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新村运动
韩国新村运动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14篇,主要集中在农业经济、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社会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4篇、专利文献95766篇;相关期刊100种,包括求实、探索、社会工作等;
韩国新村运动的相关文献由153位作者贡献,包括于恒魁、刘会柏、张敏等。
韩国新村运动—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95766篇
占比:99.88%
总计:95880篇
韩国新村运动
-研究学者
- 于恒魁
- 刘会柏
- 张敏
- 王殿华
- 王玉兰
- 王纪孔
- 聂长久
- 邓海建
- 马宝成
- 龚曼霞
- 于德运
- 付霖
- 代鑫
- 任军利
- 侯立白
- 俞云根
- 倪锦丽
- 冯胜
- 刘义强
- 刘德喜
- 刘惟洲
- 刘清敏
- 刘清泉
- 刘珉
- 包宗顺
- 华彦玲
- 卢先明
- 卢玉志
- 叶超
- 后小仙
- 吕彦儒
- 吴伟
- 吴可亮
- 吴自聪
- 吴长生
- 周义兴
- 周生春
- 唐银辉
- 嘉蓉梅
- 姜栽植韩
- 姜道奎
- 孙德江
- 孟志中
- 宁俊飞
- 宋一鹏
- 尚九宾
- 尚洁澄
- 张伟
- 张佳宇
- 张俊
-
-
王洵;
李沐阳;
宋一鹏;
彭月;
王悦
-
-
摘要:
为了探究新时期我国乡村振兴的发展道路,为我国东北地区的乡村发展提供策略,本文对我国东北地区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中得出相应的制度与政策启示。研究表明,我国东北地区乡村目前存在产业化水平低、农业所需的政策保障不足、农民文化水平偏低、生态环境被破坏等问题。在对韩国新村运动的工农业融合、农科教结合、农民自主性和政策金融的做法进行总结后,提出了我国东北地区乡村要积极实施促进有关产业融合、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完善产学研融合机制、鼓励金融支持以及政府引导激发村民自主性的乡村振兴策略。从韩国新村运动中吸取经验,丰富了乡村振兴方面的相关研究,对我国东北乡村地区振兴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
-
罗馨茹
-
-
摘要:
20世纪70年代,韩国的新村运动通过政府倡导、农民自主参与、构建合理的治理模式等方式,取得了巨大成功。研究发现,我国在文化背景等方面与韩国有很大相似性,通过分析总结韩国新村运动的措施与经验,对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
赵姗姗
-
-
摘要:
20世纪70年代,韩国发起的新村运动取得了巨大成就.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国,在改革背景、文化背景和管理思维上与韩国有很大的相似性.韩国的新村运动是如何进行的,其多元参与是如何实现的,在具体运作时管理体制又是如何设置的等等,通过以上对韩国新村运动成功之处的梳理,对于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
-
卢先明;
刘清泉;
邓正华
-
-
摘要: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韩国新村运动和日本造村运动是乡村振兴的成功案例,其人才队伍建设经验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我国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面临整体人力资源开发的力度不够、组织体制不完善、政策体系不配套等问题,借鉴韩国围绕"勤劳、自助和合作"理念展开的新村运动、人才组织和培养活动,以及日本发挥政府在带头人和接班人培育中的主导作用、依靠农协在组织农民中的优势力量推动造村运动的成功经验,我国应从人才组织和培育激励等方面,创新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体制机制.
-
-
王光荣
-
-
摘要:
日本和韩国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采取了一些社会建设的举措,对增强乡村发展动力和可持续发展发挥了显著作用。通过社会建设,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塑造农民改革创新和自主发展意识,加强农民的协作互助和社会保障,进而激发了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不仅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而且夯实了农村持续发展的基础。在我国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可参考这些经验,增强农村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提高乡村振兴的整体性和全面性,为实现农村现代化创造条件。
-
-
张立;
王波
-
-
摘要:
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韩国新村运动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农村脱贫致富与现代化的成功典型。韩国新村运动在政府的扶持下,逐渐演变为全国性社会运动、民族振兴运动和今天的地球村新村运动。韩国新村运动动态、持续、健康的发展实践对发展中国家的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本文通过总结与借鉴韩国新村运动的成功经验,探索我国乡村振兴在激发乡村内生发展动力、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等方面的路径与机制,以期助力我国乡村全面振兴目标早日实现。
-
-
李博
-
-
摘要:
在韩国新村运动中,社会资本提升了普通民众自我管理的主体精神与参与的行动能力,社会资本是多元合作治理新模式形成及其顺利运行的前提,社会资本的成长有赖于一定的社会自由空间与恰当的政府引导。韩国新村运动带来以下启示:抛弃对政府能力的迷信,回避强势他组织的社会管理方式;培育公共精神,为社会治理秩序的形成建立内在的主观基础;培育真正属于社会自己的组织网络。
-
-
代鑫;
张春颜
-
-
摘要:
贫困问题一直是困扰很多国家的难题,时下我国正处于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加之贫富差距过大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和矛盾层出不穷,如若继续走"普惠式"扶贫的老路子实难以突破眼下的困境;因此,如何发挥扶贫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结合日韩等国的扶贫经验,可以大体从形成正向激励,树立主观能动的价值取向,由原来政府主导的单向扶贫模式转向政府主导+多元主体积极主动的双向互动扶贫模式等方面入手.
-
-
卢玉志;
顾维萍;
贾哲
-
-
摘要:
韩国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新村运动是国际上农村变革的一个典范,新村运动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村金融提供的支持.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到2050年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以借鉴韩国新村运动的成功经验,充分发挥农村金融的支持作用.
-
-
张俊;
陈佩瑶
-
-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这一重大部署为今后一段时期农业农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解决新时期的矛盾和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在回溯韩国新村运动开展情况基础上,深入分析新村运动中内生主体力量培育的演变过程,选取其中有借鉴意义的做法并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中国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要重视“人”的作用、解决好“人”的难题,在形成激励和约束制度相结合的绩效考核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农科教结合激活乡村振兴的人力资源,通过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整合乡村振兴的潜在资源,以此激发乡村内部主体的创新活力,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