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演变
产业结构演变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0年内共计162篇,主要集中在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经济计划与管理、经济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1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760515篇;相关期刊134种,包括北方经济、经济研究参考、经济研究导刊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投入产出学会第六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等;产业结构演变的相关文献由225位作者贡献,包括李诚固、刘艳军、吴仁洪等。
产业结构演变—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760515篇
占比:99.99%
总计:1760677篇
产业结构演变
-研究学者
- 李诚固
- 刘艳军
- 吴仁洪
- 董会和
- 侯银辉
- 刘玉霞
- 叶小叶
- 崔木花
- 张婧
- 张玉春
- 张鸿
- 李如生
- 李宗植
- 梁强
- 王颖
- 胡钢
- 陈芳
- DUAN Jinliang
- LI Qian
- PU Xiaomei
- WANG Youhan
- 丁浩金
- 万志博
- 万鲁河
- 严康
- 云南省经济委员会
- 付佳
- 何建勃
- 何立胜
- 余宥作
- 傅家荣
- 储东涛
- 储成君
- 冯海红
- 刘保珺
- 刘冲
- 刘文新
- 刘晗
- 刘涛
- 刘畅
- 刘硕
- 刘锦扬
- 刘锦棠
- 刘长庚
- 原毅军
- 古丽鲜·艾孜孜
- 古小松
- 史书琦
- 吴旗韬
- 吴朝国
-
-
崔木花
-
-
摘要:
以典型煤炭资源型城市——淮北市为例,利用典型相关分析和ⅢSNE等方法,对其2007—2017年产业结构演变的环境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淮北市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煤炭相关产业、非煤产业及建筑业与污染排放均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其中第一产业、煤炭相关产业和建筑业与SO2和烟(粉)尘排放相关性较大,非煤产业与工业废水和固废排放相关性较大,第三产业与污染排放的相关性相对较小;(2)从产业结构熵值来看,2009-2016年,淮北市产业结构进入了一个快速调整转型期,产业结构熵值逐渐变小,各产业间的协同性日趋向好;(3)样本期内,淮北市产业结构演变指数(et)与环境影响指数(ⅢSNE)基本呈同步变化,呈现出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即随着产业结构熵值的变小,产业结构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不断降低.
-
-
敬莉;
李天然
-
-
摘要:
城市化水平的高低直接衡量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而城市化进程与产业结构演变之间的匹配性是城市化水平稳定提升的重要条件.利用DMSP和NPP综合夜间灯光指数测度城市化水平,并通过与产业结构偏离度和结构变动值回归,发现乌鲁木齐城市化水平与产业结构变动高度匹配,但是城市化发展质量不高.应该以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继续强化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提升乌鲁木齐高质量城市化水平,才能继续保持推动新疆经济增长的区域增长极地位.
-
-
崔木花
-
-
摘要:
以典型煤炭资源型城市——淮北市为例,利用典型相关分析和IIISNE等方法,对其2007—2017年产业结构演变的环境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淮北市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煤炭相关产业、非煤产业及建筑业与污染排放均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其中第一产业、煤炭相关产业和建筑业与SO 2和烟(粉)尘排放相关性较大,非煤产业与工业废水和固废排放相关性较大,第三产业与污染排放的相关性相对较小;(2)从产业结构熵值来看,2009-2016年,淮北市产业结构进入了一个快速调整转型期,产业结构熵值逐渐变小,各产业间的协同性日趋向好;(3)样本期内,淮北市产业结构演变指数(e t)与环境影响指数(IIISNE)基本呈同步变化,呈现出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即随着产业结构熵值的变小,产业结构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不断降低。
-
-
-
盛翠萍
-
-
摘要:
山东省经济规模总量大,持续保持中高速增长.本文结合产业结构演变的有关理论,分析了山东省产业结构的现状、 问题,发现山东省产业结构已实现"三二一"模式的转变,但存在产业结构发展不协调,产业投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并结合山东省实际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
-
张辉
-
-
摘要: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了爬坡过坎的攻坚阶段,迫切需要通过转变发展方式,升级产业结构,转换发展动力,迈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阶段.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改革开放为界,中国的产业结构经历了从建立完善的工业体系到三次产业的均衡发展的两个不同阶段,前一个阶段以重工业为主的发展策略为后一阶段经济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深,中国产业发展的动力也逐渐从依赖要素配置效率的改善向以技术进步为主导的生产模式转换.未来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需要立足于中国仍将长期处于战略机遇期的现实,依托五大发展路径,扎实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
-
-
史书琦;
张杜娟
-
-
摘要:
山西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工业基地,过去传统的“一煤独大”的产业结构影响限制了山西各方面的进一步发展.采用区位商方法处理数据,分析山西省2008-2017年产业结构演变情况.结果 表明2014年山西省第三产业比重已经超过第二产业,2017年GDP值增长为15 528.42亿元,迈出了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步伐.
-
-
-
LI Qian;
WANG Youhan;
DUAN Jinliang;
PU Xiaomei
-
-
摘要:
产业结构演变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有着密切的联系,从流域尺度上分析二者的关系,可更好地理解流域内部产业分布模式和城市空间布局的关系.以嘉陵江流域1992年、2000年和2013年74个县域单元产业结构演变的城市化响应系数为指标,研究发现:嘉陵江流域产业结构演变的城市化响应强度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性,中上游流域大部分县域产业结构演变的城市化响应强度值较低,1992年至2013年响应值有所增长但变化缓慢;下游流域产业结构演变的城市化响应强度值较高,研究期响应值增长明显且速度较快;整个流域中上游与下游产业结构演变的城市化响应强度的差距呈增大趋势.嘉陵江流域产业结构演变的城市化响应强度出现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产业发展与城镇化水平协调性较差.研究建议,嘉陵江上游流域城市可通过产业转型与城市空间重构,中游流域产业结构升级与城市群建设,下游流域产业集聚与城市功能优化等方式来提升产业结构演变的城镇化响应的协调性.
-
-
马骥;
庞靖民
-
-
摘要: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既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体现.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排头兵,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的经济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产业结构经历了从第二产业占优势到第三产业占优势的变化,从轻工业主导到重工业主导的演变,从传统支柱产业主导到新兴支柱产业主导、 再到现代产业主导的发展,以及从传统服务业主导到现代服务业主导的嬗变.广东省产业结构的巨大变化说明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代,以广东省产业结构的演变来诠释习近平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经济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基础意义和理论意义.新时代的历史定位要求我们必须更加重视发展实体经济,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以科技和体制机制创新推进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