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红外线扫描
近红外线扫描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17年内共计118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肿瘤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6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76327篇;相关期刊91种,包括上海预防医学、临床医药实践、中国疗养医学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乳腺疾病学术会议、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乳腺疾病学术研讨会等;近红外线扫描的相关文献由227位作者贡献,包括李蓉、刘同淮、张少华等。
近红外线扫描—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76327篇
占比:99.93%
总计:176445篇
近红外线扫描
-研究学者
- 李蓉
- 刘同淮
- 张少华
- 任洪伟
- 刘光荣
- 刘存
- 孙学军
- 尹晓丹
- 庄鑫
- 张代玲
- 徐琼
- 李银良
- 杜洁
- 杨映泓
- 查跃英
- 王红
- 褚海波
- 边海燕
- 陈晓
- 陈盛亮
- 鲁德萍
- 黄凤瑞
- 丁岩
- 丁玉珍
- 万晓慧
- 于大有
- 于海泓
- 云小余
- 付珂妍
- 付虹
- 任敏
- 何慎强
- 何淑祯
- 何珂妍
- 何萍
- 余永康
- 余泽辉
- 共建国
- 刘云屏
- 刘文宽
- 刘杨
- 刘永利
- 刘汉
- 刘谨
- 刘铮
- 刘锦平
- 勾厚义
- 华玫
- 古丽娜
- 史红仙
-
-
施薇
-
-
摘要:
目的:探讨乳腺良恶性疾病诊断中近红外线扫描、X线摄影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间我院接诊的125例乳腺良恶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近红外线扫描、X线摄影检查结果,并将两种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①病理检查中,乳腺良性疾病者74例,乳腺恶性疾病者51例;②X线摄影诊断敏感度94.12%、准确度92.00%、特异度90.54%均显著高于近红外线扫描78.43%、73.60%、70.27%(P<0.05).结论:相较于近红外线扫描,X线摄影在乳腺良恶性疾病诊断中应用价值更高,值得推广.
-
-
潘静
-
-
摘要:
目的 评定近红外线扫描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用近红外线扫描共检查患病人数1744人,并且将部分病人行病理学诊断,将术前近红外线检查与术后病理诊断做了比较.结果 近红外线扫描能识别出不同的乳腺疾病,并能识别出乳腺的良、恶性肿瘤.结论 近红外线扫描在乳腺疾病诊断上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
-
聂德红;
李洪义;
李凯;
黄小飞
-
-
摘要:
乳腺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女性的健康。随着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形成了以乳腺X线摄影、超声波诊断为基础的乳腺癌筛查手段,以近红外线扫描、CT、MR、乳腺核医学检查为辅助的乳腺癌补充诊断手段,从更多角度提供丰富信息,进一步提高乳腺癌的诊断率。多种影像检查手段已用于乳腺癌的筛查、诊断及治疗,综合应用影像学检查方法是乳腺癌影像诊断的主要发展趋势。通过系统分析乳腺癌的常用影像学检查及其特点,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多诊疗依据。%The incidence of breast cancer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The phenomenon has seriously threatened health of female.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mammography and ultrasoni diagnosis are basic screening method of breast cancer.While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computed tomograph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 nuclear medicine diagnosis act as a kind of additional method of breast cancer diagnosis that provide more point of view information.In conclusion,varies imaging,methods,currently,have been used in the breast malignant tumors’screen-ing,diagnosis,clinical treatment and follow-up.The combination of different modalities,therefore,will be prevailing in breast cancer early diagnosis.This review gives a systematie review of the commonly used imaging examination of breast cancer and its characteristics,providing auxiliary examination reference for clinicians to select the most appropriate methods.
-
-
余泽辉;
库雯静;
田磊
-
-
摘要:
乳腺癌是危害女性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随着现代影像技术的发展,超声波诊断已作为乳腺癌的首选方法.钼靶摄影是乳腺癌的基本筛查手段之一,近红外线扫描是乳腺癌基层普查的一种补充,CT、MRI进一步提高了乳腺癌的诊断率,多种影像检查手段已用于乳腺癌的筛查、诊断及治疗随访,因而综合应用影像学检查方法是乳腺癌影像诊断的主要发展趋势.通过系统分析乳腺癌的常用影像学检查及其特点,为临床医师选择正确的乳腺癌辅助检查手段提供参考.
-
-
李继红
-
-
摘要:
目的:回顾近红外线扫描仪检查乳腺的诊治资料,探讨近红外线在乳腺癌普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调查的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1年8月用近红外线扫描仪检查乳腺的1056例妇女的检查资料,对扫描结果与病理检查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056例结合病史、体检、临床症状及体征、近红外线乳腺检查、其他临床辅助检查等资料,共检出乳腺增生应该有674例(63.83%)、乳腺纤维腺瘤16例(1.52%)、乳腺脂肪瘤2例(0.19%)、乳腺癌3例(0.28%);纤维腺瘤、乳腺脂肪瘤及乳腺癌者均接受针吸活检病理检查,明确诊断,诊断符合率100.0%.结论:近红外线在乳腺疾病普查中能够初筛出恶性病变,结合临床检查资料可早期检出乳腺癌,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
吴拥军
-
-
摘要:
目的探讨替勃龙治疗更年期综合症对绝经后妇女乳腺及子宫内膜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绝经后有更年期综合征症状的妇女分为2组,治疗组50例,给予替勃龙2.5mg,每日1次;对照组50例,给予谷维素10mg,每日2次,连续服药12个疗程,观察2组用药前、后双侧乳腺组织红外线扫描、Kuppennan评分、血清生化指标、子宫内膜厚度等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用药后近红外线扫描乳腺密度及血管变化与对照组用药后及治疗组用药前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用药前、后B超检查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upperman评分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甘油三脂(TG)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LDL)降低、高密度脂蛋白(H-LDL)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勃龙治疗绝经后更年期综合征妇女时不会发生乳腺结构改变,及子宫内膜病变。
-
-
王秀萍
-
-
摘要:
目的:探讨近红外线扫描(近红外线)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CDFI)在乳腺疾病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近红外线与彩超在体检中心对女性受检者行健康体检,初步筛查乳腺疾病患者,并将二者体检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体检人数为2 319例,近红外线检出乳腺疾病1 438例,检出率62.0%,彩超检出乳腺疾病1 878例,检出率81.0%,二者联合检出乳腺疾病2 045例,检出率88.2%.结论:近红外线扫描乳腺疾病检出率低于彩色超声多普勒,但二者联合应用可以提高乳腺疾病检出率,近红外线扫描与彩超作为一种便捷、无损伤的检查方法,在女性乳腺疾病的健康检查中具有实用价值.
