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粮
饲料粮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251篇,主要集中在农业经济、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5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10899篇;相关期刊165种,包括致富天地、农业发展与金融、科技致富向导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国草学会饲料生产专业委员会第九届代表大会暨第十八次学术研讨会、中国林牧渔业经济学会饲料经济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交流大会、中国林木渔业经济学会饲料经济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交流大会等;饲料粮的相关文献由259位作者贡献,包括潘耀国、周道玮、孙海霞等。
饲料粮—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10899篇
占比:99.78%
总计:111148篇
饲料粮
-研究学者
- 潘耀国
- 周道玮
- 孙海霞
- 张平宇
- 房义
- 朱行
- 钟荣珍
- 何京
- 冉娟
- 刘慧
- 刘聪
- 刘青敏
- 周小球
- 平远
- 平远(译)
- 张定安
- 张振国
- 彭勇
- 彭少雨
- 李周权
- 李强
- 李泉
- 李爱科
- 李豪强
- 梅方权
- 沈祥礼
- 王妍霏
- 王婷
- 王强
- 王永刚
- 王鑫瑞
- 石奇
- 翟广华
- 袁志清
- 郭作玉
- 钱龙
- 陈宁玲
- 韩俊
- 高立成
- 黄迎新
- 丁丽莉
- 于保平
- 付淑芳
- 任星
- 任洪香
- 何开荫
- 何良友
- 何连琪
- 侯建辉
- 傅雪映
-
-
崔国峰
-
-
摘要:
目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粮食节约行动方案》,要求饲料粮减量代替,寻求新型饲料成为当下畜牧业发展的需求。柞树在我国广泛分布,柞叶产量大,可以作为畜禽饲料进行利用。本文对柞树资源化利用现状及前景进行综述,以期为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一、柞树简介柞树是壳斗科栎属经济植物的总称,又名栎树、橡树,抗寒耐旱、生命力强,在我国广泛分布。从海南到黑龙江都有柞林,在黑龙江五大连池市有柞林21.7万亩。据有关数据,每年用作放养柞蚕的不到6%。
-
-
刘慧
-
-
摘要:
对于国内玉米市场来说,2021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年初,玉米供需关系紧张,价格跌宕起伏,引发高度关注。随后,国家综合运用发展玉米生产、增加玉米及其替代品进口、推进饲料粮减量替代等一系列措施,取得明显成效,玉米供需关系逐步改善,价格逐步回归合理区间。价格有所回落2021年末,东北玉米价格虽比上市初期有所提高。
-
-
韦超南;
黄颖川;
黄小珍
-
-
摘要:
随着牛羊产业的快速发展,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在新发展格局下,饲料粮减量替代迫在眉睫,利用尿素育肥反刍动物是行业节本增效的重要技术支撑。很多养殖户对尿素育肥跃跃欲试,但尿素育肥技术在田阳区发展滞后,绝大多数养户没有进行过系统培训,对技术应用准则把握不当,育肥效果不佳的情况偶有发生。现把一例山羊尿素中毒救助体会报告如下,供相关人员参考。
-
-
王辽卫
-
-
摘要:
2021年生猪养殖快速恢复,饲料产量大幅增加,其中猪饲料产量创历史新高,水产饲料和反刍饲料产量持续增加,家禽饲料居于高位。饲料配方结构趋向多元化,小麦、稻谷、高粱、大麦等替代品用量增加,导致玉米饲用消费下滑;在"降本增效"背景下,饲料中蛋白粕类添加比例下调,抑制豆粕需求,大豆进口量同比减少。2022年预计我国饲料产量将从高位下滑,玉米消费继续受到替代品的影响,豆粕需求将持续低迷。
-
-
李锋;
孔明忠;
刘甜
-
-
摘要:
俄乌冲突对饲料粮影响较大,并延伸影响到养殖业。农发行应高度关注饲料养殖行业风险,稳定政策预期,探索支持粮食进口贸易,进一步壮大“粮食银行”品牌。2月24日,俄罗斯对乌克兰开展特别军事行动,对全球粮食供应带来重大冲击。从国内看,俄乌冲突对我国口粮影响不大,对饲料粮影响较大,并延伸影响到养殖业。针对这些情况,农发行应高度关注饲料养殖行业风险,稳定政策预期,探索支持粮食进口贸易,进一步壮大“粮食银行”品牌。
-
-
刘慧
-
-
摘要:
对于国内玉米市场来说,2021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年初,玉米供需关系紧张,价格跌宕起伏,引发高度关注。随后,国家综合运用发展玉米生产、增加玉米及其替代品进口、推进饲料粮减量替代等一系列措施,取得明显成效,玉米供需关系逐步改善,价格逐步回归合理区间。
-
-
邵海鹏
-
-
摘要:
中国粮食安全既要保障口粮需求,也要满足饲用基本需求。近年来,随着居民收入增长,肉蛋奶等畜产品消费增加,我国畜禽饲养规模不断扩大,对饲料粮的需求持续增长,2021年我国饲料用粮占粮食全部消费比重达到51.7%。在粮食进口量居高不下、价格持续上涨的背景下,“加强饲料粮减量替代”逐渐提上中国养殖业的日程。
-
-
张婷;
周睿;
陈雨生
-
-
摘要:
本研究结合畜产品、水产品消费和饲料料肉比测算我国饲料粮需求量,综合分析我国饲料粮供需形势与供需缺口变动,并利用灰色模型预测2022—2030年我国饲料粮供需状况。结果表明,在不考虑进口的情况下,我国饲料粮始终呈现为供不应求的状态,未来饲料粮需求量强劲增长,2022—2030年供需缺口逐年递增,根据无偏灰色模型和新陈代谢灰色模型的预测结果,2025年供需缺口预期达到10 253.98万吨和12 786.30万吨,2030年供需缺口预期达到10 920.18万吨和17 939.97万吨。为保障饲料粮供给安全,缩小饲料粮供需缺口,应提升粮食供给能力,打破粮食生产面临的资源约束;开发非粮食饲料,减轻饲料粮供给压力;科学养殖,提高饲料转化效率;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实现饲料粮多元进口。
-
-
-
-
摘要:
粮食安全一直是我国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三十多年来我国畜牧业与饲料业迅猛发展,全国粮食消费中近一半被用于饲料加工,导致“人畜争粮”现象日益突出。饲料粮安全作为粮食安全的核心,稳定了饲料粮的供需关系,就能稳住我国粮食安全基本面。
-
-
刘聪;
石奇;
钱龙
-
-
摘要:
以人造植物肉为研究对象,阐述其发展历程和发展现状,梳理植物肉的驱动机制和制约因素,并进行前瞻性预测.结果表明:(1)相比传统肉,人造植物肉在满足消费者健康饮食需求、节约生产要素、降低产出污染等方面具有发展优势.除加强国内畜禽业供给和扩大进口贸易之外,大力发展人造植物肉产业可以作为潜在的第三条路径以适当补充国内肉类供给缺口.(2)当前国内植物肉产业仍处于萌芽发展阶段.2019年国内植物肉产品对传统肉制品的替代率为0.37%,可节约饲料粮99.05万吨.(3)植物肉的后续发展前景值得期待,预测到2050年替代率可增至6.7%,可替代超过1300万吨肉制品和节约4600多万吨饲料粮.基于此,研究结论对促进中国植物肉产业发展、激励畜禽业转型和保障饲料粮安全有着重要的政策启示.
-
-
周道玮;
张平宇;
房义;
神祥金;
孙海霞;
钟荣珍
- 《中国草学会饲料生产专业委员会第九届代表大会暨第十八次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为了理解我国粮食供给与消费的空间分异,分地区研究了粮食原粮、饲料粮的生产与消费.根据空间临近和气候相似原则,将我国31个省区归纳划分为7个粮食生产毗邻区.各个毗邻区内,生产的粮食总量都可以满足本区内的口粮及工业粮需求,全国口粮及工业粮数量供给安全.未来,饲料粮及肉品的生产供给是我国食物安全所面临的新挑战.西部、西南部及中部3个毗邻区粮食原粮及饲料粮的生产与消费基本平衡,需要稳定维持粮食生产,促进草食动物生产.东北部毗邻区是我国饲料粮生产供应区,东南部3个毗邻区是我国饲料粮消费需求区,每年多达0.5亿吨的原粮由东北部调运至东南部,增加了交通运输压力并潜在东北部土地营养贫瘠化趋势.促进东北部饲料粮进行肉品生产转化,特别是通过牛羊等草食动物进行肉品转化,并改调运肉品至东南部可以节约运力80%,并留存粮食营养的50%.东南部3个毗邻区在增加粮食生产的同时,需要限制猪肉生产,促进草食动物生产.未来,中国的粮食增产有限,进口粮食具有不确定性,大力促进草食动物饲养产肉是保障我国粮食及肉品供给安全的根本.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