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出率
采出率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303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工业经济、石油、天然气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5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174005篇;相关期刊85种,包括科技致富向导、煤、煤炭工程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2012全国煤矿安全、高效、洁净开采与支护技术新进展学术研讨会、陕西省煤炭学会2010学术年会、2007年全国煤矿高效集约化开采技术与机电一体化装备研讨会等;采出率的相关文献由535位作者贡献,包括屠世浩、王家臣、石平五等。
采出率—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74005篇
占比:99.83%
总计:174305篇
采出率
-研究学者
- 屠世浩
- 王家臣
- 石平五
- 袁永
- 吴士良
- 汪云甲
- 连达军
- 郭敏
- 刘志文
- 刘生忠
- 吴成宏
- 商铁林
- 孙明
- 孟士通
- 屠洪盛
- 张俊义
- 张华兴
- 张树林
- 张锦旺
- 戴华阳
- 李世慧
- 李振安
- 李长营
- 杨保健
- 杨富锋
- 樊运策
- 段会强
- 沈玉旭
- 王广胜
- 王沉
- 王金华
- 肖建新
- 范志忠
- 荆志星
- 赵伟伟
- 赵景礼
- 郝长胜
- 郭远游
- 钟利军
- 闫少宏
- 韩锋
- 黄旭
- 黄福昌
- Shao Xianjie
- Xie Qihong
- 万斌
- 乔立瑾
- 习明哲
- 于亚男
- 于景阳
-
-
-
-
摘要:
未来已来唯创者先我国煤矿井工开采占90%以上,井工煤矿普遍采用传统垮落法开采,其煤炭产量占全世界井工煤炭总产量70%以上。长期以来由于大量的建筑物下、铁路下、水体下和承压水上(简称“三下一上”)压煤等,我国煤炭资源采出率平均只有40%左右,垮落法开采在获得资源的同时,造成地下水流失、土地资源破坏、大量研石排放等一系列环境污染与破坏问题,不能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
-
江雷;
王旭东;
祁敬
-
-
摘要:
煤矿充填开采是指矸石等固废加工粉碎后,加入粉煤灰等材料使其形成膏状浆体,然后利用自身重力或者人工机械的方式输送到井下采空区,对采空区进行充填,能够有效地利用煤矸石等废弃物,推动煤矿企业可持续发展。解决“三下”压煤技术难题,防止地表沉降,提高煤矿采出率,是实现煤矿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可靠技术手段。近年来,国内外通过自主研发、科技创新与技术攻关,逐步对充填技术与设备进行研究与实验,形成了煤矿综采空区高效充填成套技术与装备体系,并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
-
王良
-
-
摘要:
厚煤层放顶煤开采工艺中煤量损失较大,顶煤的采出率较低,为提高顶煤的采出率,针对三种放煤方式的顶煤采出率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三种放煤方式中,以分段多轮间隔放煤时顶煤的采出率最高,为95.1%;其次为分段间隔放煤,顶煤的采出率为90.1%;最差的为分段顺序放煤形式,顶煤的采出率为76.9%。
-
-
王冬
-
-
摘要:
我国西部地区的煤层分布多以大倾角厚煤层的形式赋存,其开采难度较大,应对其放煤工艺参数进行合理的选择。采用离散元分析的方式,对不同工艺参数下顶煤的冒落形态进行模拟,对采出率及含矸率进行对比分析。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放煤步距0.6 m、采高2 m时顶煤的采出率最高为94.5%,此时的含矸率为3%,满足煤矿的开采需求,此为工作面最合理的放煤工艺参数。
-
-
董波
-
-
摘要:
为了提高大采高松软厚煤层综放开采顶煤采出率,以斜沟矿23113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FALC3D数值模拟软件对不同采高下顶煤的应力峰值及水平位移变形量进行分析,并对不同采高下的顶煤冒落状态进行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可为矿井地质条件相类似厚煤层工作面的高产高效开采提供参考与借鉴。
-
-
张杰
-
-
摘要:
对于厚煤层的开采,我国多采用综采放顶煤的方式,这种方式实现了一次采全高,可以降低开采的工程量及巷道的维护量,具有广泛的应用,但同时存在着采出率较低的问题,影响了煤矿的开采效率.针对综采放顶煤的采放比及步距进行实验分析,从而确定合理的工艺参数提高煤层的采出率.依据煤矿的现场工程条件,进行实验模型的搭建,采用不同的采放比及步距进行实验分析,对采出率进行统计.结果 表明,在进行厚煤层的综采时,选择较大的采放比有利于顶煤的开采,一刀一放的采放步距可以获得最佳的采出率.提高综采放顶煤的采出率,从而有效的提高煤矿的开采效率,可以提高煤炭的经济效益,发挥我国煤炭大国的优势,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
-
李强
-
-
摘要:
为了提高煤矿井下开采的经济效益,对井下的采煤工艺进行优化,通过分析斜沟煤矿矿井的水文地质条件,按照优化原则从采出率、安全开采、先进技术与设备方面对采煤工艺进行优化改进,确定优化后的采煤工艺流程,并在斜沟煤矿18101工作面中进行实际应用,结果表明,采用优化后的采煤工艺日采煤量达2290 t,煤层总开采时间有所降低,矿井经济效益明显提升.
