",从"人的主体""认知理解""融合求变""认同价值"入手,实现主体、内容、方式、效果的融合,是让马克思主义理论在融媒体传播中显现价值光辉的新机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