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瘢痕子宫
非瘢痕子宫的相关文献在2009年到2022年内共计80篇,主要集中在妇产科学、临床医学、矿业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0篇、专利文献137380篇;相关期刊45种,包括母婴世界、中国医学工程、中国当代医药等;
非瘢痕子宫的相关文献由95位作者贡献,包括吕淑芹、王丽琴、花蕾蕾等。
非瘢痕子宫—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37380篇
占比:99.94%
总计:137460篇
非瘢痕子宫
-研究学者
- 吕淑芹
- 王丽琴
- 花蕾蕾
- 谢慧
- 赵小华
- 马世杰
- 丁正风
- 丁艳歌
- 乌云
- 付婧
- 何丽雅
- 何雪美
- 倪丽
- 冯小玲
- 冯雨梅
- 刘建美
- 刘惠莉
- 刘湘
- 吕敏
- 吕晓莹
- 周琼
- 夏嘉红
- 姑丽米热·吐尔逊
- 姜楠
- 孙波
- 孟苏皖
- 张宁
- 张录兰
- 张昆
- 张烨
- 张燕群
- 张珍
- 张秀玲
- 张蓉
- 张金波
- 张雪媛
- 成霞霞
- 戴文娟
- 易淑文
- 曹细英
- 朱安文
- 李全惠
- 李娜
- 李成清
- 李长剑
- 杜凤英
- 杜晓晋
- 杨承竟
- 杨晓艳
- 杨晓艳1
-
-
倪丽;
吕敏
-
-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剖宫产与非瘢痕子宫产妇剖宫产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中医院收治的800例行剖宫产的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为瘢痕子宫分为A组和B组,每组400例。两组产妇均开展剖宫产手术,分析两组产妇子宫情况、胎盘情况与手术指标差异。结果A组先兆子宫破裂、子宫破裂比例高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前置胎盘率、胎盘粘连率、胎盘植入率等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手术时间、恶露持续时间等指标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开展剖宫产手术危险高于非瘢痕子宫产妇,因此临床需严格控制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
-
-
周琼;
王少帅
-
-
摘要:
目的探讨完全性子宫破裂的发病现状、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母婴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20年5月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37例完全性子宫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有子宫瘢痕分为瘢痕子宫组(n=27)和非瘢痕子宫组(n=10)。比较两组基线资料、破裂部位、临床表现及母婴结局。结果妊娠中晚期完全性子宫破裂发生率为0.056%,其中产前子宫破裂发生率为0.041%,产时子宫破裂发生率为0.015%。瘢痕子宫孕产妇完全性子宫破裂发生率为0.344%,其中产前破裂、产时破裂占比分别为0.255%和0.089%;非瘢痕子宫孕产妇完全性子宫破裂发生率为0.017%,其中产前破裂和产时破裂占比分别为0.012%和0.005%。瘢痕子宫孕产妇完全性子宫破裂发生率显著高于非瘢痕子宫孕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子宫破裂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表现及妊娠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全性子宫破裂对妊娠结局影响巨大,瘢痕子宫仍然是其主要危险因素,但也应重视胎盘植入、异位妊娠等引起非瘢痕子宫破裂的少见因素。
-
-
马俊英
-
-
摘要:
目的 探讨瘢痕子宫与非瘢痕子宫剖宫产的临床效果.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8-09—2020-04间在中牟县人民医院妇产科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依据剖宫产史分为首次剖宫产组(非瘢痕子宫组)和二次剖宫产组(瘢痕子宫组).比较2组的分娩相关指标及子宫异常情况.结果 共纳入90例产妇,每组45例.2组产妇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瘢痕子宫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产后恶露持续时间均少于瘢痕子宫组,子宫异常率低于瘢痕子宫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非瘢痕子宫组比较,瘢痕子宫组的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分娩风险较高.应依据产妇的一般情况、分娩史、首次剖宫产的指征和方式、产后恢复情况,以及二次分娩间隔时间等因素,全面综合考虑,合理选取分娩方式.
-
-
黄雪鹏
-
-
摘要:
目的:比较瘢痕子宫与非瘢痕子宫阴道试产的临床结局.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24例瘢痕子宫孕妇为观察组,并另选同期本院收治的24例非瘢痕子宫患者为对照组,两组均经阴道试产,比较两组助产率、剖宫产、临床指标及并发症率.结果:比较两组临床结局,观察组的助产率、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29.17% 高于对照组的12.51%,无显著差异(χ2=2.021,P=0.155).结论:阴道试产应用于瘢痕子宫孕妇是可行的,医护人员需做好术前准备,避免对孕妇及婴儿造成不利影响,最大程度降低手术风险,尽可能保证母婴安全.
-
-
赵颖;
赵红花;
张蓉;
吕晓莹;
王彩凤;
白晓霞;
赵鹏
-
-
摘要:
孕期自发性子宫破裂是一种罕见的妊娠并发症,绝大多数的子宫破裂都继发于前次子宫手术史导致的子宫瘢痕,并发生在妊娠晚期分娩产程中.发生在妊娠中期、无宫缩的非瘢痕子宫自发性子宫破裂更是少见.本文报道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1991年至2020年收治的4例非瘢痕子宫妊娠中期自发性子宫破裂病例,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等.结果显示,非瘢痕子宫妊娠中期自发性子宫破裂比较罕发;既往有宫腔手术史、子宫畸形、中孕期引产是其高危因素,具备上述两项或以上者子宫破裂的风险大大升高;多数患者具有典型症状,少数可无任何异常;仔细全面的超声检查可确诊;一经确诊,需立即手术.
-
-
王小芹
-
-
摘要:
目的:研究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与非瘢痕子宫剖宫产手术的效果.方法: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剖宫产产妇160例,其中80例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产妇纳入瘢痕组,80例非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妇纳入非瘢痕组.比较两组产妇剖宫产具体情况.结果:瘢痕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手术用时、分娩用时、恶露持续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非瘢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具有瘢痕子宫因素的产妇进行剖宫产手术,不仅术中和术后出血量较多,而且手术用时和恶露持续时间较长,产妇也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因此,对于一些不具备指征的剖宫产,必须加大临床控制力度,以降低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的发生率.
-
-
杨承竟
-
-
摘要:
目的 探讨瘢痕子宫二次剖宫产与非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妇术中、术后手术指标对比分析.方法 随机抽取我科2016年12月-2019年12月的瘢痕子宫二次剖宫产产妇共计30例作为研究组,另随机抽取同期非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妇3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产妇术中、术后手术指标临床对比分析.结果 对照组产妇手术指标优于研究组,重症监护室住院率和产后出血例数均低于研究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非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妇相比,瘢痕子宫二次剖宫产产妇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母婴不良妊娠结局较多.
-
-
-
-
陈静
-
-
摘要:
目的 探讨比较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二次剖宫产与非瘢痕子宫剖宫产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50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二次剖宫产产妇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50例非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阴道出血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体温、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肛门排气时间、阴道出血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456.21±41.55)ml多于对照组的(354.57±22.21)ml,手术时间(1.78±0.22)h长于对照组的(1.01±0.24)h,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实施剖宫产较非瘢痕子宫手术时间长,出血比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