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资源昆虫

资源昆虫

资源昆虫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27篇,主要集中在昆虫学、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林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8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88275篇;相关期刊90种,包括环境昆虫学报、湖北林业科技、四川林业科技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食品添加剂生产应用工业协会着色剂专业委员会2007年年会、第五届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高新科学技术国际研讨会、中国昆虫学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等;资源昆虫的相关文献由240位作者贡献,包括李玲、陈晓鸣、严善春等。

资源昆虫—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8 占比:0.13%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88275 占比:99.86%

总计:88397篇

资源昆虫—发文趋势图

资源昆虫

-研究学者

  • 李玲
  • 陈晓鸣
  • 严善春
  • 何潭
  • 冯晓洁
  • 冯颖
  • 刘春琴
  • 刘晓燕
  • 刘福顺
  • 吴娱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海游
    • 摘要: 近年来各地都在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产业,胭脂虫(Dactylopius coccus)是一类寄生于仙人掌上、能生产天然红色素的珍贵资源昆虫,开展林下养殖胭脂虫的试验是林下经济的一种重要探索。比较了不同地域林下养殖胭脂虫的效果,结果表明:在南方不同地域均可林下养殖胭脂虫,划分了林下养殖胭脂虫的适生区,对不同地域胭脂虫每年亩产值进行了评估(南亚热带每年亩产值为3778.37元,中亚热带每年亩产值为1652.74元,北热带与南亚热带-北温带每年亩产值分别为541.00元和981.58元)。可为我国林下养殖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血液,也可为各地发展林下经济提供新的思路。
    • 魏茂; 郭建军
    • 摘要: 资源昆虫双叉犀金龟Trypoxylus dichotomus(Linnaeus,1771)属于鞘翅目金龟子科,是中国的传统药用昆虫,也是日本、韩国重要的观赏和食用昆虫,同时又可应用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因而极具商业开发前景。为了进一步明确其价值,深化对其价值的开发利用,该文系统地阐述了双叉犀金龟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双叉犀金龟的发展前景。
    • 刘佳奇; 赵立娟; 张志伟; 韩有志; 高瑞贺
    • 摘要: 丈河村昆虫物种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对丈河村生态环境稳定、害虫防治及资源昆虫的综合利用均具有重要意义.2019年7月采用定点灯诱和全面踏查等方式采集昆虫标本并对其进行鉴定和分类.结果表明,共采集到2239只昆虫标本,隶属于10目77科191种;鞘翅目、鳞翅目和半翅目为该地区的优势目,其个体数分别占昆虫样本总数的34.39%、29.52%和13.76%;鞘翅目中的优势科为步甲科和金龟科,鳞翅目中的优势科为弄蝶科,半翅目中的优势科为蝽科和缘蝽科.不同昆虫功能群种类和数量占据总数的比例均表现为植食性昆虫>捕食性昆虫>腐食性昆虫>寄生性昆虫.共采集到资源昆虫165种1891只,占昆虫样本总数的84.46%,不同昆虫类群优势度从大到小为观赏昆虫>传粉昆虫>食用昆虫>天敌昆虫>药用昆虫.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丈河村昆虫具有典型的华北区特征(80.63%),与华中区关系最为紧密,与蒙新区和青藏区关系较远.研究结果有助于全面了解丈河村昆虫概况,为资源昆虫的针对性保护和害虫的有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 赵欣; 刘晓燕; 高梦蝶; 袁芳娟
    • 摘要: 按照蚂蚁营养成分基础研究—内含物的提取—药理作用研究—相关产品开发利用的思路,对近年来国内外在蚂蚁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动态进行了系统探索与分析,并与地方经济发展实际相结合,提出了蚂蚁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的关键途径,以此为实施秦巴山区生物资源的高增值利用及推进产业精准扶贫战略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 赵欣; 刘晓燕; 高梦蝶; 袁芳娟
    • 摘要: 按照蚂蚁营养成分基础研究—内含物的提取—药理作用研究—相关产品开发利用的思路,对近年来国内外在蚂蚁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动态进行了系统探索与分析,并与地方经济发展实际相结合,提出了蚂蚁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的关键途径,以此为实施秦巴山区生物资源的高增值利用及推进产业精准扶贫战略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 莫文艳; 王凤英; 王国霞; 胡俊茹; 黄燕华
    • 摘要: 黑水虻作为近年来广受关注的资源昆虫,其规模化应用的基础理论研究成为热点.本文对其胚胎发育过程进行研究,利用显微镜对资源昆虫黑水虻卵孵化发育过程进行观察并拍照,对胚胎各个时期的发育时间和形态进行记录.试验发现,在32°C下,黑水虻卵的发育历期为51 h.黑水虻的胚胎发育经过卵裂期、胚盘胚带形成期、原肠形成期、胚体分节期、体壁形成期、器官形成期6个典型时期.试验对孵化过程中的15个具体发育时期的特征和发育时间进行记录,形成了一套虫卵镜检技术应用于实际生产.在生产上,通过镜检技术对每一批次待孵化虫卵进行镜检观察,可初步判定该批次待孵化虫卵所处的发育阶段和死亡率,预估虫卵孵化时间和孵化率,为规模化稳定培育黑水虻苗种提供理论依据.
    • 唐瑞; 林佳倚; 劳乔斌; 徐梓锐; 谭梓铭; 吴正伟
    • 摘要: 为研究取食聚乙烯(PE)微塑料对大蜡螟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期获得大蜡螟能够最大程度降解塑料的比例,分别用含PE微塑料5%、10%、15%、20%、25%的饲料饲喂同一龄期的大蜡螟幼虫,对比其幼虫期、存活率、幼虫存活率、蛹期、蛹重、雄雌比、蛹存活率以及CarE酶和GTS酶活性;另设置PE塑料膜直接饲喂大蜡螟试验,探究大蜡螟幼虫对塑料膜的取食率以及取食PE塑料膜对幼虫存活率和蛹重的影响.结果显示:大蜡螟幼虫的存活率随着微塑料比例增加呈不同程度的降低,且幼虫发育历期显著延长,蛹存活率、蛹重显著降低,而蛹期差异不显著;GTS酶活性显著升高,CarE酶活性有所升高但差异不显著;完全饲喂PE塑料膜,大蜡螟幼虫平均取食率为18.47%,幼虫期延长6d且蛹重下降明显.由此可见,饲料中的微塑料含量对大蜡螟发育历期、蛹重和解毒酶活性具有显著影响,大蜡螟能取食塑料且在10%塑料混合饲喂下生长发育受到的影响较小,这为以虫降解塑料提供了应用基础.
    • 摘要: 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很早就开展了资源昆虫的研究工作。在角倍研究方面,上世纪九十年代经过多年的系统研究,掌握了角倍蚜的生物学特性、倍蚜及冬、夏寄主的生态学规律,探索出一整套角倍高产的综合技术措施。该项成果"角倍子高产栽培技术"获1992年度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在肚倍研究中,分析了非生物因子(气候因子、光因子)和生物因子(寄主:青麸杨和美灰藓)对肚倍蚜种群数量及行为的影响,为改善肚倍蚜人工培育条件提供科学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