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务创新
银行业务创新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91篇,主要集中在财政、金融、经济计划与管理、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1篇、专利文献72633篇;相关期刊67种,包括活力、经济技术协作信息、金融发展研究等;
银行业务创新的相关文献由105位作者贡献,包括余维法、李亚菲、秦光启等。
银行业务创新—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72633篇
占比:99.87%
总计:72724篇
银行业务创新
-研究学者
- 余维法
- 李亚菲
- 秦光启
- 霍光伟
- 丁娟
- 丁旭东
- 丛建哲
- 仇弘越
- 付兴虎
- 何理
- 冯科
- 刘兴赛1
- 刘剑平
- 刘岩方
- 刘建青
- 刘思
- 刘永明
- 刘泰然
- 刘滨莉
- 刘肖原
- 刘荟
- 刘雨峰
- 刘靖明
- 卓娟秀
- 单懿
- 吴敏
- 吴水龙
- 吴继强
- 周朝阳
- 周莹
- 唐时达
- 姜进强
- 孙曙光
- 宋柯
- 宋豪
- 左建新
- 巴苏和
- 张君
- 张新存
- 张柳英
- 张长江
- 张韶晖
- 张韶辉
- 彭飞
- 徐志宏
- 徐美光
- 施峥嵘
- 晏贵宾
- 朱国陵
- 李增耀
-
-
陈枫琳
-
-
摘要: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提高科技竞争力已成为银行业务创新发展的关键动能。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强基础研究,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自主创新,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并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技术的新变革带来金融科技发展新机遇。
-
-
何理;
冯科;
刘雨峰
-
-
摘要:
本文区分商业银行外部与内部的金融科技,基于存、贷、汇业务进行综合分析,根据不同的影响渠道,探讨了金融科技的发展如何降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并以2011—2020年商业银行相关数据为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发展降低了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异质性分析表明,商业银行规模对于金融科技影响其风险承担的效果具有调节效应,银行规模越大,则金融科技的风险缓释效果越明显;另外,商业银行类型、股权结构同样可以产生异质性影响。进一步在相关机制探讨中,对资产端与中间业务端的影响渠道进行了检验。最后,基于现实背景和研究结论提出了政策建议。
-
-
吴继强
-
-
摘要:
近年来,金融市场竞争加剧,银行业务创新和成本控制需求迫切,业务连续性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做好技术架构优化转型,满足金融业务创新和发展需求,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尤其是提高广域网安全保障能力,降低运营成本,防范科技安全风险,成为各银行的研究重点。
-
-
丁旭东
-
-
摘要:
工商银行分布式云计算运维转型主要由两个因素驱动:一是外部因素,工商银行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鼓励加大在核心系统和关键技术研发创新,研究开源技术在银行重要信息系统的应用;二是内部因素,工商银行业务创新需要具有对海量数据的处理能力、分析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面对客户互联网化、移动化发展趋势,工商银行在大数据、电子商务、互联互通、客户体验等战术层面积极应对。
-
-
贾俊刚
-
-
摘要:
近些年来,科技赋能和科技创新已经成为银行业务创新的主要动力、招商银行从2012年开始建设金融云,以先进的科技平台有力支撑全行持续转型的业务发展需求、不断增加的客户规模、极致用户体验要求,以及不断提升的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管要求。
-
-
-
刘兴赛1
-
-
摘要:
一、金融科技加速与银行业务融合金融科技概念在国内崛起于2016年。它特指应用于金融领域的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彼时,区块链在国内掀起一波学习讨论的热潮,加速了金融科技概念的普及。进入2017年,央行成立金融科技委员会,金融科技发展得到官方正式背书。刷脸取款、智能投顾等依托金融科技的金融产品开始跃入人们视野。而进入2018年,金融科技与银行业务的融合开始不断加速,成为银行业务创新的新推手。
-
-
-
-
摘要:
3月20日,由网金联盟主办的“突围数字转型”——第十届网金联盟大会在京顺利召开。本届峰会立足数字化转型,组织业界数字化转型先行者分享优秀案例,交流转型心得,旨在帮助银行修炼内功,迎接严峻挑战,实现转型思路互通,推动行业变革,突围转型困局,成就银行业务创新。共有来自银行业、研究机构、金融科技企业等的300余位嘉宾出席。
-
-
-
李娜
-
-
摘要:
我国信用卡业务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信用卡套现问题却越来越严重.信用卡套现行为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银行的考核激励机制不完善和过时的商业模式,以及利率市场化不足造成社会融资成本过高.对信用卡套现问题,应采取“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的策略,并从银行业务创新、强化外包机构责任、规范银行自身行为、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等方面着手,从根本上防范和制止信用卡套现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