-
-
寇海萍
-
-
摘要:
为进一步保证综采工作面的采煤效率和安全性,以21051工作面为例在分析其地质、煤层以及顶底板情况的基础上,拟采用走向长壁放顶采煤工艺,并基于PFC2 D数值模拟软件对不同放煤步距和采高下的采出率和含矸率进行对比分析,最终结合数值模拟结果和经济、成本得出走向长壁放顶采煤工艺下的最佳工艺参数.
-
-
-
张树林
-
-
摘要:
沿空留巷技术为实现煤炭资源的高采出率提供了可能,而巷道围岩的支护方式以及煤柱的合理宽度是沿空留巷技术成败的关键。本文以杨村煤矿掘进工作面为研究背景,探究新支护方式及煤柱宽度下巷道围岩的稳定性,现场实测结果表明:5m煤柱及优化支护方案可有效控制沿空掘巷围岩的变形,保证了煤炭资源安全高产高效开采。
-
-
陈忠辉;
陈庆丰;
马宁
- 《2012全国煤矿安全、高效、洁净开采与支护技术新进展学术研讨会》
| 2012年
-
摘要:
煤炭的采出率和含矸率是综放开采放煤的关键问题.通过相似材料试验和现场实测,研究了综放开采过量放煤过程中顶煤采出率和含矸率之间的动态关系,试验结果表明两者符合双负指数函数关系.利用系统工程理论和综合经济效益理论分析了采煤和洗选综合经济效益随含矸率的变化关系,针对平朔矿区的煤层开采和洗选工艺,获得了采选最佳经济效益以及相应的含矸率.
-
-
胡建军;
李万仕
- 《陕西省煤炭学会2010学术年会》
| 2010年
-
摘要:
对综放工作面顶煤的变形破碎过程和煤炭损失构成进行了详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顶煤的变形与破碎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支架的反复支撑有利于提高顶煤的破碎效果,其放出量与放煤步距有很大的关系;下沟煤矿综放工作面煤炭损失主要有初末采损失、两端头损失及放煤工艺损失等构成.最后从技术和管理方面提出了提高综放工作面煤炭采出率的有效途径.
-
-
王金华
- 《第234场中国工程科技论坛——深部矿产资源高效开发与利用》
| 2016年
-
摘要:
厚及特厚煤层可采储量占我国煤炭总可采储量的44%左右,大采高综放开采技术是我国特厚煤层安全高效开采的新方法.本文在分析我国煤炭综放开采技术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以塔山煤矿8105工作面为工程背景,研究了14~20m特厚煤层大采高综放工作面顶煤顶板运移规律,成功研发了大采高综放工作面围岩控制技术、高效高采出率放煤技术装备,以及"低瓦斯赋存,高瓦斯涌出"条件下安全保障等关键技术.塔山煤矿8105大采高综放工作面关键技术与装备的研发成功,使工作面采出率达到88.9%,工作面设备平均开机率达到92.1%,2011年累计生产原煤1084.9万t,实现了特厚煤层大采高综放技术装备的重大突破.
-
-
戴华阳;
闫伟涛;
王志军;
阎跃观;
白志辉
- 《第234场中国工程科技论坛——深部矿产资源高效开发与利用》
| 2016年
-
摘要:
针对峰峰矿区某高瓦斯井密集村庄、千米采深的压煤问题,基于协调式条带开采和协调式跳采技术,研究设计了"采1留1"协调式条带、"采2留1"协调式条带和"采2留1"协调式跳采三种开采方案.通过可行性论证和地表影响情况综合分析,提出了该矿村庄下厚煤层大采深条件下"采2留1"协调式条带开采方案.按照该方案,即可保证井上下安全,提高煤柱的采出率,提高生产效率;又可有效地减缓地表移动变形,控制损坏程度.设计研究结果对千米采深条件矿井的采煤具有借鉴作用.
