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互补性指数
贸易互补性指数的相关文献在2005年到2022年内共计77篇,主要集中在贸易经济、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农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6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454439篇;相关期刊65种,包括东南亚纵横、品牌、当代经济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六届软科学国际研讨会等;贸易互补性指数的相关文献由119位作者贡献,包括杜莉、刘土英、刘毅等。
贸易互补性指数—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54439篇
占比:99.98%
总计:454516篇
贸易互补性指数
-研究学者
- 杜莉
- 刘土英
- 刘毅
- 刘荣春
- 孙亚君
- 李娴
- 李文婷
- 李钦
- 杨婷婷
- 杨楚婷
- 王嘉铭
- 王晓英
- 程大中
- 胡瑞法
- 薛芳
- 谢皓
- 钱耀军
- 陆蓉
- 陈烨丹
- 陈福炯
- 严海霞
- 井成程
- 何可
- 何莎
- 余少谦
- 余晓攀
- 余江东
- 侯铁珊
- 刘周1
- 刘宏青
- 刘志雄
- 刘陶陶
- 吴诗琦1
- 周云
- 周翔(指导)2
- 周茂荣
- 姜爱英
- 孙治宇
- 孙石磊
- 宋岩
- 宋志刚
- 尹翔硕
- 常乐醒
- 张俊飚
- 张家瑾
- 张家瑾1
- 张志刚
- 张振强
- 张祖娟
- 张鹏
-
-
余晓攀;
孙治宇
-
-
摘要:
在以国内经济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创新发展环境格局下,中国和东盟的贸易不断加深,双方经济不断增长,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也对双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证综合分析了中国与东盟的历年相关贸易数据,历年来两国之间发生贸易的互补性相关情况和数据,中国—东盟自贸区之间贸易的互补性,由相关贸易互补性公式得出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间存在互补性的实证结果,并且根据理论基础和实证结果,从互补性的角度对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发展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
-
李金叶;
胡佳霖
-
-
摘要: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历经八年的谈判后正式签署,近年国际关注度不断提高.本文通过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互补性指数对各经济体的制造业竞争力及互补性进行分析,采用动态GTAP模型对RCEP生效后14年间的经济影响进行模拟,并通过静态GTAP模型对主要经济体制造业部门的发展变化进行预测.研究发现:(1)全球产业链深度融合,各成员国间贸易联系将随着RCEP的落地更加紧密;(2)RCEP落地后会促使各成员国宏观经济、社会福利及贸易条件等均衡发展,其中韩、日、中依次受益较为突出,而短期内美国及欧盟等其他国家的经济利益将受到一定的负面冲击;(3)中国的传统制造业产业优势将会随着全球贸易格局的调整,进而带动我国整体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
-
朱丽君;
邓羽佳;
韩冬艳;
杨玉丹
-
-
摘要:
"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加速了中国与金砖国家间的棉花贸易进程,巴西与印度逐渐成为中国棉花主要进口来源地,中国对南非、俄罗斯的棉花贸易出口上升趋势明显.通过比较分析2010—2018年中国与金砖国家棉花贸易互补性与贸易强度指数发现,中国对金砖国家棉花进口依然保持稳定趋势;中国与印度、巴西两国棉花贸易互补性较强,合作空间仍然很大.对于困扰中国与金砖国家棉花贸易的诸多因素,未来应促进中国与金砖国家共建统一框架下的合作机制、破除棉花生产供给不足的困局.
