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颈椎后路手术

颈椎后路手术

颈椎后路手术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42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6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688215篇;相关期刊73种,包括医疗装备、护理学杂志、护理与康复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灾害医学学术会议、第五届全国骨科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研讨会、中华护理学会第2届国际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等;颈椎后路手术的相关文献由369位作者贡献,包括任燕群、卢国樑、张英等。

颈椎后路手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6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88215 占比:99.98%

总计:688327篇

颈椎后路手术—发文趋势图

颈椎后路手术

-研究学者

  • 任燕群
  • 卢国樑
  • 张英
  • 于晨晓
  • 付庆华
  • 任素珍
  • 何巧芳
  • 何花
  • 余毅玲
  • 侯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梁金玉; 郑丽方; 刘羽; 王妍; 陈敏; 张娟; 高园艳; 杨琼
    • 摘要: 目的探讨可调节式头部固定器在颈椎后路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颈椎后路手术患者,采用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术中采取传统头架,观察组术中采取可调节式头部固定器。对比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时间等手术指标,统计并对比压疮发生率,比较手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的颈椎障碍功能指数NDI评分、颈椎生理曲度值及颈椎JOA评分。结果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71.14±11.30)min,住院时间(8.70±1.04)d,短于对照组的(99.22±15.70)min、(11.89±2.10)d;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65.67±16.95)ml,低于对照组的(179.15±28.0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观察组颈椎障碍功能指数NDI评分低于对照组,颈椎生理曲度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调节式头部固定器在颈椎后路手术中应用,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患者颈椎功能障碍及颈椎生理曲度值改善更明显,压疮发生率更低,建议优先选择。
    • 麦惠珍; 谭转改
    • 摘要: 目的探讨自制背心式约束带在颈椎后路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术后轴性症状与颈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行颈椎后路手术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绑带固定肢体,观察组应用自制背心式约束带固定肢体,比较两组颈椎曲度、颈椎功能受损程度、轴性症状发生情况及生命质量[采用SF-36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评估]。结果术后3、6个月,两组颈椎曲度均减小,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颈椎功能受损程度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轴性症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F-36各维度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背心式约束带在颈椎后路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颈椎功能,降低术后轴性症状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 张志刚; 冯永洪; 王志强; 卢国樑
    • 摘要: 目的研究新型头颈固定支架辅助颈椎后路手术对多节段颈椎病患者颈椎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取东莞市中医院2018年5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60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按固定支架不同分为两组,各30例,以回顾性分析展开研究。两组患者均接受颈椎后路术。常规组患者术中采用常规Mayfield头颈固定架系统,新型组患者术中采用新型颈椎头颈固定支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6个月颈椎生理曲度值、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6个月JOA改良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新型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出血量低于常规组;与术前比,术后3、6个月两组患者颈椎生理曲度逐渐升高,NDI评分逐渐降低,新型组患者术后3、6个月颈椎生理曲度值高于常规组,NDI评分低于常规组;新型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3.33%,低于常规组的86.67%(均P0.05);与术后3个月比,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JOA改良率均升高(均P0.05)。结论新型头颈固定支架辅助颈椎后路手术可有效改善多节段颈椎病患者颈椎功能,提升手术固定效果,改善患者颈椎生理曲度,且安全性较高,有利于患者早期恢复。
    • 李书宽
    • 摘要: 目的 探讨颈椎后路手术患者术后硬膜外血肿(SEH)发生状况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至2020年10月唐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300例行颈椎后路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MRI检查SEH情况,将术后发生SEH的患者归为观察组(30例),从未发生SEH的患者中按随机数表法抽取患者(30例),并将其归为对照组.设计一般基线资料调查问卷,询问并记录患者相关基线资料,将可能的影响因素纳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可能导致颈椎后路手术患者术后发生SEH的影响因素.结果 300例行颈椎后路手术患者中,30例术后发生SEH,占10.00%.两组行颈椎后路手术患者的手术节段数、是否切除后纵韧带、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节段数较多、切除后纵韧带、术中出血量多均是行颈椎后路手术患者术后发生SEH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 行颈椎后路手术患者术后SEH发生率为10.00%,可能与手术段数较多、切除后纵韧带、术中出血量多相关,可针对性进行干预以降低SEH发生率.