-
-
周莉;
吴红献;
黄爱民;
莫小慧
-
-
摘要:
目的:探讨近红外线扫描、高频彩超、钼靶X线摄影这三种技术在乳腺疾病诊断中联合使用的价值.方法:应用近红外线扫描、高频彩超、钼靶X 线摄影对250例妇女乳腺疾病进行检查,其中有69例乳腺肿瘤患者进行穿刺、手术切除、病理检查,发现良性肿瘤61例,恶性肿瘤8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近红外线扫描诊断准确率75.1%、高频彩超诊断准确率87.7%、钼靶X线摄影在乳腺疾病诊断的准确率82.7%.结论:近红外线扫描、高频彩超、钼靶X线摄影在乳腺疾病诊断中各有特色,三种检查技术各有所长,联合检测更好地提高诊断的准确率,从而降低妇女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体现三种检查的综合使用对妇女乳腺癌普查的运用价值.
-
-
边海燕;
尹晓丹
-
-
摘要:
@@ 随着社会压力增加,生活方式、饮食结构改变以及生育方式等的改变,女性乳腺健康受到严重威胁.乳腺疾病发生率逐年增高,成为困扰女性健康的头号大敌.2008年1月~2009年10月对我市932名女职工进行健康普查,以便及时发现各类乳腺病患者,对各类乳腺癌前病变进行预防和降低乳腺癌发生率,同时对乳腺的良恶性病变作出明确诊断,争取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
-
-
李红蕊
- 《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乳腺疾病学术会议》
| 2002年
-
摘要:
目的:探讨近红外线对乳腺疾患的临床应用技术,阳性率及其定性率.方法:(152例报告)应用近红外线对乳房肿物,乳头溢液,乳房胀痛,乳头皮肤溃烂,均通过手术或细胞学已得到认可.结果:利用近红外线具有人体较强穿透力,血红蛋白对红外线有较强吸收力.显示的三类血管(a,b,c)表现及灰度级的交叉作为乳腺癌(21),乳腺炎(13),乳腺增生(72),纤维腺瘤(29),囊肿(8),血肿(9)诊断的有力依据.结论:近红外线是非损害性检查,对于肿瘤的诊断价值,对良、恶性病的鉴别诊断起到自己的独到作用.
-
-
李红蕊
- 《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乳腺疾病学术会议》
| 2002年
-
摘要:
目的:探讨近红外线对乳腺疾患的临床应用技术,阳性率及其定性率.方法:(152例报告)应用近红外线对乳房肿物,乳头溢液,乳房胀痛,乳头皮肤溃烂,均通过手术或细胞学已得到认可.结果:利用近红外线具有人体较强穿透力,血红蛋白对红外线有较强吸收力.显示的三类血管(a,b,c)表现及灰度级的交叉作为乳腺癌(21),乳腺炎(13),乳腺增生(72),纤维腺瘤(29),囊肿(8),血肿(9)诊断的有力依据.结论:近红外线是非损害性检查,对于肿瘤的诊断价值,对良、恶性病的鉴别诊断起到自己的独到作用.
-
-
李红蕊
- 《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乳腺疾病学术会议》
| 2002年
-
摘要:
目的:探讨近红外线对乳腺疾患的临床应用技术,阳性率及其定性率.方法:(152例报告)应用近红外线对乳房肿物,乳头溢液,乳房胀痛,乳头皮肤溃烂,均通过手术或细胞学已得到认可.结果:利用近红外线具有人体较强穿透力,血红蛋白对红外线有较强吸收力.显示的三类血管(a,b,c)表现及灰度级的交叉作为乳腺癌(21),乳腺炎(13),乳腺增生(72),纤维腺瘤(29),囊肿(8),血肿(9)诊断的有力依据.结论:近红外线是非损害性检查,对于肿瘤的诊断价值,对良、恶性病的鉴别诊断起到自己的独到作用.
-
-
李红蕊
- 《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乳腺疾病学术会议》
| 2002年
-
摘要:
目的:探讨近红外线对乳腺疾患的临床应用技术,阳性率及其定性率.方法:(152例报告)应用近红外线对乳房肿物,乳头溢液,乳房胀痛,乳头皮肤溃烂,均通过手术或细胞学已得到认可.结果:利用近红外线具有人体较强穿透力,血红蛋白对红外线有较强吸收力.显示的三类血管(a,b,c)表现及灰度级的交叉作为乳腺癌(21),乳腺炎(13),乳腺增生(72),纤维腺瘤(29),囊肿(8),血肿(9)诊断的有力依据.结论:近红外线是非损害性检查,对于肿瘤的诊断价值,对良、恶性病的鉴别诊断起到自己的独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