-
-
彭虹;
林绍珍;
张祖娟
-
-
摘要:
研究借助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产品相似度指数、产品分散度指数以及贸易强度指数对2009—2019年中美农产品贸易的竞争性、互补性与发展潜力进行测算.研究结果表明:中美农产品贸易虽然长期存在贸易逆差,但整体贸易结构合理,两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类别不重叠且差异性较强,体现出较强的互补性,双边贸易竞争性较弱,发展潜力较大,双边贸易存在较大的上升空间.但相对美国而言,中国农产品出口多样性较弱的问题也应引起重视.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中美应加强双边农产品贸易合作,优化双边农产品贸易发展环境的对策建议,并指出在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背景下,中国也应积极制定农产品发展长期战略以提升出口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
-
陈福炯;
杨楚婷;
程大中
-
-
摘要:
中国与OECD互为重要的服务贸易伙伴国,其服务贸易往来在中国的进出口服务贸易中占有重要位置,对OECD的服务贸易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基于服务贸易结合度指数、竞争力指数和互补性指数,以UNCTAD数据库为依托,定量分析了中国与OECD成员国服务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发现中国与OECD服务贸易关系日趋增强,但紧密程度适中;中国与OECD服务贸易竞争优势不突出,竞争劣势较大;中国与OECD服务贸易进出口互补性指数普遍较低,双方合作程度有待提高。因此,中国应提升对外服务贸易开放水平,积极拓展与OECD成员国服务贸易合作领域,改善与OECD成员国服务贸易便利化程度,以更好地促进与OECD国家间的服务贸易合作与发展。
-
-
陈福炯;
杨楚婷;
程大中
-
-
摘要:
中国与OECD互为重要的服务贸易伙伴国,其服务贸易往来在中国的进出口服务贸易中占有重要位置,对OECD的服务贸易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基于服务贸易结合度指数、竞争力指数和互补性指数,以UNCTAD数据库为依托,定量分析了中国与OECD成员国服务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发现中国与OECD服务贸易关系日趋增强,但紧密程度适中;中国与OECD服务贸易竞争优势不突出,竞争劣势较大;中国与OECD服务贸易进出口互补性指数普遍较低,双方合作程度有待提高.因此,中国应提升对外服务贸易开放水平,积极拓展与OECD成员国服务贸易合作领域,改善与OECD成员国服务贸易便利化程度,以更好地促进与OECD国家间的服务贸易合作与发展.
-
-
郭贞贞;
高璟琛
-
-
摘要:
文章通过测算近十年中国与新亚欧大陆桥北线、中线和南线沿线国家的显性优势指数,分析两类产品(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各国间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分布,明确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类型的产品方面进行贸易具有的竞争优势,再从全球市场的视角分析产品的贸易竞争性.
-
-
陈烨丹;
刘毅
-
-
摘要:
文章运用1994—2018年的数据,采用贸易互补性指数测度发现,中俄货物贸易由"一带一路"倡议前的波动性强、高风险且相对较弱的互补性特征转变为稳定性强、低风险、高互补性的特征,由以食品等初级产品贸易的高互补性为主转变为以制成品及资源类产品贸易的高互补性为主.中俄货物贸易具有高互补性特征,且互补贸易中几乎100% 是产业间互补,产业内互补缺乏;产业间互补日益由以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向以资源密集型产品为主转变;中国比较优势从1994年以食品等初级产品为主逐渐向以服装、机械和运输设备等劳动密集型和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贸易为主,进一步向以电机、电气、核反应堆等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转变,俄罗斯比较优势则从1994年主要以钢铁、肥料等为主,向以矿物燃料等资源密集型产品为主转变.中国相关政府部门应通过完善协调机制、提升合作层次,发挥比较优势、优化贸易结构,积极扩大对俄投资、保障能源进口等一系列政策举措,促进中俄货物贸易持续、稳健、高质量发展.
-
-
-
钱耀军;
李娴
-
-
摘要:
基于海南与东盟十国2009-2018年的相关数据,利用贸易结合度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和贸易潜力模型对海南与东盟十国的贸易关系及贸易合作潜力进行实证分析.结果 表明,海南与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国双向贸易关系保持紧密,与东盟其他国家双向贸易关系较为疏远;海南在SITC5、SITC0、SITC3上具有中等强度以上的国际竞争力;双方的SITC0、SITC3、SITC5等商品互补性强;海南与东盟十国的经济体量对双方的贸易总额产生的影响是正面的、显著的,距离对双方的贸易总额产生的影响是负面的;海南与柬埔寨、马来西亚、缅甸、新加坡、越南、文莱等国的贸易合作发展潜力较小,需要深挖,与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具有一定的贸易合作潜力,与老挝的贸易合作潜力巨大.