    • 张静
    • 摘要: 目的:探究颈椎后路手术 45 例体位不安全因素分析及护理。方法:选取 2019 年 2 月 -2019 年 12 月在院进行颈椎后路手 术的 45 例患者,为所有患者提供针对性护理,重点分析体位不安全因素,对患者出现的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后,患者的并发 症明显减少,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为颈椎后路手术患者提供针对性护理能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效果,保障颈椎后 路手术的安全性,适合推广。
    • 张志刚; 冯永洪; 王志强; 卢国樑
    • 摘要: 目的 研究新型头颈固定支架辅助颈椎后路手术对多节段颈椎病患者颈椎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东莞市中医院2018年5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60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按固定支架不同分为两组,各30例,以回顾性分析展开研究.两组患者均接受颈椎后路术.常规组患者术中采用常规Mayfield头颈固定架系统,新型组患者术中采用新型颈椎头颈固定支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6个月颈椎生理曲度值、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6个月JOA改良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新型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出血量低于常规组;与术前比,术后3、6个月两组患者颈椎生理曲度逐渐升高,NDI评分逐渐降低,新型组患者术后3、6个月颈椎生理曲度值高于常规组,NDI评分低于常规组;新型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3.33%,低于常规组的86.67%(均P0.05);与术后3个月比,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JOA改良率均升高(均P0.05).结论 新型头颈固定支架辅助颈椎后路手术可有效改善多节段颈椎病患者颈椎功能,提升手术固定效果,改善患者颈椎生理曲度,且安全性较高,有利于患者早期恢复.
    • 毛林奇; 江云
    • 摘要: 目的 探讨自制上肢约束带在颈椎后路手术中预防胸肋部压力性损伤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5月医院收治的80例行颈椎后路手术患者,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普通传统的约束方式,试验组采用自制的上肢约束带的约束方式.比较两组患者胸肋部皮肤压力性损伤情况、约束带引起的皮肤凹痕深度以及凹痕消退的时间.结果 试验组患者术后胸肋部受压皮肤肤色正常的患者增长了23%,轻度发红的情况降低了35%,无青紫/硬结,水泡或破溃压力性损伤的患者.约束带凹痕的患者较对照组大幅度降低.30 min内约束带凹痕消退的患者数量下降了45%.试验组胸肋部皮肤压力性损伤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自制上肢约束带,平整、柔软、透气性强,避免了术中因约束带安置的不合理导致的约束带堆积、松脱等现象的发生.根据患者的手术方案和个人情况,既可安置于患者的前胸,避免与体位垫直接的接触,又可安置于患者的背部,增强了双上肢与躯干的压力避免了双上肢下垂、扭转、外翻等现象的发生,操作方式简便快捷,缩短了体位安置的时间.扩大了胸肋部皮肤与约束带之间的受力面积,减少了胸前压力,有助于降低颈椎后路手术中胸肋部皮肤的压力性损伤.
    • 吕永涛; 牛裴裴; 夏欢; 李超; 罗秀艳; 邓杰锋; 张谊
    • 摘要: 目的 探讨PDCA循环护理模式对颈椎后路手术患者术后轴性症状(AS)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骨外科收治的88例行颈椎后路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将实施常规护理的4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PDCA循环护理模式的44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出院时的AS发生率,出院后1年AS程度和生活质量.结果 出院时,观察组的AS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1年,观察组的AS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量表(SF-36)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结论 对行颈椎后路手术患者实施PDCA循环护理模式,可有效预防患者术后AS的发生,显著降低远期AS程度,并能显著提高其生活质量.
    • 吴再国; 袁能华
    • 摘要: 目的:探究在颈椎后路手术体位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压力性损伤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以随机法抽选患者并分组,于 2019 年 10 月 -2020 年 10 月内,在到我院就诊的患者群体内,随机抽选 100 例需行颈椎后路手术者纳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手段差异,对患者进行数字编号后分组,接受常规体位护理者编号为 1-50,纳为对照组,以临床护理路径施以体位护理者编号为 51-100,纳为研究组。观察指标(体位摆放时间、术后压力性损伤情况)以统计学手段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较对照组的体位摆放时间更短(P < 0.05);对照组、研究组术后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各为 34%、8%,研究组更低(P < 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颈椎后路手术患者的体位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降低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因此应用及推广价值较高。
    • 李创; 吴斌; 郑启新
    • 摘要: 脊髓型颈椎病可导致颈脊髓功能障碍,常需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方式分为前路手术、后路手术、前后路联合手术和微创手术.前路手术的优点在于可直接切除颈脊髓前方致压物,减压效果明显,植骨融合率高,可减少生理曲度丢失发生率;缺点在于颈脊髓前方严重长节段压迫存在减压不充分的问题.后路手术适合多节段颈脊髓重度受压患者,属于间接减压,减压较为充分且安全;缺点在于可引起颈后轴性痛、C5神经麻痹、颈脊髓神经损伤、颈椎生理曲度难以保持等并发症.颈脊髓前后同时严重压迫的患者通常需要行前后路联合手术.微创手术具有安全、有效、微创的优点,但适应证较严格,应用范围较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