-
-
黄福昌
- 《第七次煤炭科学技术大会》
| 2011年
-
摘要:
兖矿集团从不同矿井的生产地质条件出发,本文针对综采放顶煤存在的技术难题,在综放关键设备研制和设备优化配置、生产工艺、安全保障、提高采出率和煤质保证、采区巷道布置方式和支护等方面进行了技术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开辟了一条实现厚煤层开采投入低、产出高、效益好的最佳途径,形成了以矿井和工作面大型化、集中化、系统化为主导,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综放开采核心技术,以期能为煤矿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
-
王应都
- 《第七次煤炭科学技术大会》
| 2011年
-
摘要:
本文介绍了深埋深大倾角特殊地质状况下放顶煤采煤工艺的调整,保证了综放设备在特殊地质煤层中的适应性,提出了适合不稳定煤厚下的放煤方式,在减少含矸率的同时显著提高了工作面采出率,总结出了适合类似地质状况下采煤工艺的特殊要求,对实现矿井的安全生产和高产高效具有重大意义。
-
-
石平五
- 《陕西省煤炭学会2010学术年会》
| 2010年
-
摘要:
科学采煤是关系到我国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方针.本文结合陕西省煤炭工业发展现状,着重分析了长壁综合机械化采煤发展现状,提出必须根据煤层赋存条件和环境承载能力确定合理的开发强度;综采放顶煤开采的关键是必须进行本质安全开采研究;小煤矿开采方法需要规范化和提高机械化水平,以及总体提高我国煤炭资源采出率等问题.
-
-
李奎水
- 《2006年度煤炭工业总工程师论坛》
| 2006年
-
摘要:
矿井进入深部开采,所剩资源有限。利用有限的资源,优化设计,减少损失,增加煤炭可采储量,使煤炭资源的开采做到无井筒煤柱、无水平大巷煤柱、无采区上下山煤柱、无工作面间的煤柱。煤炭采出率大幅度提高,延长了矿井服务年限,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
李宗宇;
袁锦亮;
何云峰;
徐士胜
- 《2017年全国天然气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凝析气藏衰竭式开发不可避免会面临反凝析问题.笔者结合多年开发实践,提出雾状反凝析控制机理,即利用凝析油析出之初呈雾状临界状态,通过提高天然气流速使反凝析油即时形成即时采出,使体系处于非平衡状态,实现在地层压力低于露点压力下反凝析油始终无法形成连续相,通过延长雾状流压力窗口实现控制反凝析.分析了雾状流控制的五大影响因素,并提出合理高采速、合理井网井距、差异化配产三大举措相结合的雾状反凝析控制技术.该技术应用于雅克拉白垩系凝析气藏,开发十二年来在地层压力低于露点压力14MPa下无明显反凝析,其中优先开发的下气层凝析油采出程度高达67.8%,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对国内外类似凝析气藏开发有较大借鉴意义.
-
-
李宗宇;
袁锦亮;
何云峰;
徐士胜
- 《2017年全国天然气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凝析气藏衰竭式开发不可避免会面临反凝析问题.笔者结合多年开发实践,提出雾状反凝析控制机理,即利用凝析油析出之初呈雾状临界状态,通过提高天然气流速使反凝析油即时形成即时采出,使体系处于非平衡状态,实现在地层压力低于露点压力下反凝析油始终无法形成连续相,通过延长雾状流压力窗口实现控制反凝析.分析了雾状流控制的五大影响因素,并提出合理高采速、合理井网井距、差异化配产三大举措相结合的雾状反凝析控制技术.该技术应用于雅克拉白垩系凝析气藏,开发十二年来在地层压力低于露点压力14MPa下无明显反凝析,其中优先开发的下气层凝析油采出程度高达67.8%,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对国内外类似凝析气藏开发有较大借鉴意义.
-
-
-
-
-
-
-
-
-
-
- 南京瑞路通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公开公告日期:2020-07-28
-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改进的油田生产井采出液含水率的自动测量装置,包括:控制器、进液管、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和出液管;第一管路上设有第一电动阀门;第二管路上,沿管内液体流向依次设有第二电动阀门、第一静态混合器、压力表、第二静态混合器和含水率传感器;第一静态混合器与第二静态混合器中间的管道,管径由大到小均匀变化到预设管径;控制器分别与第一电动阀门和第二电动阀门控制连接;控制器分别与压力表和含水率传感器通讯连接。进行含水率测量时,该装置通过第一过渡管道,管径从大到小的变化,可增大采出液的流速,配合静态混合器,让采出液得到充分混合再进行准确测量;该装置所需的部件较少、结构简单、体积小,测量准确性较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